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世纪”是否真的来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太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世界经济活动中心的转移是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特点之一。世界经济活动中心从太平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又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现在又来到了太平洋,这是历史性的大转移。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中心正在形成——亚太经济活动中心。世界历史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转折时期。
世界经济中心的含义从传统的意义上发生了演变,这种经济中心既是工业中心,同时又是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而且经济中心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是依靠多种因素构成的。特别是当今的中心已不是由某个国家充当,而是由一个地区充当的。冷战结束后,经济竞争取代传统的军事竞争成为世界竞争的核心。美国、日本、中国等太平洋沿岸国家牵动起来的世界经济长波,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使得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充满生气。亚洲太平洋地区成为这次经济长波的活动重心,实际上就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有人称“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
亚太地区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及经济概念,主要包括环太平洋地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注:现成员包括日本、韩国、中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俄罗斯和越南等21个国家和地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洲和环太平洋部分国家和地区为促进本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而成立的国际组织,现有21个成员,拥有20多亿人口,占全球一半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和48%的世界贸易总额,成为全球实力最强大的区域经济组织。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近50%,大大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特别是东亚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有活力、增长最快的地区,在过去的20年里,东亚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于8%, 大大领先于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年平均4.3%和发达国家年平均3%的增长水平。正是因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充满了活力,各主要西方大国和财团对亚太地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参与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了构筑“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构想;澳大利亚也明确表示要“更靠近亚洲”;德国、法国、英国的头面人物更是频繁出访亚洲,以亚洲为舞台,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亚欧首脑会议也已召开了两次,欧盟明确地表示要把靠近东亚摆在最优先的地位。
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还是“大西洋世纪”
21世纪世界经济中心开始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1世纪到底是“太平洋世纪”还是“大西洋世纪”,国内、国际理论界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首先提出“太平洋世纪”的是19世纪中叶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席维德。席维德认为,东亚将在21世纪居主宰地位,从而形成太平洋世纪。席维德虽然把太平洋世纪到来的时间说早了一些,但在20世纪下半叶,东亚经济的崛起及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事实,却不能不使人们惊叹席维德的天才洞察力。所谓“太平洋世纪”中的“太平洋地区”,按照地理概念,是指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国家(地区),即包括亚太经合组织的所有成员;按照地缘政治划分,太平洋东岸的加拿大以及南边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属于西方的,俄罗斯历史上也属于欧洲国家。现在所说的“太平洋时代”是用经济来定义的。所以,在研究环太平洋经济时,都着重于日本、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正在奋起直追的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美国东边是大西洋,西边是太平洋,占有“一双脚踩两条船”的地利。
那么,21世纪是不是“太平洋世纪”,国内学者主要有下列几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世界经济正处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洲联盟占绝对优势的时期,因此,21世纪应该是这两个贸易集团的世纪。另一种观点认为,21世纪是美、欧、日、中四强相互争夺、相互依赖的世纪。第三种看法将前两种意见综合起来,认为21世纪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两大集团和多极化现象同时并存的世纪。它们各自独立,又互相依赖,既竞争又合作。其理由是:欧洲虽然相对衰落了,但由于其内聚力较强,其经济领域合作的成就显著,欧元启动以后经济一体化程度相当高,它必将在21世纪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美、德、日、中和东盟都是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国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它们各自都是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能够起关键性作用的力量;而太平洋虽然崛起了,但21世纪并非只属于它,因为亚太经合组织虽然有许多天然优势,诸如自然资源丰富、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劳动力充沛、市场广阔,并以发展中成员经济增长速度快而著称,但是由于其成员过多、地域过广、内部经济差距大、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迥异,因而难于建立起在世界经济中能够发挥统一作用的区域性集团。第四种意见则认为,21世纪将是“亚洲纪元”。所谓“亚洲纪元”,意味着在时间上指的是21世纪,空间上指的是东亚地区,内容上指的是经济领域;并从东亚的经济规模、东亚是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全球贸易的主要市场、全球投资的中心和重要的资金供应地等方面,论证了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亚洲纪元”的蓝图。
国际上对于“21世纪是否属于太平洋世纪”,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美国学者比尔·梅勒认为,由于东亚经济繁荣将继续,太平洋时代显然已经提前到来。他还引用了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澳大利亚前外长加雷斯·埃文斯等一些国家首脑或政府部长的言论,以此证明“太平洋世纪”的到来不是他本人的臆断。美国自里根时代起,就开始把21世纪称做“太平洋世纪”;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11月倡议召开的APEC首届非正式首脑会议,正是这种期待的体现。法国人也认为,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新的经济增长中心。(注:[美]比尔·梅勒:《欢笑的一年》,载《时代周刊》, 1993年2月。)得出这个结论源自三个理由:一是东亚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二是太平洋沿岸国家(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三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由地中海扩展到欧洲,再由欧洲越过大西洋移至太平洋,从而形成“太平洋文明”。太平洋地区是欧洲文明圈与亚洲文明圈交汇的地方,尽管该地区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等无论哪一方面都极其复杂多样,但是,该地区将会出现一个博采东西之长的“太平洋文明”,这将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新篇章。世界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也认为,世界盟主会易位,取而代之的既非欧洲,也非俄国,而是东亚。(注:张宇燕:《新的世纪将是谁的世纪》, 载《国际经济评论》,1996年第3~4月号,第24页。)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正在改变世界的亚洲八大趋势》一书中,作了更具理论色彩的论述。该书断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初,势头最盛的全球性发展就数亚洲的现代化了。进入2000年时,亚洲将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成为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区域”。该书认为,亚洲的现代化绝对不等同于“西化”,它是以其特有的“亚洲模式”运行的;亚洲人按照自己的一套办事规矩,使经济进入鼎盛期,成为世界的中心。这是因为,西方需要东方远胜于东方需要西方,到20世纪末,亚洲将有5 亿多人成为西方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其市场规模将是欧洲和美国的总和;亚洲人的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信心;无论现在或将来,亚洲都不会实行给国家造成沉重负担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注:[美]约翰·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外文出版社等,1996年版,第2~8页。)英国下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豪厄尔也撰文认为,亚洲将主宰下个世纪。他还预测,不久之后,亚洲部分地区千百万人民的生活程度将超过欧洲,实际上亚洲也许正在道德和经济方面领导全世界,而我们也许会发现,未来的构想早已在亚洲实现。
另一种意见对“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激烈的是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为代表的观点。克鲁格曼等人认为东亚的经济增长是靠增加要素投入,而不是提高要素投入物的使用效率实现的。因此,“亚洲奇迹”只不过是个“神话”;21世纪成功的关键是技术,而东亚在同西方的技术靠拢方面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今后也就不存在新的增长基础了,东亚奇迹的带头者日本在20世纪末出现的“泡沫经济”、银行呆账等问题,就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弱点的大暴露。英国经济学教授西格尔是英国经济及社会研究委员会“亚洲奇迹”秘诀研究课题的主任。他对19项指标进行研究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会出现所谓的太平洋世纪”。其理由是:太平洋地区各成员国间的距离太远;亚洲各国(地区)之间没有任何政治或文化的一致性;亚洲的居民从来不曾有过单一组织,也从未宣称他们是一个单一实体的一部分;东亚奇迹是虚构的说法;一个集体主义的集权国家往往比自由市场的民主社会更容易促成经济成长;东亚经济的成长将逐步放慢,这种情况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亚洲各国出现的经济衰退,就可以清楚地证明。
联合国《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从投资结构分析,说明“亚洲世纪尚未开始”,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在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其中欧洲跨国公司视美国为最主要的投资区位,英国大型投资大多投向美国,北美跨国公司也将欧洲视做未来最重要的投资区位,美国对西欧的关系更具实质性。
美国的另一个记者乔治·希克斯在《亚洲世纪的神话》一文中则认为,“惟一的经济奇迹”出现在18世纪,当时英国农业和工业革命开创了一个现代化世界。他断言,像20世纪一样,21世纪几乎可以肯定将是美国的世纪。他的结论是:“导致‘亚洲奇迹’之曙光推迟出现的惟一原因是政治障碍”;“要想达到世界级的收入水平,亚洲必须出现由质量推动的经济增长,或者出现经济学家们所说的总和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没有大量的发明和创造,这种前景是出现不了的。而没有社会、文化和政治革新,科技突破又是不可能的。”(注:[美]乔治·希克斯:《亚洲世纪的神话》,载《商业周刊》,1999年2月8日。)
第三种意见主张对21世纪是否是“亚洲世纪”应作具体分析。持这种观点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韩国《中央日报》于1996年9月22 日发表的专论《21世纪是亚洲的时代》。文章认为,在过去30多年来,东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由世界的“边缘地区”转变成世人瞩目的一个中心。作为亚洲国家,对“21世纪是亚洲时代的来临”当然充满希望,但这只是确立了亚洲同欧洲和美国这两大势力相并列的地位。因为基础设施的匮乏、高级人才的短缺、经济力量的差异、意识形态的不同、民族与宗教信仰间的矛盾、领土纷争、结构性变化的迟缓,这些都使东亚尚未建立起符合这种构想的基础。而要把这一构想变为现实,这将取决于“亚洲人”的决心和努力,即要经历比过去更艰难的历程。
1996年9月,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在“展望21 世纪论坛”首次会议上,就“亚洲未来的方向”阐述自己的看法时,虽然明确提出了“21世纪是亚洲的时代”,但他同时强调,这里指的是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一翼,要想使21世纪成为亚洲的时代,亚洲地区应当在牢固的和平环境下完成更大的飞跃,发挥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作用。
可见,上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政治家的研究与分析,既不认为即将到来的21世纪必定是“亚太世纪”,也不认为“21世纪根本与亚太国家与地区无缘”。作者认为,太平洋沿岸的确是一个地域辽阔,国家(地区)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悬殊,民族、宗教和政治文化背景复杂的地区。在目前的状况下,它还很难在21世纪就能够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火车头的作用,但前进路上的障碍完全是可以克服的。特别是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经济发展的重心不只一个,而是有多个。在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同时,以美欧为牵动力的大西洋地区仍然是21世纪的经济重心之一,曾经一度被冷落的大西洋地区也将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事实证明,关于21世纪就是美国与亚洲紧密相连的太平洋世纪的预言并不全面。在亚洲环太平洋地区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世界力量的支点同样也在大西洋沿岸竖起。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重心将是“一条扁担挑起的两个筐”,一个筐是太平洋沿岸的亚太地区,另一个筐则是以美国与欧洲托起的大西洋沿岸。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与大西洋经济两大经济重心正在形成,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力量。
新世纪将以一种人们所熟悉的怪异的联盟形式开始,北美和欧洲将再次成为全球繁荣和稳定的靠山,大西洋沿岸以逐渐趋同的公司、相似的经济政策和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为基础,崭新的大西洋经济在亚洲太平洋经济重心升起的同时,也开始逐渐恢复和形成。欧美时代似乎越来越有可能在21世纪初期与亚太地区一道占据主导地位,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繁荣,而世界的其余国家则将在经济不稳定中苦苦挣扎。
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之一的美国,自克林顿总统竞选连任以来,公然对古典商业周期挑战,打破传统的经济增长假设,确立起了一个新经济增长模式,连续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持续保持低通胀率和低失业增长。而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另一极的欧洲,也正在发生同样的变化。欧洲大陆出现了双重经济:制造业在衰退,而软件和电信公司却在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大西洋两岸的这两个经济增长发动机、又是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相似:欧元区国家的经济以其6.5万亿美元的产值,接近于美国的8万亿美元的产值。两个大陆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也几乎相同,大约为18%,而且它们的出口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11%。由于欧元的启动,二者的股票市场也很快就不相上下了。
欧洲大陆新的单一货币——欧元——将使大西洋对岸的两个经济实体更加接近了。由于欧元统一了11个不同国家的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增大了,这个市场已经在按照美国的方式形成。在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贸易、上市公司(超过9000家)和技术方面与美国不相上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资本市场也将并驾齐驱。这样一来,欧洲可能成为美国的翻版。由于欧元与美元在交易中紧密挂钩,全球投资者可以在同一时间以同一准则来评估大西洋经济的所有上市公司,欧元最终可能会同美元一起分享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法国总统希拉克希望欧洲成为“一个所有人共同生活的家园,每个人在此可以保留自己的家庭特征”。他预言,“21世纪的欧洲将是一个人道与繁荣、强大与和平的欧洲。确实,21世纪将是欧洲复兴的世纪。”(注:[法]希拉克:《21世纪将是欧洲复兴的世纪》,《回声报》,1999年12月15日。)
当人们谈论“全球化”时,谈论的总是新兴市场。但是美国和欧洲的公司不再需要指望发展中国家来取得经济增长了,最重要的一体化却发生在欧洲和美国之间。大公司的合并,从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合并,到德意志银行—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的合并,美国东海岸的贝尔大西洋公司差不多已经买下了旧金山的空中联系通信公司,但设在伦敦的沃达丰集团的出价却高出贝尔公司170亿美元,最后以620亿美元买下了空中联系通信公司。这家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将属于英国,而不再属于美国了。媒体巨子贝特尔斯曼出版公司已经通过收购兰多姆出版公司扩大了它在全球出版界的影响。为了利用欧洲的日渐发展的因特网来赚钱,贝特尔斯曼集团又买下美国有线公司2%的股份。 芬兰的诺基亚公司、瑞典爱立信公司以及沃达丰集团已经征服了全球的电信市场。美国成为欧洲公司最喜爱的购物中心,甚至在欧洲公司还没有争购美国公司的时候,欧洲就已经显示出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的地位。这些足以表明大西洋两岸最大的公司都希望利用这两个大陆日益增多的相似之处。不仅如此,美国和欧洲这两个大陆公司之间的管理方式也逐渐趋同。使用多种语言的经理人员主张按业绩发工资,并四处网罗人才,而不管他是哪国人。欧元区的货币监护者、新建的欧洲中央银行,似乎决心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竞赛,把取得低通货膨胀率情况下的稳步经济增长作为它的主要目标。大西洋两岸的投资者要在彼此的资本市场上取得较低但是却不那么变化无常的回报。
欧洲成为支撑脆弱的全球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尤其是1999年启动了单一的货币(欧元)以后,欧洲在全球重新声名鹊起,向美国重新发出了挑战,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一道重新唤起了过去失去的风采。那么,大西洋经济重心的形成又是如何发生的呢?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创的高速度、高增长率发展步伐,使得全球经济出现两极分化。亚洲的经济暂时跟不上这种步伐,日本经济停滞不前,游资横行,任人惟亲和股价暴跌现象此起彼伏,致使各新兴工业化国家一蹶不振。而经过了与美国十年前一样的经济调整阶段增长较慢的痛苦的欧洲,再次发挥了竞争精神,变得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公司、技术人员、投资者和频繁调换工作的经理人员越来越把欧洲和美国这两个大陆看做为一个经济整体,视为经济发展的桃花源。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在短短的十年内历经沉浮,欧洲、美国和亚洲的经济发展在过去的时代里,都多次经历过这种反复,因自己的狂妄而铸成大错,然后又经过调整东山再起。今天,受到金融危机打击的亚洲仍然惊魂不定,日本与亚洲的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仍在彷徨。一旦亚洲国家把资本管制、外国投资和合理的贸易正确地结合起来,亚洲就可以重放异彩,亚太经济重心的形成将会加快。同样,正在形成中的大西洋经济也将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前进步伐。
21世纪将是“全球世纪”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如前所述,将会出现亚太和大西洋两个地区。这丝毫也不意味着刚刚开始的太平洋世纪和亚太地区出现的经济强劲增长的势头的消失。但是不可否认,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头羊”,单纯地依靠科技—工业强国日本和拥有强大的市场支撑的中国是显然不够的。日本尽管具有极大的经济增长潜力,拥有强大的科技、经济实力,但它确实先天不足。中国尽管以其巨大的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起动机和推动力,但它超负荷的人口、短缺的资源、落后的科技,同样独力难支世界经济发动机的重担。地处欧亚两大洲的俄罗斯,虽然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其民族矛盾激烈,国内政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会动荡不安。而北美和欧洲远没有丧失它们的发展动力,它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变革,不断地吐故纳新,仍然将像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一样,继续繁荣和发展。因此,21世纪惟有太平洋和大西洋两股“洋流”汇成合力,共同冲刷旧世纪的污泥,建起新世纪的大厦。
最富有、技术最先进的美国,作为未来21世纪亚太经济重心和大西洋经济重心的主角,其地位没有遇到任何挑战。它们将吸取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完全有能力预防在东南亚、俄罗斯、巴西等地区发生的那些灾难。同时,它们也意识到,在这个经济上、技术上日趋一体化的世界上,如果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陷入泥坑,一个地区的独立发展是不可能的。如果太平洋贫困的话,财富的减少将会把大西洋也拖垮。大西洋两岸的经济发展,需要亚洲、拉丁美洲和俄罗斯众多的人口、庞大而健全的市场,以得到它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当然,亚太地区的国家也同样需要美国和欧洲来消化它所生产的汽车、家电、钢铁和纺织品等产品。这种互利使得西方的消费品价格下降。
美国总统1999年2月26日在对外政策演讲会上强调指出, “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美国人必须接受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作为发展趋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地缘政治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尽管美国享有无人可以挑战的超级大国的地位,但它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仍然必须避免单方面采取行动。事实上,由于贸易、资本、信息和技术的自由流动和交流,世界正在变得更加全球化。在这种全球技术—经济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投入到了全球性的网络之中,世界上的市场将更加广阔。亚太地区有几十亿人口的市场,横跨太平洋的数字传输能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容量都大得多。亚太地区如果要达到今天欧美国家的消费水平,其带来的经济发展潜力之大,将是只有计算机才能计算得清。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全球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已达28.977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为5180美元,而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则是美国,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8340亿美元。所以说,21 世纪不仅是亚太地区的世纪,也不仅是大西洋两岸的世纪,而是全球的世纪。
标签:世界经济论文; 太平洋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东亚研究论文; 东亚文化论文; 东亚历史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