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外流的经济学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外流的经济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人力资本论文,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对人力资本说明如下:“人力资本包括个人的技能、学识、健康,这些因素与人类紧密相联。我们不能把一个人与他的知识、他的健康和他通过受培训所掌握的技能分割开来,这就是我们所指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因为现代世界进步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知识的力量,但不依赖于人的数量,而是依赖于人的适应水平,依赖高专业化的人才。”

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它能不断地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人力资本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有形或无形磨损,如身体老化、知识陈旧等。人力资本有时间价值,也有投资组合、投资选择问题。人力资本离不开实现其价值的市场。在要素市场中,人力资本商品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程度高,供求信息灵通,资源可以共享。由于人力资本流动性强,它更趋向于管理规范、竞争有序、开放公平以及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市场。人力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条件是,投资者计算的人力资本内在价值等于或超过其市场价值。

发展中国家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留学学成后,回国工作的比率一直相当低。以我国为例,1978~1998年,我国的出国留学生达29.5万人,学成回国的只有9.85万人,有2/3的人学成不归。人力资本外流已成为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二、人力资本国际供给的经济分析

长期以来,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学者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外流现象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有人认为,人力资源的国际间流动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边际生产力不同的反应,它有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对人才外流的国家并不发生损害。另有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不完整性,人才外流将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损。

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母国工作时所表现的生产力较低,而较低的生产力预示着较低的报酬率,由于人力资本价格的效仿作用以及人力资本在国际间的可流动性,使得发展中国家对留学生所付的薪资报酬若不向发达国家看齐,其留学人才就有移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可能。另外,发达国家能够恰当地评估出这些留学生各自所具有的生产力,从而给其相应的报酬,而在发展中国家,归国留学生的报酬是以平均生产力来计算的,这种计酬方式往往会导致生产力较高的留学生滞留海外,只有生产力较低者才会回归国内。

留学生在学业完成后是否回国,取决于他在本国与留学地国可能获得报酬现值的差异,以及留居异乡心理感觉的舒适程度,还有迁居它乡所带来的在母国的福利(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损失和迁移成本等。本文用公式表示这种情形。

导致一个留学生不归国的主要条件为:

式中,V*为该留学生滞留留学国所得报酬的现值,V表示他回到母国后将会得到报酬的现值,C[,1]表示他身在异国时与母国相比较心理上存在的差异(以一定的现值表示),C[,2]为他在母国的福利损失(也以一定的现值表示)。

假设该留学生预期工资为一常数值,在留学国为W*,在母国为W,一般情况下W*>W,则(1)式可表示为:

式中,r为折现率,T为该留学生可工作年限。由式(2)、(3)可知,年轻留学生滞留不归的可能性比年长留学生更大。其理由是,年轻留学生有较长的预期工作时间,而且其福利损失较小,在相同的工资差异下,其滞留海外所获报酬现值的差异较大。假设薪资报酬取决于个人的边际生产力,而个人边际生产力又与其所能利用的资本设备成正比,则有:

W*=βK*S,W=βKS

(4)

其中,K*(K)为留学国(母国)的资本设备,即与个人边际生产力相关的资本存量,S为决定个人生产力的技能,β为常数,表示个人边际生产力与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其大小依其所具有技能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将(4)代入(3)得:

则留学生滞留国外比率受母国与留学国资本存量的影响。当留学国的资本存量增加时,留学生滞留比率会增加;而当母国资本存量增加时,留学生滞留比率会减小,归国比率会增加。因此,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有助于吸引本国留学生归国。

三、人力资本国际需求的经济分析

如果说人力资本的国际流动对人力资本输出国是一种“流失”,那么对输入国有何影响呢?假定输入国具有竞争的规模收益不变的经济体系,劳动的边际产量价值如图1所示,则有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移民的进入使劳动供给曲线由S[,L]增大到S[,L],与劳动的需求曲线MVP[,L]先后交于点C和点E,说明均衡工资率将由W[,1]降至W[,2]。

图1 移民问题研究

第二,该国非移民劳动数量为OL[,1],移民进入前后的工资收入分别为面积OW[,1]CL[,1]和面积OW[,2]GL[,1]说明移民使该国非移民的工资收入缩小,相当于面积W[,2]W[,1]CG。

第三,移民进入前,该国的总产出为面积OACL[,1],由于工资收入为OW[,1]CL[,1],故非劳动类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总收入等于面积W[,1]AC(面积OACL[,1]与面积OW[,1]CL[,1]之差)。移民进入后,该国的总产出为OAEL[,2],减去工资收入OW[,2]EL[,2],得到非劳动类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总收入为W[,2]AE,说明这部分人的总收主增加了W[,2]W[,1]CE(W[,2]AE与W[,1]AC之差)。

第四,该国非劳动类生产要素所有者收入水平的提高(W[,2]W[,1]CE)超过了该国非移民劳动工资收入的减少(W[,2]W[,1]CG),两者之差相当于三角形面积CGE。这说明接纳移民总体上会给输入国带来利益,人力资本接收国的雇主将受益。同时也可能带来知识利益(正效应)、人口密集(有控制则为正效应,过多则为负效应)及社会磨擦(负效应)等。因此,人力资本接受国大都采用有选择的移民政策。

发达国家对移民有所选择,如设置技术移民和商业移民,对接受国是有利的。因为接受技术移民可使接受国获得所需的人力资本,提高经济竞争力,从而创造更多的福利。商业移民因拥有大量资金,可以为移入国创造就业机会,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各移民接纳国都制定了积极的投资和移民政策。如“托福”就是美国人设置的中国教育成果“收割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政府也于1998年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共同设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旨在吸引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参与我国的高校建设,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尖端人才。

四、人力资本国际流动的均衡经济分析

我国古代的贤哲们曾经提出世界大同的理想,今天的欧洲共同体及其他许多经济联盟都在某种程度上努力实践着这种理想。按照这种理想,国与国之间不仅应该实行自由贸易,而且应该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那么,是不是只有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才允许资源的自由流动,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最高的效率水平呢?对于人力资本国际流动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用图2加以说明。

图2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图中左侧代表甲国的劳动市场,工资为W,劳动供给曲线为S[,L](在短期内为垂直线),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为MVP[,L]。由此可知,甲国的国内工资水平为OH,劳动力供给数量为ON。图中右侧代表乙国的劳动市场,工资为W',劳动供给曲线为SL',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为MVP'[,L]。由此可知,乙国的国内工资水平为O'I,劳动力供给数量为O'N。

如果甲乙两国政府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则因为甲国的工资水平低于乙国,劳动力将从甲国流向乙国,流出人数为N'N,两国工资水平趋于一致,经济平衡点为E。

劳动力跨国流动前,甲国工资水平为OH,总产出水平为MVP[,L]。下面从O到N的积分面积OAFN,劳动所有者所获报酬为矩形面积OHFN,土地、资本等其他要素所有者所获报酬为三角形面积HAF。乙国工资水平为O'I,总产出水平为MVP'[,L]下面从O'到N的积分面积即梯形面积O'BGN,劳动所有者所获报酬为矩形面积O'IGN,土地、资本等其他要素所有者所获报酬为三角形面积IBG。

劳动力跨国流动后,甲国工资水平升为OC,总产出水平减少为梯形面积OAEN',劳动者报酬变为OCEN',土地、资本等其他要素所有者所获报酬明显减少为三角形面积CAE。乙国工资水平降为OD(=OC),总产出水平增加为梯形面积O'BEN',劳动者报酬变为矩形面积O'DEN',土地、资本等要素所有者所获报酬明显增加为三角形面积DBE。

通过对比分析不难看出,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使两国工资水平趋于一致,使两国总产出水平之和有所增加(即图2中阴影部分,三角形面积GEF)。甲国因劳动力流出而蒙受损失,总产出减少,其他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降低。乙国因劳动力的流入而获取相应的利益。

很明显,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使世界总产出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更趋合理,而且如果考虑甲国可以得到移民从国外汇回的部分收入的话,甲国总产出水平(GNP)的下降并非像以上分析的那么多。不过,对于原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是具有特殊技能或受到较多教育的人更易流出,造成所谓的智力流失(Brain Drain)。对这一问题,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给予解决,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调控。

五、结论

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外流有微观的经济利益动因,并受母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对人力资本外流可采取适度限制的措施,如征收“人才外流税”,以补偿输出国公共投资的损失。但更为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人才,使留学生愿意回来,并通过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高素质人才的经济收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尽管我国自1999年就开始实施大学扩招政策,希望通过扩招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但目前我国的中青年人才依然紧缺。教育部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的高校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36.4万人,占教师总数的68.4%,而40岁以下的教授仅有7000人,占教授总数的13.7%。虽然这与1999年相比,已有了很大提高,但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吸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人才,依然是我国高校的头等大事。当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国力竞争的核心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应加紧制定和调整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开发战略,力图在世界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报酬普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本临界线降低,可流出的人力资本范围偏大,人才流失严重。因此,解决人力资本外流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的报酬,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此外,完整的报酬不应只体现人才在积累人力资本过程中支出的经济成本,还应体现人才在维持生产和再生产中的所有成本和风险,如住房、养育子女、医疗、养老及失业保险等。笔者认为,要增加人力资本在国内的非经济收益,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第一,重视发展国内的高等教育,为高素质人力资本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

第二,实行开放的用人制度,在用人范围上要突破单位、部门、区域甚至国籍的限制,面向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市场。同时,还须在合同聘任的基础上,采取长期的、短期的、兼职的、临时的等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为人才投资的收益最大化创造条件。

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应尽快构筑起人才高地,抢占人才制高点,以便在知识经济时代争得竞争先机。

标签:;  ;  ;  ;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外流的经济学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