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距离论文,位置论文,教学实录论文,方向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0页例1,第51页“练一练”,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合理性.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现象、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引导探索 师:我们知道,像在教室这样的地方,可以用数对来确定大家的位置.那么,在大海上、天空中,又该如何来确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研究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师:瞧,茫茫大海上有一艘船,因机器故障没法继续航行,需要紧急救援.工作人员通过雷达扫描,发现这艘船在距离灯塔不远的地方.为了便于营救,他们根据灯塔和船的相对位置,很快绘制出了这样一幅平面图.还记得平面图上的方向吗? 生:(齐)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结合学生回答,逐步出示下图.(编者注:因版面限制,图中长度与实际不同,下同.)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也准备了这样一幅平面图.现在,如果我们以灯塔作为观测点,那么,这艘遇险船只究竟在灯塔的什么位置呢?你能结合手中的各种工具,想一想、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想办法准确描述出这艘船的位置吗?友情提醒一下,你们手中的平面图,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千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讨论、交流,完成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随后,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 二、多元对话,建构新知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上台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1:我们小组认为,这艘船应该在灯塔的1点钟方向3千米处.(投影如下) 师:谁来评价他们小组的想法. :我觉得用1点钟方向不好.用几点钟表示方向,这是军事上的方法.现在,船只是遇到点麻烦需要救援,不是战争. :我也觉得用1点钟方向不太好,这样不太准确. :我觉得是准确的!因为我们刚才测量了一下,发现这个角是30°,而我们知道,1点钟方向正好是30°方向. :这儿正好是30°,用1点钟方向还行.如果是31°、35°,我们又该说几点钟方向呢?所以,我们还是觉得用角度比较合适. 师:那么,你们组又是如何用角度来确定方向的?愿意上来展示一下吗? 生:我们组通过测量,觉得这艘船在灯塔的东北方向60°,离灯塔3千米的地方.(投影如下) 师:能给大家具体展示一下,你们的60°、3千米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结合直尺和量角器,展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师:谁来评价他们的方法? :我觉得他们的方法不错.不过我有一个问题,我们组测量的结果是30°(投影如下),因为我们是从北这个方向开始测量的.我想问,到底应该用哪个角度确定这艘船的位置呢? :我们组在研究时也遇到了这一问题.后面我们决定,把这两个角度都标上去.我们认为,这艘船在灯塔的东北方向30°或60°方向,离灯塔3千米的地方. 师:看来,距离灯塔3千米,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想问一下,距离真的很重要吗?如果不测量距离,行吗? 生:不行.因为,如果只有方向没有距离的话,我们根本不知道该往前行驶多远才能找到这艘船.说不定,会扑个空! 师:看来,距离对于确定这艘船的位置,的确很重要.不过,明明是同一艘船,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角度呢? 生:我觉得,测量出30°的同学,他们是从北这儿开始测量的;而测量出60°的同学,他们是从东这个方向开始测量的. 师:也就是说,它们测量船所在方向时,依照的基准不一样.30°,是以谁作为基准的?60°呢? 生:30°是以正北方向为基准,而60°是以正东方向为基准. 师:事实上,这两种方法都合理.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更习惯于用谁作为基准?猜猜看,再想想为什么? :我们觉得,应该以正东方向作为基准,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 :我们也觉得应该以正东方向作基准,因为,我们平时说的是东北,而不是北东. :我们觉得应该以北作基准,因为辨认方向时,我们经常用到北极星,北极星就在北边. 师:你看太阳,他看北极星. :我们也觉得应该以北作为基准,这艘船离北只有30°,而离东有60°,离谁近,就选谁. :我反对,照这样的话,如果再来一艘船,它离东近一些,那样,我们又得用东作为基准,这样不就乱了吗? :我们组也是觉得应该以北作基准,因为在大海上辨认方向,我们通常需要用到指南针.大家都知道,指南针的两根针永远都指向南和北.(教师相机出示指南针图) 师:正因为指南针的两根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所以,今天我们就选择用正北和正南为基准来确定方向.现在,你能结合距离说一说,这艘船究竟在灯塔的什么位置? :这艘船在灯塔的东北方向30°,离灯塔3千米处. :我觉得,这艘船在灯塔的东北,离正北方向30°,离灯塔3千米处. :我觉得,这艘船在灯塔的正北向东偏离30°方向,离灯塔3千米处. 师:一个比一个说得好!数学上,我们通常会说,这艘船在灯塔的北偏东30°方向3千米处.(板书)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师:故障船已经找到.现在,有三艘救援船正在出事船只附近.如果我们还是以灯塔作为观测点,它们的位置又该如何表示?我们先来看船1和船2.(出示下图)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随后全班进行汇报. 生:我觉得,船1在灯塔的南偏东50°方向2千米处. 师:能具体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我们已经知道,确定位置要以南或北作为基准.我发现船1从正南向东偏离了50°,这里的2厘米又正好代表2千米,所以,船1在灯塔的南偏东50°方向2千米处. :船2在灯塔的西偏北25°方向4千米处. :我不同意,船2应该在北偏西65°方向4千米处. :我们觉得,船2应该在灯塔的北偏西65°方向4千米处. 师:同一艘船,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想法(课件同时呈现).哪一种更准确?为什么? :我觉得第一种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知道,确定位置要以南或北为基准.船2在灯塔的西北方向,以北为基准,不能说成西偏北,应该是北偏西. :我觉得第二种也是错误的.虽然它说的是北偏西,但它没有说是在灯塔的北偏西.这样,我们就不知道观测点在哪儿了. :我觉得第三种方法是对的.虽然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65°,但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直角,减去25°正好是65°,所以,船2在灯塔的北偏西65°方向4千米处. 师:看来,找对基准和观测点,对于我们确定位置很重要!继续看船3.(出示提示1:船3在灯塔的南偏西方向)能确定船3的位置吗? 生:不能,因为题目只告诉我们南偏西,没有说多少度、多少千米. 师:那么,大胆猜一猜,船3可能会在哪里? 生:我觉得整个西南方向都有可能. 师:看来,只告诉南偏西,我们只能确定这样一个面.(出示下图,并继续出示提示2:船3在灯塔的南偏西45°方向)现在,你能够确定船3的位置了吗? :还是不能!因为题目还没有告诉我们距离是多少千米. :我觉得,只能确定它在灯塔的南偏西45°方向的一条线上.(出示下图,并继续出示提示3:船3在灯塔的南偏西45°方向5千米处) 师:现在,加上了距离,能确定船3的位置了吗?用手指一指. 学生目测船3的位置,教师出示下图. 师:回顾刚才的过程,有没有发现,如果我们只告诉你南偏西,能确定的只是一个—— 师:加上了角度,能够确定—— 生:一条线. 师:再加上距离—— 生:能够确定一个点.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这样一种由面到线再到点的不断精确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回想一下,四年级时,我们还研究过哪种确定位置的方法? 生: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出示下图,引导学生组内进行充分交流,随后全班汇报. :我觉得四年级学的,是用列数和行数来确定位置;今天学的,是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师完成课题的板书) :我觉得用数对只能确定像教室这样比较小的地方的位置,而用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天空、大海这些比较大的地方的位置. :我觉得用数对确定位置不够精确.如果要确定的位置不在方格的交叉点上,那我们就没法用数对来确定它的位置了.而用方向和距离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精确地确定任何一个方向、任何一个距离的物体的位置. :我觉得不在方格交叉点上时,用数对也可以.只不过,我们要调整方格的大小,这样比较麻烦. :我觉得用数对只能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但不能看出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可以看出观测点和某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师:看来,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蛮多的.那么,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它们都要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数对是用列数和行数确定位置,今天学习的则是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数确定位置. 师:以今天学习的例题为例.如果只给北偏东30°方向,能确定船的位置吗?只能确定什么? 生:只能确定它在一条线上. 师:如果只给3千米的距离呢? 生:只能确定它在一个半径3千米的圆上. 师:现在,如果同时给出方向和距离,能确定船的位置吗? 教师相机出示下图: 生:能!因为圆和线相交在一个点上,就是我们要确定的位置. 师:再来看数对,如果只给你一个列数或行数,能确定位置吗?想想为什么? 生:如果只给列数,只能说明它在一条竖线上;如果只给行数,只能说明它在一条横线上. 师:如果同时给你呢? 生:就像刚才一样,两条线相交在一个点上,这就是我们要确定的位置.教师相机出示下图: 师:瞧,看似两种不同的方法,但回到根本上,其实都是在用两个量确定平面上某个点的位置.其实,在平面上用两个不同的量确定位置的例子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去找一找.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来研究. 【教学思考】 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尽最大可能给学生创造主动、自由、开放、富有挑战与创造性的学习机会,是我们当下乃至未来数学课堂的大势所趋.而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中,笔者在遵循这一基本教学判断的基础上,始终未敢忘却数学课堂之“初心”,时刻提醒自己——在学生借助自身已有经验努力向前行走时,我们仍然不能忘却教师理应秉持的职守,即我们还应该借助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学生到达一定的高度以后,通过自身富有教育学意味的引导、点拨、启发,促进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地方迈开步伐,以期在数学课堂上既获得思维、心灵的自由绽放,更获得数学素养的熏陶与提升.一句话,好的课堂需要在“学”与“教”两个维度,确定好各自适宜的位置. 1.给学习一个恰当的宽度. 在某种意义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无疑是一种规定性知识.借助适宜的问题情境,恰当地予以“告诉”不失为一种合理的策略选择.综观多个版本数学教材,其编排路径虽略有侧重,但大体思路均不出于此.然而,在思考这节课时,总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于心——诸如“北偏东”、“南偏西”这样的表述,真的只能“告诉”吗?“接受”难道是学生唯一可选的学习路径吗?如果不是,那么,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可以如何去习得或建构?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是否足以支撑起这样的探索?更进一步,如果具有这样的可能性,这样的探索与建构在给予学生知识及技能的同时,是否可以生成更为丰富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在更开放、自由的学习场域中获得思维的锤炼、智慧的启迪、创造力的释放和学习力的提升? 带着这样的期许,在经由必要的个别访谈、学习前测,以及自身对学生经验背景、学习能力的客观分析基础上,笔者做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并付诸实践:给学生呈现具有一定现实背景、恰当探索空间的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感受到,在一个开放的平面空间中,“利用方向和距离是可以确定位置的”,“只有方向或只有距离是没法确定位置的”,从而将一个规定性数学概念转化为一个探索性数学规则,为学生的开放性、深度化学习创造了可能. 令人欣慰的是,借助已有经验背景中诸如方向、距离、位置、比例尺等相关的知识及方法储备,在“如何确定遇困船只的位置”这一颇具挑战性的大问题上,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学习共同体共同探讨的基础上,有效调度原有的经验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建构属于自己的认识路径.或许,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他们思维曾经受挫,方法曾经遇阻,思考曾经无序,但最终,在“问题—学生—教师”三者多维度的对话中,学生还是获得了问题的解决.或许,从习得结论这单一维度看,付出的时间成本有点大,但回到数学的内核,尤其是当下颇为关注的“核心素养”上来,这样的时间投入恰恰表达着一种恰当的数学教学追求,即我们的数学课堂在高效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开放性探索与过程性体验.上述课堂,恰恰通过给学生一个恰当的学习宽度,实现了这一教学预期. 2.给教学一个适宜的深度. 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该怎么办?这几乎成为当下数学课堂教学绕不开的重要命题和有力追问.适度的后退、放下、倾听、转型无疑是需要的,但必要的坚守,尤其是基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与恰当教学化处理后的坚守,显然无法回避.上述课堂中,如下的努力,恰恰是对这一教学主旨的有力回应:“如果只给出南偏西,还能确定船3的位置吗?”“如果加上角度呢?”“再加上距离呢?”由面到线、由线及点,三个问题的环环递进,将“方向”和“距离”何以能够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内在逻辑线索与原理,得以有效还原.如果只给方向或距离,我们能够确定什么?如果只给列或行,我们能确定什么?如果既给方向又给距离,既给列数又给行数,我们又能够确定什么?用数对确定位置与今天所学内容除了显著不同外,相似之处又在哪里?当射线与圆、垂直的两条直线在动态过程中一次次相遇成点,学生们眼睛里闪烁着的疑惑、惊叹与豁然开朗,恰恰向我们昭示着一个重要的判断: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从来就不应该是教师专业缺席的地方——教师自身深厚的学科涵养、精当的数学理解、开阔的数学视野,理应成为我们未来更加自觉的追求.为此,在前行的路途上,我们还需要不断修炼与锤打.“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记录与思考_思考方法论文
“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记录与思考_思考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