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对课后作业模式的优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从“重塑作业内涵”、“纠偏作业目标”“创新作业模式”和“增强作业体验”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优化策略予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112-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成为了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课后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内容,对其予以科学优化,不仅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课后作业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还能够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进步带来支持。从当前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来看,其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对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高效要求仍有差距,为了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做好对课后作业模式的有效优化至关重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重塑作业内涵
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来看,教师想要实现对课后作业的优化,就必须要先做好对作业内涵的重塑,让包括学生、老师、家长在内的所有教育参与者,都能够重新的认识作业,了解作业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真正意义上发挥作业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进步带来支持。传统教育理念中,作业主要以考察学生课堂知识学习效果,巩固课堂知识为主,其内涵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使得语文作业多以写、背、读为主。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作业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突破,使其成为以知识理解和应用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借助作业去进一步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用已掌握的语文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让语文作业能够从知识记忆转变成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从而实现对语文作业内涵的重塑,为进一步发挥作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带来支持。
二、纠偏作业目标
纠偏作业目标也是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深知作业对学生学习能力考查的关键作用,因此其对作业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即“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并将其作为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然而,作业虽在课堂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评价并不能单一以作业结果予以判断,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业只能够作为学生阶段性知识学习成果的表现方式,所以教师应适当降低作业的地位,并做好对作业目标的纠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利用信息写简单的报告》综合学习中,教师的作业目标多为“通过写报告,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为此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快速的写报告,这种教育目标是相对片面且偏离教育初衷的。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学习报告的过程中去学会提炼信息中的有用素材,并能够借助自己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其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文字感悟力和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要进行作业目标的纠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功利性作业布置,让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来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创新作业模式
创新作业模式是实现语文课后作业优化,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传统教育模式下,语文学科的课后作业以抄写生字、背诵课文等内容为主,这些作业模式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并没有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和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些也学生语文作业反馈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以创新教育为基础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得以出现,这能够为课后作业的优化带来重要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探究生活来完成语文作业,由此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仍以《利用信息写简单的报告》一课为例,我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求他们在周末生活中选择一件记忆犹新的事作为素材,然后将其整理和归纳出来进行报告的写作。该作业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足够的空间去进行生活探索,这可以增强他们的探知能力,并让他们学会利用语文知识来完成对生活内容的归纳与描述,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让他们认清语文的价值,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四、增强作业体验
增强学生在作业环节中的体验是实现作业优化的重要措施。传统作业模式下,学生的作业体验以教材、作业本为主,其虽能够起到巩固知识记忆的作用,但并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养成。因此,教师要能够充分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兴趣,在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作业形式的创新设计,由此来增强学生的作业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进步。例如在完成《妈妈的账单》一课教学后,我就为他们布置了“帮妈妈做家务”的课后作业,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帮妈妈做家务,来感受和理解妈妈的辛苦,从而树立起学生对于妈妈的感激之情,成为一名孝顺、懂事的好孩子,为他们的全面素质发展带来支持。
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对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模式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为落实课后作业的课堂地位带来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设计者,其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仔细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确保他们可以在作业中获得语文知识学习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发展,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强.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多样性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 4(12):250.
[2]杜立杰.关于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的点滴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454.
论文作者:梁进晖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作业论文; 语文论文; 课后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知识论文; 模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