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姚玲

长沙市第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服务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意义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四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服务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意义及价值极高。

关键词:综合护理;脑梗死;应用价值

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了分析综合护理服务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意义及价值,本文将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下是具体研究内容: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5例患者为一组。观察组:男:女=22:23;年龄范围54-86(70.41±7.64)岁;梗死部位:3例小脑,4例枕叶,7例额叶,31例基底节;梗死程度:8例重度,13例中度,24例轻度。对照组:男:女=23:22;年龄范围56-85(70.36±7.38)岁;梗死部位:4例小脑,3例枕叶,6例额叶,32例基底节;梗死程度:7例重度,12例中度,26例轻度。2组脑梗死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对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鼓励和安慰患者,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遵医嘱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落实健康教育护理工作。

观察组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综合护理服务,护理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项:

①环境层次: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将病房内的温度、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与患者交流时要适当降低音调,避免影响到病房内其他患者的休息,可适当在病房内摆放新鲜的绿色植物。

②心理层次:耐心询问患者的心理感受,对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采取有效的手段开展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

③饮食层次:指导患者正确进食,日常饮食要以低脂肪、粗纤维的食物为主,及时补充钾、钙、蛋白质等元素,使患者从食物中获取大量的营养物质。

④安全和康复层次:大多数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警惕患者发生跌倒事件,可在患者病床边上设置防护栏,避免地面潮湿,告知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在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稳定后协助其进行相关功能的锻炼,告知患者要及时更换休息体位,避免发生压疮和关节痉挛。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训练,将训练频率控制在一天两次,一次三十分钟,根据患者的训练情况循序渐进,当患者能够自主进行运动时指导其在床上练习翻身、移动、关节拉伸等。

1.3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FUGL-MEYER量表以及NIHSS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的各项功能越好。在患者出院后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软件处理,Barthel指数、FUGL-MEYER以及NIHSS评分、住院时间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在入院当天的各项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出院当天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评分见表1。观察组患者出院当天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评分见表2。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25±3.58)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27.21±6.54)天,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对比,P<0.05。

表1 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的各项评分情况( ±s,分)

3讨论

脑血管疾病对人类生命造成的威胁性较高,致残率高达70%[1],致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其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是患者脑部的动脉位置产生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膜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2],血栓形成后会导致管腔位置变得狭窄,甚至出现闭塞的情况,造成患者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的情况,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脑组织坏死的现象[3]。

相关研究报道,脑梗死在临床治疗期间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常规护理内容简单,对患者进行基本生命指标的监测虽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有利于临床上及时采取对症治疗,但患者的心理层次、饮食等方面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对实际的治疗效果没有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综合护理服务是一项具有细节性、全面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心理障碍的差异、饮食习惯等方面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大部分脑梗死患者为老年人,老年人的病情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环境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环境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使患者在身心上保持最大舒适感,有利于缓解身心[4];由于受疾病的困扰,多数患者会在心理层面出现一定的障碍,因此,在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治愈的心理,便于后续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能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机体免疫力[5],促进身体早日康复;安全和康复方面的护理可有效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各项功能早日康复。

本文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以及NIHSS评分进行对比发现,入院时2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三项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和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分析可得,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应用意义和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周在霞. 基于PDCA循环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2):144-146.

[2] 郭慧丽,王丽英.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8(3):237-239.

[3] 史惠云.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3):229-229.

[4] 乔秀颀,耿秀苹.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S2):444-447.

[5] 曾秋莲. 综合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整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1):88-90.

论文作者:姚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姚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