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煤矿;?机电及运输;?事故防治;?安全管理;
一、 机电及运输事故的原因分析
1.1 煤矿中机电设备更新落后于生产
通常,大型煤矿机电设备的价格都非常昂贵,动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矿中的机电设备已经跟不上生产的需要,大量机电及运输设备需要超负荷运转才能满足生产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非正常运转,必然造成机电及运输设备故障甚至事故的发生。例如:由于皮带机功率低于煤炭产出的运输效率,使运输过程中皮带上的煤层厚度增加,出现皮带运输速度下降、皮带打滑、电机过热、皮带或电机起火、皮带偏磨、皮带撕裂等危险状况。这种为了减少投资成本而缺乏对设备的及时更新的行为,不但没有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反而耽误了生产,降低了生产效率,使煤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下降。同时,如果煤矿企业长期处于这种被动的设备更换周期中,只是一味地等待机电设备发生事故,或者等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才进行设备的更新,必然在煤矿生产中埋下越来越多的事故隐患,最终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发生。
1.2 操作人员和其他参与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大量的数据调查显示,因操作人员和机电运行其他参与人员安全意识不足而造成的机电及运输安全事故占到了总机电安全事故的89%,机电操作人员和其他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是机电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例如:有些煤矿的经营者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机电人员上岗后,忽视了对机电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当机电设备出现事故征兆时,未能警觉地察觉到,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或者当事故发生后,人员未能采取正确的自救和自护措施。
1.3 人员匹配缺乏合理性
整体来看,煤矿行业仍然是一个整体素质较低的行业,由于一线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差,体力消耗大,工人的流动性较高,而且在煤矿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雇用临时工的情况。这就导致工人的岗位安排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煤矿企业并没有根据不同人的素质水平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最终因临时工对设备不了解而出现误操作或乱操作,进而引发机电安全事故。
二、煤矿机电及运输事故防治的紧迫性
中国虽然拥有很长的煤矿开采历史,但是真正正规化的发展也就仅仅50 a左右的时间。目前,与美国等煤炭开采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较而言,中国煤矿的发展仍然滞后。机电设备的广泛使用虽然使开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目前中国煤矿开采基本上仍处于半自动化的状态,许多机电及运输设备仍需要人为主动介入,24 h的连续三班倒工作制度使人为介入存在意识上的中断。这就需要更加有效的换班制度来保证换班的完整性和时效性。通常,机电及运输设备的工作环境均较为恶劣,定期对机电及运输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虽然大多数煤矿都有类似的设备保养时间制度,但由于管理上的不完善,此类设备保养和维护制度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 煤矿机电及运输事故的防治措施
3.1 提高人员资格考量中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地位
3.1.1 入岗资格的考量
煤矿的安全生产与员工的整体素质是密不可分的,员工的安全意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频次。煤矿企业应逐步提高人员录用的素质水平,将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作为人员录用考核的一项标准,并且在人员招聘时以较高的薪资水平吸引高素质人员加入。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划定不同的安全培训重点。在人员入岗前,应对即将上岗的人员开展面向实际的安全培训,依据工作的性质和工作的具体内容来安排重点不同的培训计划,科学、合理、高效、安全地发挥人员在煤矿企业中的价值。
3.1.2 晋升资格的考量
新老交替是行业的规则,能者上、庸者下是行业的铁律。在煤矿企业的人员晋升中,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的整体安全性,应提高煤矿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并且在晋升环节考核中安排类似的安全素质考核。这不但能体现上级领导对煤矿安全的重视,而且能使即将晋升的煤矿工人了解安全生产的真正意义,掌握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将“安全第一”的思想转移到工作实践中,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性。
3.2 加强人员的安全培训
通过安全培训,使煤矿企业员工具备安全事故隐患识别和危险应急处理的能力,以及在危险面前自救和自护的能力。例如:对井下绞车操作人员开展安全生产专业技术培训,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将机车运营人员的绩效与安全生产挂钩,实施福利捆绑制度;定期评估,重点关注评估结果,促进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经过长期的安全培训,对在安全生产中表现好的团队和个人予以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煤矿形成“安全就是金钱”的良好风气。
3.3 建立完善的安全操作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管理是煤矿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法宝。生产管理人员要做好监督工作,落实安全实施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具体划分到个人,而且监督工作也要设立责任制,高层领导肩负安全监督和管理的双重责任,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是促进煤矿企业安全、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有必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煤矿机电及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此外,还要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的实施,严格执行和落实有关管理规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其安全意识,避免煤矿常见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有助于煤矿企业积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保证煤矿机电及运输的安全,推动煤矿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结语
每个煤矿企业或多或少存在机电及运输安全隐患,而且机电及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运行过程中是不能忽视的,应不断完善和改进。煤矿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煤矿机电及运输安全事故防治的紧迫性,从提升人员素质、营造安全氛围、优化更新设备、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以及积极应用先进技术等方面对机电及运输事故进行全面而有效的防治,推动煤矿企业向着更加安全、高效、清洁、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柒.煤矿企业长效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
[2]殷文韬.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4.
[3]连茂升.自动化技术在矿山机电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1):141.
[4]赵成田.煤矿机电设备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1):145.
[5]康亚南.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9(15):1.
论文作者:董宏其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煤矿论文; 机电论文; 人员论文; 企业论文; 事故论文; 机电设备论文; 安全意识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