衡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分组,其中270例未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90例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治疗手段的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年龄较大、GCS昏迷指数较低,低蛋白血症患者比例较大、脑出血患者比例较大、既往有吸烟史者比例较大,糖尿病患者比例较大,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比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比例较大,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低蛋白血症、意识障碍、脑出血、吸烟史、糖尿病史、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急性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是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识别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十分重要[1]。本文分析了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肢体功能障碍,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关于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入院时均无肺部感染征象。
根据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分组,其中270例未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162例,女性108例;年龄48岁~74岁,平均年龄(62.73±10.54)岁;入院时平均GCS评分(10.21±2.58)分;其中脑出血184例、脑梗死86例;合并低蛋白血症14例;既往有吸烟史者25例,合并糖尿病5例。
90例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实验组,男性55例,女性35例;年龄58岁~81岁,平均年龄(70.35±11.63)岁;平均GCS评分(8.15±2.20)分;其中脑出血75例、脑梗死15例;合并低蛋白血症32例;既往有吸烟史者48例,合并糖尿病28例。
1.2评价指标
患者入院时不存在肺部感染,也不处感染潜伏期,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部感染者判断为医院获得性肺炎[2]。
1.3分析方法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360例患者中90例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25.00%。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年龄较大、GCS评分较低,低蛋白血症、脑出血、既往有吸烟史,糖尿病比例较大,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比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可导致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脑血管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神经原性肺水肿,易并发肺炎。脑血管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尤其是发生意识障碍者吞咽、咳嗽反射迟钝,易引起口咽部分泌物误吸而引起引起吸入性肺炎[3]。机械通气等侵袭性操作可破坏肺部免疫屏障,增加感染风险[4]。医院获得性肺炎严重地影响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
本研究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高达25.00%。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存在着年龄大、意识障碍更加严重、低蛋白血症、脑出血、既往有吸烟史、糖尿病者比例大等特点。同时入院后应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治疗手段也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高危因素。
高龄脑血管病患者机体发生生理性退变,各系统、各器官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在发生致病微生物感染时自身无法有效地抵抗。GCS评分较低的患者意识障碍更加严重,吞咽困难也更为严重,易发生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误吸,或在鼻饲过程中营养液误吸,均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脑血管病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一旦发生感染后易进展至重症感染[5]。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压迫可导致广泛皮层脑水肿、下丘脑功能障碍,在急性应激状况导致支气管充血、痉挛、神经源性肺水肿,增加肺部感染风险。既往有吸烟史者肺功能检查,易发生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白细胞、单核细胞和巨核细胞等移动性、趋化性、吞噬性、粘附性降低,引起免疫防御功能失调,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补体、抗体产生减少,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低下,蛋白合成减少、分解增强,使局部组织的修复、再生能力减弱。糖尿病患者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增强,使血脂增高、血流缓慢、组织供氧量减少,影响组织细胞对感染的反应性。同时高血糖状态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因此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更易发生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时如不重视无菌操作,易引起肺部感染[6-7]。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将上述患者作为重点预防人群,注意净化病房空气,减少探视,经常帮助患者翻身叩背,以促进分泌物排出,进行有效的气道管理,并给予营养支持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一旦发生感染征象应尽快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8]。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低蛋白血症、意识障碍、脑出血、吸烟史、糖尿病史、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华芬,莫日根,马俐华.高龄老人脑血管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6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966.
[2]王本国,杨楠,曾静,等.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0,5(11):894~898.
[3]李雯,王雅琼,李欣.脑血管病医院内感染临床特点分析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89~90.
[4]冯为菊,李玉梅,张小莉.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9):36~39.
[5]谢淑芳,杨期明,陈益番.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180~181.
[6]王洪涛,孟秀清.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7.
[7]苗希圣.脑血管疾患者者临床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603~604.
[8]刘炜.我院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院内感染分析及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3):16~17.
论文作者:陈建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脑血管论文; 性肺炎论文; 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病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脑出血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