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文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大多留学生对汉语流行语有强烈的学习意愿,但不是所有的流行语都是值得在课堂中提出学习的,到底怎样的流行语适合出现在课堂中,流行语课堂展开中需要贯穿怎样的思想表达。本文通过流行语的甄选原则的总结,希望能够给当下的现代流行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 流行语 对外汉语 甄选原则
流行语往往让人捉摸不定,今日会走进大家的视野,明天可能就有新的流行语会代替原有的。所以在选择哪些流行语进入自己的课堂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要走进课堂,需要很多尝试和摸索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
1.传达客观思想
选择思想客观的流行语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诸如:“给力”、“正能量”.....等一些能够发挥正面以及积极的思想的流行语。此外由《咬文嚼字》等多家单位在2016年联合发布的“十大流行语”1等这种具有官方意义的流行语选进课堂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这样的流行语不仅是针对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汉语词汇中能够得到锻炼和学习,更是因为通过这些语言能够真正学会的是中国当下的发展,真正了解中国背后的力量。
王海娜在《当代汉语流行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2表示应该摒弃“内外有别”的教学理念,她认为很多汉语教材编写者和汉语教师都认为教外国人学习的汉语必须是纯洁和健康的,因此选文章时故意删改了一些口语、方言词语及流行语等大众通俗语言,结果是因噎废食,背离了语言教学的实际。脱离实际的语汇只能导致外国人无论怎么努力学习汉语,都不能融入中国社会,而只能游离于中国人的生活之外。确实,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确实遇到一些同学会询问:“妈卖批”“草泥马”等在表达层面上低俗愚昧的流行语,而这些流行语在中国本土也受到很多争议,那非定论化的流行语走进课堂中进行集中教学的价值也是不言而喻。但又并非所有的通俗语言都是有争议的,比如:“智障”这样大家公然承认接受的流行语,这样的语言存在是有意义的但是在走进课堂中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在实践应用中帮助学生认识,就是“问一个解决一个”。如果觉得这些词不选入课堂就是将外国留学生“排外”的话,确实是小看了中国汉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魅力。汉语语言中走进课堂的这一部分就足以让学生认识并融入中国,这是我们对自我语言的信心,更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综上来说,选择流行语教学的内容还是要考虑使用正面的、客观的、积极向上的流行语走入大家的实际课堂中,针对个体语言还是“问一个解决一个”的原则来处理会更好。
2.教授高频使用词
既然是开设流行语的课堂,在宣扬正面积极的思想同时,使用频率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过于生僻偏怪的流行语选择也是没有意义的,流行语的开设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能够应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葛甲在《网络流行语与对外汉语教学》3中同样也是赞成把高频率使用词作为流行语入选的原则之一,另外他认为交际实用性原则,语义明确性原则、词义稳定性原则以及适量原则等也要作为遴选原则。其中适量原则认为应该把选入教学的网流流行语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词汇的教学还是以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为主,不可以让网络流行语喧宾夺主。对于流行语的入选我们确实应该想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最有效的途径来解决。从前者经验不难得出,真正要选入“高频次”质量词不仅要关注要看使用的频率,更是要在此基础之上,在词汇的根本原则上选出实用性更强、词义更稳定的适量流行语来走进我们的汉语课堂中。
比如:“山寨”、“老铁”这样的流行语在中国青年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在实际的生活交流中使用的频次也是比较高的,在针对这样的流行语的教学中还是需要为学生解释其词语最精炼的含义:“假冒伪劣”、“亲密的关系:朋友”。我们不需要解释这些词语的来源和本质,把这些词语当下最实际的应用含义传授给同学,足够面对生活中的交际,就已经是非常好的情况了。并且在语言根本的词汇应用中也是非常贴合的。
“流行”是流行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是稳定的、实用的词汇来选择流行语也应该作为一个标杆来解决流行语的遴选。
3.推行“强势模因”流行语
流行语之所以会出现的原因就是在于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表达和看法。语言产生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之中,能够在人们生活中使用并且被接受的流行语才能在语言环境中生存下来。所以选择流行语不能离开生活。
2011年魏代香在毕节学院学报发表用模因视角来探究关于新词语的词群划分4: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
那么像“亲亲”、“套路”、“洪荒之力”等这样在人类社会中通过不断的复制和传播而留存并被高度实用的流行语在实际的交流之中应该就是最具有意义的。“亲亲”作为一种当下的称呼在人们的生活中喜闻乐见。“套路”让很多留学生感觉HSK就是汉语留给他们的欺骗。每次都会有学生在考试结束后说出“累成狗”的金句。而这些流行语就是在不断地通过在生活中的复制和传播从而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之后何乃婷5更是在模因论的基础之上对现代流行语的个体进行深化分析,同时提出只有一些特定的,生命力强,被广泛复制并在一定时期内得以持续传播的模因才能成为“强势模因”,而那些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发展变化逐渐被人淡忘,甚至消失的模因则称为“弱势模因”。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流行语实质上就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
如此看来,能够在生活中使用流行开来的流行语,必定也是“强势语言模因”,这样的流行语选入教学课堂中必定也是实用性最强的词汇语言应用,在价值上还是非常值得的。
总结:
对外教学的课堂中往往会面临更多的教学问题,不能完全依靠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教学问题,但是,不断的总结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避免问题。希望通过前人一些观点以及自我浅薄的一些教学思考,能够带给大家对于流行语的重新认知。根本上,真正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咬文嚼字》单位在2016年联合发布的“十大流行语”[J].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2)
[2].王海娜. 当代汉语流行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葛甲. 网络流行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广州大学,2012.
[4].魏代香 . 新词语词群的模因视角研究 [J]. 毕节学院学报,2011(03)
论文作者:张焜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流行语论文; 汉语论文; 语言论文; 课堂论文; 原则论文; 词汇论文; 中国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