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及其发展_边境贸易论文

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及其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云南论文,邻国论文,边境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00)06-053-07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了与外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其中,边境贸易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组成部分。近10多年来,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等国的边境贸易有了迅速发展。云南与接壤的缅甸、老挝、越南3国边境贸易成绩显著,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泰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新闻媒体都对此作过大量报道。许多人士希望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以借鉴成功经验。本文将就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边境贸易发展及其前景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的回顾

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山水相连,边境线长4060公里,全省17个地州市,有8个边境地州、27个县与上述三国接壤。边境地区双方的人民历来有通商互市的传统。双方边民之间生活、生产的共同需要,使边境贸易成为云南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与内地省区相比,边境贸易是云南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一个特有的内容,是云南与东南亚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云南边境贸易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直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才获得迅速发展。

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是云南边境贸易的初始阶段。在中缅边境地区,1951年4月,我国中央人民政务院决定在中缅边境地区开放边民互市,允许双方边民在规定的地点开展互市。1953年4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云南省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发表了公告,对边境小额贸易的管理作了具体规定,公告颁布后,中缅边境地区小额贸易一度出现兴旺景象。通过小额贸易,中缅边境地区日用生活品短缺的状况有所改善。但后来边境小额贸易发展受到过多的限制。1963年,缅甸发生政权更迭,中缅边境形势出现变化,小额贸易随之中断。边境贸易全部纳入边民互市这一形式。

在中越边境地区,1953年8月中越两国政府签订了开放两国边境小额贸易的议定书。1954年1月中越边境小额贸易启动。根据中越两国政府的磋商,云南省与越南北部三省相继开放了11个相对的小额贸易口岸。1963年3月云南省与越南北部三省区就边境工作进行会谈,确定设立6个相对的边民互市口岸,以方便双方边民互市;双方边民互市准许携带双方协议中规定的品种,并免征关税,双方边民往来互市可兑换一定限额的货币。此外,双方还开展了云南省与越北三省区的地方贸易,直到1970年才取消,纳入两国国家贸易。

在中老边境方面,由于老挝当时经济发展滞后,边境地区人口稀少,小额贸易比较困难,这一阶段则主要只有边民互市。

从这一阶段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边境贸易看,有几个特点。一是中缅、中越边境贸易都开展了小额贸易,但规模不大,交易商品种类有限。二是受计划经济束缚,中方参与小额贸易的经营者,1958年前主要是国营商业机构,而1958年后到“文革”结束时,则完全是国营商业机构。三是边民互市一直在进行,但对边民互市的交易地点、交易商品种类和交易数额都有严格限制。四是边境贸易在云南与邻国的经济关系中,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五是云南与邻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边境贸易层次不高。

60年代中期“文革”开始,直到70年代后期“文革”结束,这一阶段,中国和邻国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小额贸易基本停止,边民互市虽还在一些互市点进行,但受到严格限制。边境贸易失去了应有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1980年,云南省政府决定首先在中缅边境恢复小额贸易。1984年,国务院正式发文规定,边境小额贸易由有关省、区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五自”方针,即边境小额贸易按照自找货源、自找销路、自行谈判、自行平衡、自负盈亏的原则进行。根据这一方针,云南省政府结合云南边境地区的实际,于1985年公布了《云南省关于边境贸易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放宽边境贸易政策。从这时到90年代初,中缅、中老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在全线展开。在经营实体的构成上,由过去指定的少数国营商号独家经营发展到经地、州政府批准的农、工、商国营和集体所有制商号的多家经营,经营网点大大扩大。从1985年到1989年5年间,中缅、中老间的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达到36亿元,比前6年增长20多倍(注:车志敏主编:《云南省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第94页,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初步形成了地方政府间贸易、边境民间贸易、边民互市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边境贸易发展格局。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老、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出现了新形势。1992年6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昆明市等边境城市,同意昆明市执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并决定云南省的河口、瑞丽、畹町市为边境开放城市,对中老、中越边境贸易,给予特殊优惠政策。这一切,为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的大发展创造了优异的条件,边境贸易也随之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展开。

二、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与成效

从80年代中期以来,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边境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到90年代中期,边境贸易已成为云南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对东南亚开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证明,边境贸易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云南与东南亚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都起了积极作用。

边境贸易在云南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85年,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边境贸易在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中只占19.16%,其中,出口占16.52%,进口占22.45%。到1992年,云南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已占云南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3.2%,其中,进口占55.7%,出口占37.15%。(注:车志敏主编:《云南省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第100页,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在1986~1995年的10年间,云南对缅甸、老挝、越南三国贸易总额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1%,其中,1992年占36.46%,1993年占37.39%。这说明,由于边境贸易的参与,缅、老、越三国已成为云南的重要贸易伙伴,而正是因边境贸易的参与,1991~1995年的5年间,在中国对缅、老、越三国的贸易中,云南省已占有41%的比重,其中,最高的1992年占到了58.57%。特别是在中缅贸易中,云南已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比重(在1992年的中缅贸易中,云南占85.18%)。(注:李洁、赵云忠:《云南外向型经济》第171页,德宏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而上述统计数字尚不包括边民互市。因云南将边民互市的管理列入边境地区集市贸易管理,数据统计在集市贸易中。以最先开展对缅甸边境贸易的德宏州为例,在1985~1995年10年间的边民互市额就达35亿人民币之多。(注:李洁、赵云忠:《云南外向型经济》第172页,德宏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从1990年至1997年9月,云南边境贸易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显示了边境贸易在云南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云南边境贸易企业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营。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边境贸易的企业,并形成了以昆明、红河、大理、保山、德宏等地区为主的边境贸易出口加工基地,在烟草、纺织、轻工、医药、建材、化工、五金、日用百货、机电、食品、饮料行业中已逐步形成了加工生产规模。许多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和外贸出口企业在边境地区设立边境贸易出口企业,直接从事边境贸易进出口业务,既拓展了市场,又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还在境外设立窗口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发展自己,大大提高了企业素质。到1997年底,经国家外经贸部核准的云南边境贸易企业达898家,开展业务的为759家。(注:《云南经济年鉴》,1998年版,第270页。)这些边境贸易企业对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为中国商品开拓东南亚市场发挥了作用。云南周边邻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制成品的自给率极低,特别是与云南接壤的邻国边境省、邦、区,日用消费品短缺。云南通过边境贸易,使中国商品进入东南亚市场,对促进云南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云南与邻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据对缅甸市场的调查,1985年,中国商品在缅北市场的占有率为20%,1987年占65%;1992年,中国商品在缅甸首都仰光的占有率为25%,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占60%,在缅北重镇八莫占70%,腊戌占80%;1994年中国商品在缅北地区仍占60~70%,在毛淡棉、土瓦、丹老等缅甸南部地区占30%左右。(注:李洁、赵云忠:《云南外向型经济》第174页,德宏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在老挝北部和越南河内以北的越北、越西北地区市场,中国商品都占了较大比重。在边境贸易出口商品中,纺织、化工、轻工产品是大宗出口商品,机电产品的比重也在扩大。目前,卷烟、棉布、棉纱、电池、石腊、柴油机、白砂糖、啤酒、自行车等近30种商品出口额均在千万元以上。元钉、插销、铁丝等小五金类,糖精、奶粉等食品类,毛巾、火柴等日用品类,以及建材、小型农机具等40多类传统出口商品,销量都在百万元以上。在通过边境贸易出口的中国商品中,云南地方生产的商品约占30%左右。(注:李洁、赵云忠:《云南外向型经济》第175页,德宏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云南地方企业生产的“石林牌”棉纱、“依兰牌”洗衣粉、“中华牌”油漆、“滇池牌”的确凉布、“蝶泉牌”奶粉、“春花牌”自行车、“蓝箭牌”汽车,以及金马柴油机厂生产的X195柴油机,昆明手扶拖拉机厂生产的手扶拖拉机等产品深受缅、老、越、泰等国的欢迎,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通过边境贸易,云南和国内有关省区还从东南亚国家获得了一些资源性产品,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木材、玉石是云南边境贸易的大宗进口商品,每年进口都达上亿元人民币,占边境贸易进口额的50%以上。其它如豆类、藤条、鱼干、牛皮、芝麻、海产品、锰矿砂、锑矿砂、紫胶、干辣椒、黄连粉、钨精矿、铬矿、咖啡、棉花、茶叶等,进口值也在数百万元至千万元以上。这些进口商品中,很大一部分是流入国内其它省区。从1994年德宏州瑞丽口岸边境贸易进口商品的流向中可以看到,进口的木材中,46%以上销往广东、江苏、上海、安徽等9省市;进口的珠宝玉石,85%调往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河南等13个省市及转口香港、台湾、泰国;进口的海产品73%销往国内50多个城市;进口的藤条,95%供应广东、四川等4个省区;进口的芝麻,80%供应广西、辽宁、湖北、天津等5个省市;还有如眉豆、白扁豆、鲜芒果、鸭鹅毛、磨芋片、玻璃石等,则纯粹是根据外省市的需求而进口的。有些进口产品又被其他省区市用于再出口。

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还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的对外开放及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云南边境贸易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云南从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特别是沿边地州,以边境贸易为载体,进入大开发时期。边境贸易发展较早的德宏州,1984年全州财政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到1993年德宏州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10年增长近7倍。1993年边境贸易提供的财政收入占了全州财政总收入的45%。对外开放起步稍晚的文山州,1992年正式开展边境贸易,仅一年的时间,全州就有边境贸易企业84家,注册资金5000多万元,全州累计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亿多元,比1991年同期增长2.48倍。(注:周域主编:《云南沿边开放和社会稳定发展》第61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位于中越边陲的云南河口镇原来只有一条小街,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如今已成为一座边境商贸旅游城市。到1999年初,在河口注册的边境贸易企业已达181户,其中享有边境贸易进出口经营权的56户,越南边民摊位313家,工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2331户。河口建成了占地1.1万多平方米的边境贸易商场。并建成了日供水8000吨的自来水厂和35千伏输变电工程,开通了长途电话线路150条和800兆、900兆移动电话,127自动传呼中短波与全省联网。此外,河口还建成了三个商贸小区和四个边境贸易市场;26家宾馆、酒店相继开业。新兴的河口正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注:《云南日报》1999年3月13日。)

边境贸易的发展,使边疆民族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与缅甸接壤的云南瑞丽姐告,过去较为封闭落后,现在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3000元,部分农民的存款超过10万元。过去羞于经营做买卖的景颇、傈僳、佤、德昂等少数民族农民,在边境贸易浪潮冲击下,开始走出山寨,进入边境贸易市场,有的走上了富裕之路。紧邻缅甸的云南怒江州片马乡居住着傈僳、景颇等少数民族,过去这里交通不便,群众缺乏商品观念和市场意识,经济文化较落后。1985年,全乡财政收入据说只有12元。90年代以来,这里的群众投身边境贸易,乡村经济迅速发展。到1993年,片马全乡财政收入达400万元,有40多家商号。常住人口不到800人的弹丸之地,日均流动人员达3000多人。猴桥是云南腾冲县紧靠中缅边境的傈僳族山村,全村1105人,有40多人长期从事边境贸易,1994年村办商行上交利税达18万元,同时还兴办了一个加工能力为3000多立方米的木材加工厂,全村现有5家运输专业户、5个食品店、6个小百货店,全部由傈僳族群众经营。地处中越边境的云南马崩村,居住着35户苗、汉农民,他们靠牛马交易开展边境贸易,实现了全村脱贫,马崩的边境贸易综合市场月成交额达300万元。(注:周域主编:《云南沿边开放和社会稳定发展》第62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中国大西南边陲之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不但促进了云南边疆的经济社会进步,而且带动了邻国边境地区的发展,增进了云南与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沿边的8个边境地州抓住机遇,致力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坚持以边境贸易为先导,以工业为依托,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边疆经济的发展道路,使云南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同时,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邻国边境地区的发展。在云南的8个边境地州中,文山、红河、思茅3个地州与越南的河江、老街、莱州省接壤;西双版纳、思茅两个地州与老挝的丰沙里、乌多姆塞、南塔省接壤;德宏、保山、临沧、怒江、西双版纳、思茅6个地州与缅甸的掸邦和克钦邦接壤。邻国的上省、邦都属该国的边远落后地区。在云南实行对外开放前,也大都处于封闭落后状态。云南实行对外开放后,向邻国打开了大门。边境贸易首先成为云南与邻国边境地区经济联系的桥梁。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使邻国边境地区有了新的市场。邻国边境地区的一些丰富资源通过边境贸易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的工业品及日用品通过边境贸易进入邻国,满足了邻国生产、生活的需要。邻国为了适应边境贸易的发展,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建立了与云南相对应的口岸及机构;进一步开发资源,扩大对中国的出口,修建通往云南口岸的道路,以方便运输;加紧边境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加强同云南边境地区工商企业的经济联系等等。这样,邻国边境地区的经济也开始出现新的发展。

缅甸的木姐与云南省瑞丽姐告区相连,是缅甸的国家级口岸,原先只是一个小镇。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姐告建立了经济开发区,被誉为西南的“小深圳”。姐告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对缅甸木姐产生了联动效应。缅甸政府表示,中国方面给云南瑞丽提供的政策,缅甸政府也对木姐提供相应的政策,以促进缅甸边境地区的发展。在缅甸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木姐加快了建设步伐,目前木姐已成为一座新兴的小城。云南西双版纳州打洛镇对面的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的勐拉,昔日只是一个乡级小镇。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双方开展了边境跨国旅游。1992年至1997年打洛镇的出入境人员流量达300万人次,缅甸勐拉镇仅收口岸费和门票费就达2000万元左右。勐拉的餐饮业、服务业、娱乐业、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目前,勐拉已从过去的乡级小镇发展成具有现代旅馆、酒店、宗教庙宇、园林建筑的小城市。中越、中老边境地区的越南、老挝的边境城镇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状况。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使双方边境地区的联系加强,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增多,友好关系增强,云南边境保持了稳定与安宁,呈现出和平、发展的景象。

三、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在1990~1995年期间,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获得了极大发展。但从1996年起,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额急剧下滑。1996年云南边境贸易额下滑39%,1997年又下滑45.7%。(注:《云南外经贸》,1998年第1期,第15页。)下滑幅度之大,为开展边境贸易以来所少见。这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际原因。

从我国国内原因看,一是国家调整了边境贸易税收政策。取消了162种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使边境贸易企业和税费大幅上升,经营发生困难。二是经营体制和管理方面存在着边贸企业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等一些问题。三是一部分出口商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不良影响。四是一些边境贸易企业不正当竞争,如竞相压价,相互拆台,加剧边境贸易企业的困难。从国际因素看,一是随着邻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欧美、日本、东南亚其它国家和其它地区的投资和商品涌入云南周边国家。中国商品在缅北、老北、越北市场的优势受到冲击。二是越南、老挝、缅甸先后加入东盟后,加强了与东盟其它国家的经济联系。三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越、老、缅三国的货币都不同程度的贬值,支付能力降低,而中国人民币币值稳定,出口商品的价格实际上等于上升。四是邻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断调整边境贸易政策,对云南发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1998年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据有关统计,1998年云南全省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31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76.6%,边境贸易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比1997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注:《云南日报》1999年2月21日。)云南边境贸易之所以能走出低谷,与云南全省上下所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为了改变边境贸易下滑的状况,推动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发展,云南省主要领导多次率团出访越南、老挝、缅甸三国,通过加强高层互访增进友谊,推动合作。中央政府和省及各有关部门针对边境贸易和周边邻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税收政策,规范边境口岸进出口货物的收费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为边境贸易企业创造条件搞活经营。各边境贸易企业认真学习外地经验,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现行边境贸易优惠政策,采取小额贸易与边民互市结合、大贸与边境贸易结合、加工贸易与易货贸易结合等多种形式开拓市场,使沿边一线口岸重新出现了进出人员和货物增加,边境贸易带动商旅,商旅拉动人流、物流,口岸带动边境城镇繁荣兴旺的活跃局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边境贸易走出低谷,恢复性增长较快的地区。该州是与老挝、缅甸开展边境贸易的前沿,1996年以来西双版纳的边境贸易受到较大冲击。面对困难,西双版纳州政府提出了“稳住边境贸易,突破大贸,扩大区市,拓展市场”的新思路,制定和完善边民互市管理办法,规范口岸进出口货物的联检、收费管理,改善了边境贸易经营环境。州政府多次组织经贸代表团到老挝北部、缅甸边境省区和泰国北部考察,了解经贸形势,加强与周边国家边境地区政府和工商界的联系。州政府还成功举办了’98西双版纳边境交易会,吸引了国内200多家厂商和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50多家工商企业、7个地方政府、商会代表团参加。会上成交活跃,其中边境贸易互市额达7000多万元。经过积极努力,扭转了西双版纳州边境贸易连续两年下滑的局面,1998年全州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达8.7亿元,比1997年增长5.62%,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注:《云南日报》1999年3月19日。)1998年云南沿边8地州有7个地州的边境贸易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回升和增长。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进出口总额达到1.87亿美元,突破历史最好水平。(注:《云南日报》2000年2月9日。)

1999年云南边境贸易再次出现发展高潮。全省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8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2倍,已占对缅甸,越南,老挝三个邻国进出口总额的70.43%,(注:《云南日报》2000年2月9日。)充分说明,通过调整政策和加强管理,云南边境贸易可以获得进一步发展。进入2000年后,边贸继续升温,全线活跃,进出口额持续增长,2000年上半年,全省边贸进出口总额达1.35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17.9%,(注:《云南日报》2000年7月14日。)边贸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从目前各方面情况看,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面临又一次发展机遇,有望再次获得发展。主要根据是:一是云南周边的缅甸、老挝、越南等邻国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打击或影响后,重新认识到发展边境贸易对克服困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发展与中国的边境贸易。缅甸政府已采取一些灵活措施,逐步放宽政策,继续鼓励中国的机械、机电产品、建材、药品等商品进口,在外汇短缺、规定进出口贸易一律以美元结算的情况下,仍保留了缅中边境贸易中商人交纳的税费可以用美元和人民币结算的做法。越南政府认为,发展同中国的边境贸易对双方都有利,并在1998年11月与中国签订了旨在促进地区贸易合作的两国政府边境贸易协定,并连续出台边境地区优惠政策,促进边境贸易发展。老挝则出于多方面考虑,迫切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商品进入老挝,以抵制其它国家对老挝的政治、经济影响,主张加强中老边境贸易,并表示在中老边境贸易中将对税收实行优惠。

二是我国政府调整了边境贸易政策,极有利于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的发展。1998年底,我国对外经贸部与海关总署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的补充规定》。规定中扩大了对边境贸易的税收优惠;调整了有关部委对进口商品的管理权限,如下放了对经营国家管制的进出口商品的边境贸易企业的审批权。赋予了边境省区外经贸主管部门对边境地区地级市政府或外经贸主管部门在本地区主办以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交易会或洽谈会的审批权;扩大了边境贸易企业的经营权限;对除国家重点管理和有特殊规定以外的商品的出口,免除报批手续,允许企业放开经营;等等。这些政策为边境贸易企业挖掘潜力、加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是促进云南与邻国边境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云南省把边境贸易作为云南外经贸发展的一个支撑点和云南特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上到下始终重视边境贸易的发展。在组织上,建立了各级边境贸易管理机构,对边境贸易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各有关部门在多年的边境贸易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云南发展边境贸易的宝贵资源。此外,在国家的支持下,姐告边境贸易区正式成立。这些都为云南与邻国开展边境贸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是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周边邻国有着经商往来的传统,多年来保持着良好的睦邻友好关系,邻国对云南有特殊的感情,十分有利于今后的合作。

五是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开展了多年,为今后边境贸易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双方通过边境贸易都获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显示了经济上较强的互补性,并对发展边境贸易充满信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云南边境贸易重趋活跃,进出口总额达到2.88亿美元。今年以来,边贸继续呈现增长好势头,上半年边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幅高达17.9%,出现第三次边贸新高潮,显示出边境贸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在看到边境贸易的成绩及对双方发展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时,也要看到,伴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也出现某些问题,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边境贸易渠道走私贩毒、贩枪,非法出境,拐卖妇女儿童等等。但是,不能因为有这些问题而诋毁边境贸易对双方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起的积极作用,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边境贸易,积极促进它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的前景仍是广阔的。人们有理由相信,进入21世纪后,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还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标签:;  ;  ;  ;  ;  

云南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及其发展_边境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