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器物欣赏,让美术教学生花论文_庄铭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江苏 常州)

摘要:欣赏能力是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尤为重要的。新一轮课改, 带来了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本文以学生器物欣赏教学为依托,从“视觉欣赏”、“视觉表达”、“视觉联想”三个核心指向展开多方法、多领域、多角度的体验活动,并践行在群体互动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视觉体验中获得视觉观察、视觉感知、视觉分析、视觉理解的视觉思维能力并乐于表达。

关键词:多维;视觉体验;传统器物;欣赏能力

一、缺乏体验的学生器物欣赏教学之难

器物的审美欣赏包括了形制、纹样、色彩等器物美学,还包括器物背后人的思维方式。近两年来,在欣赏评述领域的深刻探索中,发现学生器物欣赏能力低效,无法进行深入探究与学习,究其原因是学生学习过程过于被动,缺乏主动的体验。

1.学生缺乏来自生活的视觉体验

李力加教授曾说:只有学生们的心境与美术作品的内涵抱成一团时,真实的情感才被触动,真正的审美感受才发生。中国的传统器物与学生之间缺乏生活经验,束缚了学生的视觉行为。没有感知,就没有体会,就没有思考,学生的视觉体验就会缺乏。教学中“半分钟”的现象就证明了这点。“学生反馈:这个虽然是很宝贵的玉,但我觉得他们就像普通的石头,一些园的,半圆的石头,我对它的兴趣不大,也没见过。”

2.课堂缺乏多元学习方式的思维体验

在不同器物的欣赏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些标准范式的回答,折射的是学生无效的欣赏行为和粗浅的审美体验,是课堂缺少不同视角的观察和内化思维的心理过程。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传递学科知识的课堂是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的。思维的体验是要通过多元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主动探索中感受,在同伴交流解决问题中形成。

二、基于多维视觉体验的学生器物欣赏探索行动

视觉观察行为,核心就是“看”。如何把生理性的眼睛演化为艺术性及思维性的视觉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把观察的对象放在广泛的人文领域、社会生活领域,从而使视觉的容积加强,构成不同内容的“ 看”,不同维度的“ 看”。

1.器型分解体验

【教学活动】 《中国漆器》虎座双鸟鼓的欣赏片段。

师:这件器物有哪些形象组成?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1:中间的是一只鼓,有一只鸟,还有一只趴着的老虎。

生2:中间的鼓非常非常的圆,有红色和黄色的花纹。

生2:这只鸟昂首好像在唱歌,脖子修长,姿态非常美。

生3:凶猛的老虎趴在地上,感觉像被这只鸟打败了。

师:他们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反思】这是《中国漆器》战国的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的欣赏片段。教师首先对观察对象的形进行分解,学生马上认知了这个鼓的结构组成,再经过单个的细节花纹、神态、动作的观察,欣赏体会更深刻。在重新组合的体验过程中,瞬间理解了他的形式美感和组合方式,感受到了战国时期的器物美学特征和当时的崇尚神鸟,爱好音乐的时代特点。当然我们绝对不能为了分解而分解,关键是运用这种新的观看方式,形成图像事物刺激下的立体感知、空间想象。

2.纹样重构体验

【教学活动】《青铜器》兽面纹的欣赏教学片段。

师: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上刻有这样的纹样?(出示饕餮纹)

师:你看到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1:我感觉有一种逼人的气势感觉威严、恐怖、神秘……

生2:我看到了中间有一张脸,像一种怪兽?

师:这种兽面纹繁密,他又是怎样构成的呢?(教师出示局部分解图)

【反思】远古的纹样总是带着那么多神秘的色彩。这个纹样是什么?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为什么要刻画?也许是人们渴望征服自然,也许是人们渴望与神沟通,因为远离的时间实在太久太久,现在的我们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去分析,去推测,去考证。通过纹样的分解体验,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些繁密的纹样就是由很多简单符号夸张、变形、简化、解构后重新组合,孩子们对纹样的理解就更有方法了。

三、学生器物欣赏“多维视觉体验”后的学生反馈

在多维的群体互动体验环节,调动学生感觉、知觉、思觉及所有的感官情绪,对欣赏的对象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层层推进,深入思考,使学生在“视觉观察、视觉感知、视觉思维、视觉表达”中都有收获,获得全新的欣赏思维方法。通过“多维视觉体验”,每个孩子都在不同的潜质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像手艺者那样去创造

“多维视觉体验”以后,学生对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沉迷在来自生活灵感的器型中;沉浸在民族纹样的点线面中;沉恋在手工艺人精益求精的执着专注中。他们也喜欢上了像手工艺人那样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作品。

2.像艺术家那样去思考

视觉的体验是有层次的,只有深入推进不同层次的理解,才能有思维和能力的收获,才能透过视觉行为去发现艺术家们创造器物背后的人的生活、人的行为、人的思维、人的心理,才能感受到经得住历史洗涤的传统器物的核心内涵。这样,学生们才可以真正形成视觉审美的基本能力,在当下和之后成长的路途中,学生会自然的运用这种已经内化和获得的能力,唤醒当时情境中艺术家们的解决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今后的创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桑同学在学习了《青铜器》后,在《爱书藏书》一课中,给自己的藏书设计了一枚书签,她告诉我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兽面纹,文中的圆形表示的是眼睛,我的书实在太多了,所以我需要多一些眼睛。看到这张书签我就会沉静下来,告诉自己我们国家的文化有多么的历史悠久。林同学在《眼镜的设计》一课中,运用了中国的传统纹样,她希望带着这样的眼镜能吉祥平安。

3.像评论家那样去思辨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多维的视觉体验”给了不同孩子真实的自我体验感受,对事物的看法不再是教师知识的传授,而是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多方法的观察,多领域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在这样深度的体验中,孩子们发现了器物背后文化的更高境界,那就是人的行为和思维。

四、结论

传统器物是整个人类历史上,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传统器物欣赏使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利于孩子审美能力提升的全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要变学生主动去接纳和感受,引导在具体情境中去发现问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去获得知识技能,并能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具备视觉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3

[2]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3]张国华. 左玉河.图说中国文化器物卷[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4]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李力加. 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6]邬烈炎. 视觉体验[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庄铭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传统器物欣赏,让美术教学生花论文_庄铭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