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燚[1]2000年在《TCP协议在卫星组网中的研究及改进》文中研究表明提高TCP协议在卫星通信中的性能是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率先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对今后卫星组网的规划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经过认真研究TCP协议规范,详细分析最流行的TCP协议实现,找出了目前的TCP协议应用于卫星通信时存在的问题,并就一些关键问题给出建议性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对三个方案进行实验论证,表明这些方案较为显著地改善了TCP的性能,提高了TCP的数据传输率。TCP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协议。为了实现可靠传输并能够适应于传输特性大范围变化的底层,TCP协议采用了很多机制,其中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算法,在本文中对TCP协议的一些机制和算法都有较为深入的阐述。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TCP很难发挥链路和机器的效能;卫星链路的特殊性使得TCP协议不能像在地面链路上一样很好地使用。本文根据这些因素指出TCP协议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些问题对TCP传输性能的影响做了深入解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建议性解决办法。为了验证一些改进方案对TCP传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大量模拟实验。在实验中,建立了模拟卫星链路特性的模拟环境,并对几种改进方案进行了跟踪分析。本文描述了模拟环境的建立和使用,详细比较和分析了实验统计和跟踪数据,最后证明这些改进方案明显提高了TCP的性能。
周伯生[2]2003年在《移动自组网络中可扩展性路由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组网可望在未来通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路由协议是其关键技术之一。但目前的自组网路由协议其可扩展性往往不尽人意,需要改进。另外,潜在的商业应用要求自组网能够支持QoS服务。自组网协议可扩展性问题源于动态拓扑及其资源的有限性。频繁的广播操作是影响自组网可扩展性的直接原因。广播是自组网中的基本操作,泛洪是最直观的广播算法,在自组网中常被采用。但泛洪会消耗大量资源,甚至造成“广播风暴”。论文通过改进广播机制,提出新的路由策略,在增强路由协议可扩展性方面进行了探索。首先,提出了基于优先权指数的竞争广播算法:采用分布式计算,不需增加额外通信负荷,既适合于纯广播应用,又可应用于路由协议。该算法可以减少大量广播冗余,具有自适应性,易于实现。其次,提出了基于竞争机制的路由发现策略,可用于设计不同的路由协议。据此提出的可扩展随选竞争路由算法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另外,提出了链路主动修复技术和路径约束路由发现技术,可以和随选路由协议结合,增强协议的可扩展性。最后,通过研究自组网QoS机制,进一步提出了适合自组网的自适应QoS构架,包括QoS信令系统、QoS路由协议以及分组调度机制等QoS组件。
王志明[3]2015年在《跨洋民用航空通信组网及传输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跨洋民用航空通信网络指在民航飞机跨洋飞行时由飞机、卫星和地基基站以及相互间的通信链路构成的航空通信网络。由于天基网通信成本高、时延大、容量受限,地基网覆盖区域受限,不支持跨洋飞行,通过民航飞机构建自组网有望成为以天基网和地基网为主的跨洋民用航空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为民航飞机在跨洋飞行时提供信息传输与交换。天基网和地基网已经成熟并部署应用,民航飞机自组网尚处于研究阶段,作为民航飞机自组网组网关键的媒体接入算法和路由算法就成为跨洋民用航空通信网络组网的关键。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跨洋民用航空宽带移动通信组网及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民航飞机自组网跨度大、拓扑高动态和节点间距远面临的组网难的问题,设计稳定、可靠和高效的接入算法和路由算法,实现高动态远距离节点的高效组网;针对跨洋民用航空通信网络中报文乱序和链路异构性等导致的TCP传输性能退化问题,研究TCP拥塞控制算法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①针对民航飞机自组网的多跳性能衰减和节点间传播时延大导致的传统定向媒体接入算法难以适用的问题,分析了定向邻居发现时延性能和经典时隙调度算法性能,提出了基于单波束定向天线的民航飞机自组网MAC协议(DAMAC)和基于多波束定向天线的民航飞机自组网MAC协议(MBAMAC)。其中DAMAC利用反向波束内待发现邻居数,改进定向邻居发现策略以降低邻居发现时延;提供单向传输模式以降低突发业务的传输时延。MBAMAC采用非对称链路和基于业务负载的时隙分配策略,在节点内通过链路间的时隙调度以满足不同链路的传输需求;在节点间通过调整收发时隙比例保证节点中继流量和自发流量的平衡,以降低当自身业务负载增加时的排队时延和丢包率,提高自身流量减小时的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DAMAC和MBAMAC均提高了节点与基站间的平均传输速率,降低了节点到基站的平均跳数和平均邻居发现时延。②在跨洋民用航空通信网络路由算法的研究中,针对MRPPS(Multipath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Path Stability)只有一条反向路径易拥塞,同时没有考虑卫星接入和路由开销大等问题,提出了跨洋民用航空通信网络多径路由协议(MRTAN)。MRTAN采用由中继节点发起,目的节点注册的反向多路径建立方法以降低反向路径的拥塞概率;利用ADS-B避免周期发送邻居维护报文以降低路由开销;采用基于链路和负载的自适应路径选择方法,实现卫星路径的平滑切换,降低突发业务的传输时延。仿真实验表明,较MRPPS,MRTAN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和报文投递率,降低了传输时延和路由开销。③针对跨洋民用航空通信网络下报文乱序和链路异构性引起的TCP传输性能退化,提出了高效的TCP拥塞控制算法——INVS。INVS采用基于指数函数的凸窗口增长函数以提高大BDP网络带宽利用率;在窗口增长函数中引入自适应增长因子以实现窗口增长速率与链路带宽和时延相匹配;引入带宽估计以提高慢启动性能;采用基于多路径分流回复(LSR)和自适应的队列门限的丢包区分和退避策略,避免报文乱序和无线链路丢包造成TCP传输性能退化。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CUBIC、ATCP等,INVS提高了跨洋航空通信网络下的TCP传输性能。
李杰[4]2015年在《航空自组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航空通信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航空自组网已经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航空自组网主要由各种航空平台组成,是一种节点高速运动,网络拓扑持续快速变化的新型移动自组织网络。航空自组网除了具有自组织和无中心等传统移动自组网所固有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网络规模大、拓扑高动态变化、带宽受限、严格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信道不稳定、链路易中断以及误码率高等独有的特点。因此,在航空自组网中提供具有QoS保证的航空通信服务将比一般的无线网络更具挑战性。为了解决航空自组网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本文分别从网络拓扑控制,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传输层协议和分布式带宽分配等方面对航空自组网的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一、概述了军民航领域航空通信系统的技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航空自组网应用于军民航领域的技术场景,分析并总结了航空自组网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二、针对航空自组网高动态的网络拓扑和频繁的网络分割无法为网络应用提供可靠通信服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拓扑控制算法来实现网络容错,即当部分节点或通信链路失效时,网络依然能够保持连通。该算法通过在网络中加入额外的中继节点并控制中继节点运动的方式来控制网络拓扑并实现网络的容错性。算法将中继节点速度控制问题抽象为求解最小成本可行移动矩阵问题,通过求解最小成本可行移动矩阵就可以得到中继节点的运动速度,实现对网络的容错控制,使得网络通信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与抗毁性。三、针对航空自组网中大量的数据通信需求和有限的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以及高动态的网络拓扑影响网络节点公平、高效、有序地接入网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分时分多址(Spatial reuse TDMA,STDMA)的MAC协议。该协议通过时隙的空间复用来增加网络容量,解决大量的通信需求和有限的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协议不需要中心节点收集网络信息,以分布式的控制方式在每个节点上同步运行,使得其可以很好地适用高动态的航空网络环境。四、针对航空自组网中信道不稳定、链路易中断以及误码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多路径传输层协议。该协议使用喷泉码作为前向纠错码,避免了过高的丢包率导致频繁地重传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航空平台一般装备多套机载通信系统,因此,航空平台之间可以建立多条通信路径。协议同时利用多条通信路径进行数据传输来解决单条通信路径的不可靠问题。根据不同的路径状态,协议将数据优化分配到多条通信路径上并行传输,提高网络吞吐量,减小单条不可靠通信路径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五、针对航空自组网没有中心控制节点且大部分数据流都属于对带宽和时延敏感的“非弹性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的分布式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运行于网络的传输层,采用和式增加,积式减少(Additive Increase Multiplicative Decrease,AIMD)的速率控制机制进行拥塞控制。根据数据流对带宽的要求动态调整AIMD参数,算法就能够以分布式的方式在源端实现带宽的按需分配,而不需要中心控制节点。
王为众[5]2018年在《卫星通信港灵活组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卫星通信是作为空间通信中信息处理、转发、存储的主要方式,在通信、导航、遥感、太空研究、星际探索等领域具有特殊的功能及地位,是我国目前急需研究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卫星网络具有通信距离远、信道带宽大、覆盖范围广,组网灵活等地面网络所不具备的优势,已经成为建设现代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卫星制造成本高昂、卫星轨道资源有限、星上维护困难、传输时延高等特点,在实际应用方面对卫星网络中卫星节点的处理能力以及网络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本文研究了卫星通信港(Satellite Communication Formation)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研究方案来解决目前卫星网络中存在的通信难题。卫星通信港,是指在地球同步轨道中多颗分布在同一轨道位置不同类型的卫星集合。卫星通信港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在有限的轨道资源下,提高星上处理能力以及灾难备份等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DN(Software-Define Network)的卫星通信港组网方案,引入SDN集中式管理模式、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相分离的思想,实现卫星通信港的灵活组网。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卫星通信港的卫星网络拥塞控制算法,重点解决卫星通信港灵活组网中网络资源无法有效利用问题,进而优化不同延迟的卫星网络中存在的网络吞吐量受RTT估计限制的情况。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成果如下:第一,针对目前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天基骨干网轨道资源受限、性能较差的问题,设计卫星通信港组网架构对该问题进行解决。本文建立了天地一体化网络中卫星通信港基本结构,阐述了卫星通信港的基本功能及特征,完成对卫星通信港基本组网结构的搭建。第二,结合卫星通信港的功能及特征,针对卫星网络中单星处理能力有限,网络灵活性不足、兼容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DN的卫星通信港组网模式。卫星通信港作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控制层对整体网络进行统一管控,减轻接入网中卫星节点的计算负担。第三,高性能的传输协议是卫星通信港灵活组网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空间信息以及业务数据有效分发和交换的基础。针对已有的传输协议无法适应新的网络场景,从而造成的稀有带宽资源浪费。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港的Vegas_SCF算法优化网络资源无法有效利用问题,有效提高卫星通信港网络的网络吞吐量7%左右。
李严[6]2011年在《IP over CCSDS空间组网链路传输协议设计》文中认为随着航天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空间区域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发展航天军事力量已经是世界各国夺取空间优势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出现了卫星通讯与因特网络的综合应用,通过对传输协议的优化和改进,在天地一体化组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IP over CCSDS是利用CCSDS的空间链路层协议(AOS、TC、TM、Proximity-1)实现IP数据包传递,实现IP数据包的携带(包括压缩头IP数据包)、建立路由、交换配置、空间组网的管理和端到端的安全协议与技术,以及在工程运行、管理实践和可操作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当然还包括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格式和传递业务基元。采用IP over CCSDS将使空间和地面采用一致的网络协议,可以实现天基网络与地基网络的无缝连接。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分析了当前国际上空间数据系统建设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IP over CCSDS的链路层空间网络构建模式,并对其数据传输方法和链路传输协议进行了设计与实现,以期能为天地一体化组网提供一定的技术基础;为深空空间数据网管理,端到端数据流通和各类空间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证。
黄英君[7]2006年在《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文中认为空间综合信息网(Aerospac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Network)是以空间信息系统为主,由不同轨道上多种类型的卫星系统和地面支持系统,按照空间信息资源的最大有效综合利用原则,互通互联有机构成的智能化体系。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系统设备复杂多样,各种设备有不同格式的控制参数、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对这种高度复杂高度集成的空间综合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管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传统的卫星测控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很难有效地解决网络管理问题。本文的目标是对未来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空间综合信息网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还处于概念研究和飞行演示验证阶段,对网络管理的研究要先于实际网络的部署,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采用“网络管理系统原型+卫星网络地面仿真环境”的方法,对空间信息网络的空间特性、管理规范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网络管理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开发一个空间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原型;在此基础上,为了对管理系统原型进行评估和验证,本文研究和实现了一个空间网络地面仿真环境,作为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被管对象,进行各项管理功能和管理流程的演示验证,经过验证后的空间网络管理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算法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移植并应用到未来的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中。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针对未来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的特点,以Internet/SNMP管理体制和OSI网络管理体制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分层分域的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AIINMS)的体系结构,该管理系统由地面管理中心、星上管理分站和星载代理组成,针对中低轨混合星座组网的空间特性制订了适用于卫星网络管理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和通信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原型,对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卫星管理信息库、空间网络管理协议、性能管理算法、故障管理算法、配置管理算法、子网分割算法进行了验证和评估;2、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空间网络管理的基于小波和神经网络的空间网络流量监测与预测算法,本文对空间信息网络管理的流量遥测和预测进行了研究,使用HSNMP机制来收集星上代理采集的流量统计遥测信息,对非平稳、非线性、高突发的空间信息网络业务负荷进行预测。本文使用基于冗余小波的多分辨率分析结合神经网络的方法,使用冗余小波将时间序列信号分解为表征基本趋势和突发特征的不同尺度的分量,进而使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各分量进行预测分析,并在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地面仿真环境中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评估;3、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HLA/RTI的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地面仿真环境,该仿真环境是一个基于卫星实体仿真的半实物仿真平台,使用一系列HLA/RTI联邦成员,包括轨道仿真成员、星间链路仿真成员、路由协议仿真成员等构成控制网络来模拟空间综合信息网的基本特性,对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输特性进行控制,并通过服务访问点来运行第三方高层应用。空间网管系统能够象管理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信息网络一样在仿真环境中实施网络管理,对包括网络管理在内的多项空间任务进行演示验证;4、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分形散粒噪声的背景业务流量模拟算法。决定仿真的可信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业务数据流量的模拟,业务流量的模拟包括前景业务流量和背景业务流量,前景业务流量由要仿真的上层应用产生,背景业务流量则是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逼近真实的网络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散粒噪声的卫星网络聚合背景流量生成算法,该算法根据星间链路的差错特性、星上路由器随机丢弃策略、星间路由往返时延抖动特性、拥塞控制策略等因素来对单个流的速率波动进行建模,进而使用分形散粒噪声过程对天基组网中的聚合背景业务流量进行模拟生成。本文在空间综合信息网络仿真环境中使用该算法对基于SCPS-VJ空间传输控制协议的聚合背景业务流量进行了模拟生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生成符合空间网络特性的背景业务流量。
靳月梅[8]2015年在《基于航路的航空自组网连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未来航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自组网以组网高效、灵活、扩展性强等特性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针对航空自组网的研究中,网络连通性问题作为其基础研究课题之一,是路由、MAC、TCP等算法设计和实现的前提,并且对地基站的规划、飞机节点的功率优化以及网络拓扑控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基于航路的航空自组网连通性研究主要是基于单航线单双航路网络模型,对单航线多航路及多航线航空自组网连通性研究较少。本文在已有网络模型基础上,结合民航飞机沿航线飞行的特点,对航空自组网连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有:①推导了单航线多航路航空自组网节点度分布、孤立概率和一跳连通概率表达式。基于航线上飞机数量服从泊松分布的假设,利用泊松分布的可加性,推导出考虑边界效应的节点度分布表达式,进而得到节点孤立概率和一跳连通概率。②推导了单航线多航路航空自组网集群系数近似表达式。集群系数描述了节点邻居间相互连通的概率,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节点多跳连通的能力。利用在泊松分布假设下,航线上飞机位置服从均匀分布的特点,近似推导出单航线多航路航空自组网集群系数与航路数、航路高差及通信半径的关系。③提出了多航线航空自组网节点到地基站连通概率的计算方法。根据多航线航空自组网的特点,建立了多航线航空自组网连通性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搜索节点到地基站的所有可能路径,用不同事件表示不同路径的存在,最后结合概率论加法公式求出至少有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即节点到地基站的连通概率。④在单航线多航路航空自组网环境下,仿真验证了节点度分布、节点孤立概率、一跳连通概率和集群系数公式的正确性。在多航线航空自组网环境下,对本文提出的多航线航空自组网连通概率计算方法进行设计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算航线上任意点到地基站的连通概率。同时,通过调整地基站位置和数量,分析了地基站对连通概率的影响。
尹长青[9]2004年在《无线自组网络若干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存在的无线自组网络(Ad Hoc)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移动自组网 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它由移动节点通过分布式协议自组织起来的一种无线网络。第二种是传感器自组网络(Sensor Ad Hoc Network),它是由固定节点通过分布式协议自组织起来的一种无线网络。这两种自组网络中都没有基站等固定的路由设施。当有线网络不可使用时,如在战场通讯和紧急救援等任务中,移动自组网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地面通信和信息存取技术。传感器自组网络则综合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控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然后传送这些信息给观察者。 移动自组网中的所有通信节点都可以移动,使得网络拓扑可能频繁发生变化。传统路由技术一般针对拓扑较为固定的网络,在移动环境下不能取得较好的性能,因此需要研究新的路由技术。拓扑易变的特点使得路由问题成为多跳移动自组网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传感器自组网络中的大部分节点不像移动自组网中的节点一样快速移动,因此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的代价频繁地更新路由信息。移动自组网中已有的多跳路由协议并不适合传感器自组网络,特别是当传感器自组网络规模很大时,如何构建有效的路由也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路由是无线自组网的核心操作。本文在深入分析已有路由协议的基础上,研究了具有平坦结构的无线自组网(包括移动自组网和传感器自组网络)的路由问题和有多条路由的网络连接路由算法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1) 移动自组网路由及其改进研究 移动自组网拓扑的动态性使得路由路径信息的维护比较困难。针对移动自组网络拓扑易变的特点,必须设计有效的路由维护操作。本文提出用冗余路由技术将网络拓扑变化的影响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从而减小路由协议的开销。同时,在当前路径断开时提供候补路径,以提高路由的可靠性。基于移动自组网中广泛应用的 AODV 路由协议,利用无线传输的特点,本文设计了增强 AODV 协议。通过 ns-2 模拟表明,本文提出的增强 AODV 协议在网络拓扑变化比较快的情况下还可以取得较好的性能。 2) 大规模传感器自组网络路由的研究 第 I 页<WP=7>博士学位论文·无线自组网络若干技术的研究移动自组网中已有的多跳路由协议不适合传感器自组网络的特点和要求,传感器自组网络中绝大多数节点都比较固定。由于无线信道噪声高,误码率高且传感器节点容易失效,因此要求传感器自组网络的路由算法具有较高的健壮性,协议能够分布执行,可扩充性要好。基于已有的路由算法,文本给出了一种启发式路由搜索算法,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结果都表明,该算法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传感器自组网络的高效路由算法。3) 传感器自组网络连接路由算法的研究有线网络的网络流量具有自相似、重尾分布的特点,而传感器自组网络由于受电源限制,它传送的数据量少,数据包长度短。针对这种不同的网络流量特性,当传感器自组网络中有多条路由路径传送数据时,可以把这些数据流量连接起来传输。本文提出了传感器自组网络连接路由算法,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负载比较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高健[10]2011年在《基于WiFi的应急通信网络组建及音视频传输的实现》文中指出现代意义的应急通信,是指在各种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发生后,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进行紧急救助和及时通信所需要的一种通信手段和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笔记本电脑或其他便携式设备,实现一种基于WiFi的,支持音视频通信的应急通信网络系统。本文采用了Windows作为主要的载体平台,这主要是因为它在国内的使用范围最广,因此基于该平台所设计的通信系统就会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本文的主要工作有如下四个部分:(1)通过对无线自组网的深入研究,寻求一种能够在应急通信网络中进行消息接收与处理的路由协议。(2)深入研究音频和视频的采集、压缩和传输方法,实现音视频数据在自组网中的传输。(3)设计并实现网络系统。(4)通过实验测试,得出结论。经过仔细研究,本文最终选择按需平面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作为所组建网络的核心协议内容,并通过在Windows平台下对网络驱动接口进行编程操作将其实现。本文选择在室内环境下进行实验,并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本系统的优点是具有动态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适应各节点的随机移动,并支持音视频的传输,这样就使得节点间的通信变得更为直观和便捷。同时本网络还可以作为应急通信系统而存在,能够在紧急情况发生后快速组建,为救援工作人员提供第一时间和最基本的通信服务。
参考文献:
[1]. TCP协议在卫星组网中的研究及改进[D]. 杨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0
[2]. 移动自组网络中可扩展性路由策略研究[D]. 周伯生. 东南大学. 2003
[3]. 跨洋民用航空通信组网及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 王志明. 重庆大学. 2015
[4]. 航空自组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李杰.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
[5]. 卫星通信港灵活组网技术研究[D]. 王为众. 北京邮电大学. 2018
[6]. IP over CCSDS空间组网链路传输协议设计[D]. 李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7]. 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D]. 黄英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8]. 基于航路的航空自组网连通性研究[D]. 靳月梅. 重庆大学. 2015
[9]. 无线自组网络若干技术的研究[D]. 尹长青. 复旦大学. 2004
[10]. 基于WiFi的应急通信网络组建及音视频传输的实现[D]. 高健. 大连理工大学. 2011
标签:电信技术论文; 卫星通信论文; 通信论文; 网络传输协议论文; 组网技术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网络节点论文; 移动网络论文; 系统仿真论文; 通信卫星论文; 技术协议论文; 路由聚合论文; 网络传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