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键期假说审视我国英语教育低龄化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键期论文,假说论文,低龄论文,英语教育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在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英语作为一门对外交流的世界性语言,受到极大的重视。自2001年教育部将英语学科引入小学三年级课程中起,我国英语教育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但是,随着“英语学习越早越好”这一观点的盛行,学界对这一现象的讨论也更加激烈,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 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的理论研究说明了在特定年龄阶段进行语言学习具有一定优势,但一直以来这一假说存在很大争议。在我国英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低龄语言学习者是否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相对容易地达到更高水平仍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关键期假说理论,在结合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英语教育低龄化趋势进行了思辨分析。 二、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 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是在以神经生理学为依据的外语学习临界期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一假说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受大脑发育过程的影响,存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学习者能够较为容易地进行语言学习并获得比迟学者更高的语言水平。 20世纪50年代,神经心理学家潘菲尔德和罗伯茨(Penfield & Roberts)作为创立该假说的先驱,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相关,从而提出了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the optimum age)的概念。该理论认为儿童10岁以内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阶段(Penfield & Roberts,1959:3,167)。20世纪60年代,神经语言学家莱尼伯格(Lenneberg)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发展,并提出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莱尼伯格认为,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一阶段大约从儿童两岁开始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到来之前。在这段时间内,整个大脑都能够参与到语言学习中,使语言学习者相对较快地掌握新的语言信息,从而快速、轻松地习得语言。在关键期过后,由于大脑发育成熟并发生偏侧化(lateraization),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逐渐消失,语言的获得开始更多地依赖于普通学习能力,使得语言习得变得越来越困难(转引自陆效用,2004)。 尽管关键期假说对语言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被语言学家引入外语学习的研究中,但是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其理论不断受到质疑。相关研究表明,人脑左半球语言功能的偏侧化在很早就已完成;同时,也有人试图通过认知发展理论来解释有关语言学习最佳年龄的问题。可以说,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虽然在理论上对外语学习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但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其实际效果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三、英语教育低龄化趋势及其相关实证研究 长期以来,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一直是外语教育界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年幼者能够相对容易地进行语言学习,并且其语言学习在很多关键领域都占有优势。受此类理论的影响,加之对外语教育的重视,我国英语教育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一方面受关键期假说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加剧了英语学习低龄化的热潮。在低龄化趋势的引导下,社会及部分教育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学习越早越好,低龄儿童比大龄儿童更容易掌握语言知识。 尽管关键期假说对语言习得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这种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是针对第一语言的习得而提出的,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仍然有很大的争议。与此同时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我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而非第二语言进行学习的。与外语相比,第二语言是在双语制国家中作为一种交流媒介或官方语言得到普遍使用的;而外语则是作为课程进行教授的语言,它并非是国内普遍通用的信息交流工具,而是为了同外国人进行交流或阅读该语言的书面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关注并探讨关键期假说在我国外语教育中的适用性成为规划英语学习方案、制定英语教育政策的关键。 在我国,有关外语学习最佳年龄的争论仍在持续。国内针对英语学习低龄化现象的众多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关键期假说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对关键期假说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反思。我国学者陆效用在2004年对两个班的研究生进行了英语水平的调查,在81名学习英语的被试者中,有27人是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的。在结合各级英语课程开设的情况下,研究者对被试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者,在之后的英语学习中其语言能力很可能达到较高水平。相比较之下,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则可能表现欠佳。同时研究也发现,这种差异在英语口语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陆效用,2004)。 我国学者刘骏也进行了类似的实证研究,他的研究对象是来自经济发达的北京以及发展相对落后的安徽农村两所中学的800名学生。通过对被试学生进行前后测实验,他从听、说、读、写四个维度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在经过因果关系对比以及方差分析后发现:在英语学习方面,早学者确实比晚学者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在英语学习中的表现也更为突出。但是这种优势仅仅只能持续最多一到两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学者在英语各方面的优势会逐渐减弱并消失。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两地早学者的英语学习优势都在初中一年级时表现得较为明显,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口语及写作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较为出乎意料的是,到了初中三年级时英语学习在阅读理解方面发生逆转,晚学者的表现要优于早学者。与此同时,研究也发现,关注儿童幼年时期母语的发展以及早期认知能力的培养,能够对日后的外语学习起到长效的反哺作用(刘骏,2005)。 针对我国英语教育低龄化现象,外语教育界还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撰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早在1992年,桂诗春就明确质疑了“外语要从小学起”的观念(桂诗春,1992);赵世开教授也曾表示儿童早期英语学习对语言能力的开发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2002);束定芳主持的上海市课题研究对小学生英语教育情况的调查也显示,早学者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总体效果不佳;黄怀飞借助定性元分析的方法,对第二语言环境和外语环境下英语学习“越早越好”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汉语环境下英语学习越早越好只是大众的主观期望,对于长远的语言学习影响不大(2013)。近年来,有关我国英语学习低龄化现象的研究还有很多,都从侧面说明了英语学习的年龄优势并不能完全决定学生日后的英语水平。 关键期假说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理论支撑,在外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我国英语教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众多实证研究表明,关键期假说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仅就语音而言,外语学习越早口音越纯正。许多研究表明在语言习得方面,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的语音有很大关联,早学者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得本族语的语音。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年龄小者能够更为准确地掌握语言的发音规则,比晚学者获得更地道、更接近母语者的发音(Cook,2000:125-138)。外语教育界普遍认为,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对纯正语音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在语言学习中,语音的获得的确存在关键期。 第二,对于外语学习而言,英语学习并非真的越早越好。在以课堂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早学者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初始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语学习方面的优势会逐渐淡化,并最终与晚学者相差无几。与此同时,年龄因素对外语交际及应用能力方面的影响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大,早学者与晚学者的英语学习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存在显著差异(黄怀飞,2013)。过早将外语学习引入儿童语言学习机制会阻碍其语言的发展。而晚学者在英语学习中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刘骏,2005)。 四、低龄化趋势下英语学习年龄的理性思考 英语学习低龄化现象的出现已经由来已久,而语言学界针对外语学习起始年龄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就目前的相关研究以及我国外语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仍需以理性的态度正确看待年龄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一)母语发展完善是进行外语学习的基础 针对第二语言的学习,Cummins(转引自Sternberg & Williams,2003)曾将其区分为附加性双语和消减性双语两个概念。附加性双语是指第二语言是在母语发展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语言学习,这种附加过程能够帮助学习者增强认知能力、提高外语学习的思维能力;而与之相对应的消减性双语是在母语还未充分发展完善的情况下,第二语言中的元素代替了母语中的元素,从而导致认知功能的减弱,影响语言的正常发展与学习。我国学者李观仪也指出,由于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在母语还未发展完善时开始学习外语既影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又不利于其外语水平的提高,这极有可能会造成两种语言都学不好的消极局面(李观仪,1995:205)。 面对早年就已流行的“外语学习越早越好”的观点,以及由此而愈演愈烈的英语学习低龄化现象,学生、家长以及相关教育研究者应以谨慎的态度,在实现母语发展完善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学习。从一系列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关键期假说作为语言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而年龄也并非外语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所谓的年龄优势必须建立在母语发展完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本土化英语教育方式是符合发展实际的理性选择 关键期假说作为语言学习的理论而引入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对外语教学与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启发作用。但是,在借鉴这种理论以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针对英语教学做出符合语言学习者认知发展规律的理性选择。 目前,我国英语教育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英语教学方式在注重以句型、语法为主的书面语言输入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包括言语输入等在内的组成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部分。然而对于外语学习而言,与成人所擅长的以语言文字技能为主的认知/学习语言能力不同,儿童主要是通过以人际交流为主的语言学习能力来学习英语的,这种语言学习能力主要涉及语音、语流以及社会语言学方面的内容。因此,儿童这种不同于成人的特殊的语言学习机制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纵观我国目前幼儿及小学英语教育水平,不仅地区差异十分明显,而且很大一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本土化的英语教育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以及其早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能为儿童提供适宜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英语学习就可能无法达到关键期假说所预设的效果。 因此,倡导一种符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的本土化教育方式是促进英语学习的应有之义。只有建立在认知发展基础上,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为基础的理性选择才是符合我国英语教育发展实际的本土化教育模式,而这种本土化的教育方式正是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实现英语学习长效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期假说给我国英语教育以帮助与指导的同时,也使英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得以反思。尽管这一假说在理论上说明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关键期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但是众多的实证研究表明,该假说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英语教育发展实际,在初始阶段早期英语学习者所体现出的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在年级不断升高的过程中早学者与晚学者的差距不断缩小,并最终趋于一致。 一系列针对我国英语教育低龄化的研究表明,外语学习并非越早越好,语言学习者必须在母语以及早期认知能力发展完善的基础上再进行外语学习,使这种语言发展基础起到长效的反哺作用,真正促进外语学习的发展。因此,面对日益严重的英语学习低龄化现象,我们不能盲目地将关键期假说作为英语启蒙教育的依据,生搬硬套该理论,而应更加理性地对待儿童英语学习的年龄问题,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顺应其自然发展的需要。基于关键期假说的我国英语教育年轻化趋势述评_英语论文
基于关键期假说的我国英语教育年轻化趋势述评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