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溶栓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论文_于洪波,于大威,林明强(通讯作者)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山东文登 264400

摘要:目的:对比导管溶栓(CDT)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的疗效对比。方法:收集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骨科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导管溶栓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导管溶栓组采用导管直接输注尿激酶治疗,对照组经足背静脉输注尿激酶治疗,两组均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进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导管溶栓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溶栓组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导管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导管可使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提高疗效,降低了溶栓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了循环的游离药物量,降低出血并发症。

关键词:导管溶栓;腔静脉滤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且以DVT发生率最高。早期的DVT治疗共识过多的强调抗凝,但是单纯抗凝只能起到阻止血栓继续蔓延和预防血栓复发的作用,不能溶解血栓。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循证资料的逐步积累,各大指南均推荐CDT为治疗急性DVT的首选方法[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自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骨科并发急性DVT60例患者,导管溶栓与单纯静脉溶栓的疗效对比,分析CD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期间并发急性DVT(中央型和混合型)的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0~75岁(52.5±2.5)岁,DVT发生时间在2~14天(8±2)天。所有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随机将患者分为导管溶栓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DVT发生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进行,导管溶栓组溶栓入路选择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翻山置管、患侧腘静脉穿刺置管以及小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导管选择FOUNTAIN FIS4-135-20SQ输注导管,术中置管成功后将20万u尿激酶注入,固定鞘管及溶栓导管回病房后继续溶栓治疗,首日60万U/天,后80万U/天经微量泵24h持续泵入(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调整药物用量)共2~4天。对照组经足背静脉穿刺微量泵输注尿激酶80万U/天(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调整药物用量)共5~7 天,同时于踝上10cm、膝上10cm处用止血带加压下肢浅静脉。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抗凝治疗。

1.3 溶栓疗效评定痊愈:血栓全部消失,无症状,造影下肢静脉壁光滑无血栓;显效:血栓部分消失,症状显著减轻,下肢静脉造影部分通畅,但仍可见血栓滞留;无效:血栓、症状及造影均无明显变化。

1.4 随访疗效出院后随访3-6个月,每个月进行下肢血管彩超、凝血功能检查。

1.5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情况导管溶栓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导管溶栓组治疗期间生命体征稳定,无肺动脉栓塞症状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8例穿刺部位血管鞘周围有渗血,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对照组1例出现少量脑出血,2例骨折手术切口渗血,2例血尿,经溶栓保守治疗后好转。

2.3 随访情况

导管溶栓组所有患者滤器均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取出,20例无任何症状,3例感患肢轻度肿胀感,无乏力,2例出院后3个月内行走后患肢肿胀,休息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彩超复查均无新血栓形成。对照组4例Cordis可回收滤器置入患者因血栓未溶解等原因滤器作为永久滤器使用,2例无任何症状,无患肢肿胀、乏力,20例出院后6个月内行走后患肢肿胀、乏力感,但休息后症状缓解,4例感患肢乏力、患肢无肿胀;2例出现下肢肿胀加重,彩超可见新DVT形成,需再次入院治疗。

3 讨论

DVT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骨科患者多并发深静脉损伤,且需长期卧床,制动,致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受阻而引起[2]。DVT又会诱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PE)及血栓后综合征(PTS)[3]。抗凝治疗可预防血栓进一步扩展,但对已形成血栓影响较小,溶栓治疗可溶解血栓,预防PE及PTS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溶栓组临床治愈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提示导管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且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后3天内,发病时间越长,其疗效越差。汪忠稿等研究报道,与经局部浅静脉溶栓比较,导管溶栓可明显缩短溶栓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说明导管溶栓疗效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导管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导管可使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提高疗效,也有效降低了溶栓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减少了全身循环的游离药物量,降低出血并发症。国内外多个研究表明在CDT治疗结束后取出的下腔静脉滤器内发现了拦截的血栓,进一步说明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CDT治疗中的必要性。可见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是治疗下肢DVT的有效且安全的疗法,但治疗时机在发病后3天内疗效最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9):807-812.

[2] 张希全,凌宝存,朱伟,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54(3):60-61.

[3] 顾海伦,段景柱,王欢,等.髋臼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75(4):32-33.

论文作者:于洪波,于大威,林明强(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期界》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导管溶栓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论文_于洪波,于大威,林明强(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