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吴志翀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摘要:近几年来,环保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主要是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环境也随之越来越恶劣。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中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科学合理地利用环境检测技术,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本文就环境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环保;环境检测;对策研究

一、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

随着国民生活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环境检测指数的高低,能够显示环境质量的高低,由此可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作为环保部门相关的检测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及良好的环保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提供精确的检测数据,这能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的污染问题,从而为我们提供一个和谐,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部分标准方法长期未修订降低新技术以及方法的法定地位

在《农用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提出能够实施填充柱分离方法展开测定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但是却缺少自行填充色谱柱的情况,大多数为采取购买商品化毛细管柱的方式,展开分离测定。再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重金属测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基础的标准方法-铜/锌、镍、铅/镉的测定方法在3个标准内进行分散,不仅造成较大的人力成本,同时也会增加检测的时间,降低时效性。

2、现行标准中监测污染物的数量不足

现行的标准方法中,没有对于中国生产、使用以及排放的大量化学品及特征污染物进行全面性的覆盖。首先,尽管已经具有明确性的特征污染物,但是却存在无标准方法监测的情况。例如于修订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内,尽管提出一些污染物(酞酸酯类、石油烃类、毒杀酚等)风险指导值,但标准方法依然是没有明确的,所以形成了指导值实际执行具有技术瓶颈状态。其次,怎样对于企业用地的特征监测因子进行科学的明确,具有较大的困难度。企业用地类型多样,同时涉及很多化学品以及生产期间所形成的污染物,产生繁杂的污染源类型。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三次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涉及到121项土壤污染因子,但实际污染场地中却远远不止这些污染因子。

3、环境检测方法以及配置缺少先进性

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环境检测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当前的环境检测资源还相对缺乏,导致环境检测的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不能充分的施展检测效果。例如,突出的表现在资源的配置方面上,缺少科学合理的结构,很多为基层环境检测机构于检测技术以及设备方面具有滞后的情况,价值对于先进检测方法的认知度不高和应用经验不足,进而导致降低检测质量。

4、其他问题情况

首先,环境检测技术人员能力欠缺:由于相关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强,导致自身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不高,不了解相关检测技术和基本知识。由于其自身的知识缺乏,导致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充分掌握检测中所应具备的知识,致使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操作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的出现。其次,环境检测项目缺乏针对性:监测通常是对于非特异性指标展开监测工作,均缺少典型的说服力,不具有重要的代表性。还具有一项突出的表现就是监测频率不足,在资金、人力以及物力均优先的状态中,就会降低污染源的监测频次。一旦不能经常的进行监测环境状态,那么监测结果会缺失精准度,从而无法真实反映环境污染的实际状况。最后,环境检测技术体制相对薄弱:有关部门对于环境的监测没有设定合理的体制,对于一些高科技的检测设备也没有做到充分利用,合理利用,没有培养专门的专业人员对于高科技设备进行操作。这样不完善的监测制度,导致工作当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对于一些设备出现的小问题,相关人员没有明确工作任务,没有第一时间进行修复。由于体制的缺陷,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率有偏差。监测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环境检测质量问题。

三、对于所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1.加强环境检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增强环境检测效果的可靠度

高科技的运用,需要的是更多专业人才对于其进行推广和操作,由此可见,加强人才队伍的壮大是首要任务。对于人才的全面培养,让这些专业的检测人员能够对于检测出来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对于所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优化环境质量。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于环境监测队伍的培养,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源源不断的人才存在,才能够使得整体的监测系统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对于参与检测的技术人员,相关部门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把关,对于想要从事监测工作的就职人员,在开始任职前,一定要求其具有相关的资质和对口的专业技术,只有具有“敲门砖”才能有利于后期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对于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竞聘上岗,强化竞争意识,充分提高技术团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落实相关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在工作期间,要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及教育工作,不断的提升监测人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在对其自身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的推进环境监测系统的发展。

2.加强环境检测技术体制的建设,为环境检测工作保驾护航

因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反映出监测的质量,所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所以相关的技术监督部门一定要对检测机构检测的数据进行监督,抽查,以此保证检测机构出具的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同时为了保证监测质量,相关检测机构一定要对检测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及监督,对于检测人员的操作规范及工作态度都要加以重视,不容许任何检测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态度懒散,态度不认真的行为,对于检测的数据保证其记录的准确性及真实性。如果发现其中出现的纰漏,相关部门一定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对其进行相关的处罚。

相关部门还要对监测体制进行整体完善。让现有的高科技监测设备充分发挥功效减少,环境监测中相关资源浪费的现象,对于人员极其资源的分配有一个合理的调整。相关人员负责相关任务,比如:负责监测设备的相关人员要做到定期对于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对于一些涉及到系统更新的设备,要及时做到更新系统,保证系统与技术达到最新,最快。人员对于设备的定期维护,保证设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而且相关人员一定要肩负起所属于自己的职责。

对于环境监管过程中各个细节问题,都需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条例,做到提供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对于当地政府,必须加强对环境部门的重视,对于其相关的管理体制,给与一定的肯定及建议,鼓励环保部门对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3、及时的更新标准方法,发展多组分同时测定的高效方法

异位监测涉及到化学实验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具备较高精确度以及相对便捷的操作优势的仪器分析法应用甚为广泛,包括GC、HPLC、ICP-AES、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同时采取仪器联用法也为主要的趋势。《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包括ICP-AES、催化热解-原子吸收法以及GC-原子荧光法等等,同时将仪器联用的技术手段进行纳入。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内,水果和蔬菜、粮谷、茶业中,同时测定500、475、448种农药残留,多残留测定技术是可以提供给环保领域诸多的有效指导,可以加以合理应用。

4、科学研究标准方法,提升系统性以及协调性

例如在进行土壤监测上,对于其检测的标准方法开发方面,可充分的联系起土壤质量标准、污染场地修复限值以及农产品标准等内容,或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到切实可行的适用方法,减少方法标准研制的周期;而且科学的梳理好方法规定的细节,将测定效率进行明显的提升;高度的重视测定方法与评价标准的匹配性方面,使得元素总量与国家土壤

评价标准体系具备高度一致性,统一测定体系,增强结果可比性;另外,需要把总量、形态以及有效态的评价方法,相匹配于监测方法,对于元素形态分析以及有效态分析,都必须要做到模拟植物在土壤中生长的实际情况同多种因素对形态及生物可给性的综合影响,发掘出普适意义的生物可给性方法学,指定为实用性较高的能够进行操作的控制标准体系。

5、严格落实标准检测流程,反映出真实环境质量结果

合理的制定监测的因子是重要的方面,需要严格的遵循不同地区以及污染源所形成的有害物质,选择具有较严重危害性的而且出现频次较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的重点对象。并且把长时间没有检出的以及在标准值之下的项目进行删减,加强动态性分析,使得监测的结果体现出真实性、客观性以及科学性的特点。同时进行自动化以及连续性的监测,需要不断的研发以及应用新型的自动监测仪器设备,进行连续自动检测系统的联网以及数据共享,对于污染物的状态具有及时以及准确的掌握,如下图1所示,为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结构表现。

图1 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

另外,加强生物以及病理学的监测。在环境中具有多种毒物质共同存在情况下,共同毒性通常并非简单相加,能够形成协同以及拮抗功效。生物在化学物质内所暴露出的反应,能够对于生物受害以及化学物质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充分的体现。所以,除采取化学手段以及物理手段之外,应该在环境质量检测体系中加入生物监测、环境毒理学监测客观的展示有毒害的物质的毒性状态。

结语:

环境问题是我国当前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对环境的综合治理迫在眉睫。我国要坚持完善环保监测体制,积极的研究先进的环境检测技术手段,增强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实时性,而且要注重环境监测部分软硬件设备的质量,做到实时更新,与时俱进,才能够对于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保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以及分析,实现环境监测质量水平的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小龙.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10):138+140.

[2]陈松.探析基层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7(18):136.

[3]李赵相,王建香,白锡庆,王喜元.室内环境污染物采样及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5,23(05):46-47+40.

[4]邓梓枫.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13):204-205.

[5]谢磊,林正迎.刍议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环境与发展,2017,29(03):239+241.

[6]周柯锦,林燕,许晗雨,汪小泉,许琦,蒋彩萍,余雪芳.浙江省环境检测市场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环境监测,2017,33(01):50-53.

[7]郑秋花,丁桂英,郭莲秀.日照市环保部门对环境检测机构的监管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1(08):17-20.

[8]许震,张峰,吴红星.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02):1-3.

论文作者:吴志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吴志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