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以来,住建部在“十三五”中也提出了全面建设智慧工地的要求。智慧工地理念主要是指施工现场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在施工前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通过VR技术、BIM模型、GPS人员定位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相结合等,对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管理,能起到预警预控、提前防范、快速解决问题的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智慧工地的施工管理,这种管理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建筑质量,还缩短了施工时间,实现施工现场智能化。通过互联网在施工现场的作用,把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物流、信息流、人流等形成有机的信息系统,为施工现场提供智能化、可视化的监控、管理和决策。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工地; 施工管理;
一、系统背景及目标
建筑工程建设具有明显的生产规模大宗性与生产场所固定性的特点。建筑企业70%左右的工作都发生在施工现场,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对工程成本、进度、质量及安全等至关重要。同时随着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艺流程纷繁复杂,如何搞好现场施工现场管理,控制事故发生频率,一直是施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传统的施工现场管理具有劳动密集和管理粗放特性,导致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一)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走过场,现场安全检查效率低
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搞好对人的管理关键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由于行业的特点,施工现场职工的流动性很大,有的企业和项目部大量招收农民工,施工安全知识相当缺乏。即使采取了职工三级教育措施,可是教育内容都是公式化、简单化、陈旧化,没有任何针对性,员工的素质得不到预期提高的目的。
(二)工地现场人员组成复杂,施工人员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
施工现场工种包括钢筋工、混凝土工、砌筑工、木工、电工、油漆工、水暖工、架子工(搭设脚手架)、机械工、测量放线工以及辅(杂)工等等,由于工种种类多,施工队伍多,传统的手段难以验证工人身份;施工队伍人员交替平凡,流动性大,加之工地现场开放性管理,闲杂人员随意进出,为工程现场种下了诸多安全隐患的“种子”;工人出勤缺乏电子记录,工资核算与支付证据链不清,劳资纠纷频繁发生。
(三)工程现场施工机械安全事故频发,人员伤亡事故损失大
升降机、塔吊等高发事故危险源点多、线长、面广,单靠人力巡检排查,工作效率低,而且难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容易出现监管漏洞。
(四)施工过程环境污染监测困难,预防效果不明显
施工现场的扬尘、噪声、污水排放的监测工作存在周期长、数据量大的特点,传统方式依靠人工测量,耗费人力,工作效率低,记录的数据缺乏客观性及说服力。与此同时,数据只能用于后期追责,做不到前期预防,及时防治。
(五)施工场地环境复杂,人员监管成本大,问题回溯难
首先政府管理部门无法实时对辖区所有工地进行全方位视频监控及安全管理。管理部门须亲自派人到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及监督;施工企业无法实时对工地生产进度及安全措施进行全方位监控,施工企业必须亲自到工地后才能了解到工地进度及工地存在的隐情。其次安全事故发生后,企业缺少可靠的数据,难以定责,增加了事故处理的难度;施工企业无法对事故原因准确分析,降低了事故预防的可靠性。
二、引入BIM技术,推动智慧工地的施工管理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引入BIM模型技术为智慧工地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管理中,BIM模型技术能把建筑工地的项目设计规划、施工运作等各个过程的信息集成,构建一个从施工前到建筑工程后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使得施工管理既实现了单目标管理,也实现了从成本、质量、进度和安全等较为全方面的集成化管理。BIM模型技术能把智慧工地的施工管理和信息化有效契合,该技术能使得建筑项目达到整体协同,提高智慧工地的施工管理效率。BIM模型技术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施工现场的智慧化、智能化大力地推动者建筑行业、建筑项目的智慧建造和生态建造。在智慧工地,3D建筑打印技术、BIM-5D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等相互作用,同时,在施工管理中实现空间信息与现场视频监控关联、智能化分析统计、视频信息识别提取等等都将推动智慧工地的施工管理模式的发展与革新。
三、智能化监控,实现施工现场信息共享
在施工现场通过实现智能化监控,施工进展情况等实时记录在互联网施工管理系统中,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及时跟进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对施工各环节进行协调、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面安全监控、跟踪施工现场的全过程管理等。施工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施工现场,同时也能跟踪施工过程的人流、信息流和物流,能掌控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和数据信息,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能与建筑项目进行信息资源共享,达到全过程的协同。在智慧工地的施工管理中,可以利用施工现场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智慧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标准化和可视化管理。搭建施工现场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建筑项目关键数据采集统计和分析、施工过程影像图片资料收集记录、项目建设整改通知资料的手机发送、整改过程的动态管理和反馈、标准规范图纸的实时查询等等,最终能实现施工现场PDCA循环、提高施工安全和建筑项目的质量。
四、建筑图纸可视化,提高施工现场运作效率
在传统施工现场中,建筑图纸一般是纸质打印现场查看。智慧工地中通过VR技术和BIM模型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等将建筑项目中相关的信息作为建模基础,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可视化、智能化图纸和思路。建筑图纸通过将平面的建筑图纸通过计算机技术形成三维建筑立体建筑模型展示,实现建筑图纸的可视化和智能化,能够让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反馈。通过建筑图纸可视化,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能够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沟通交流,同时在建筑图纸可视化过程中的数据收集等为报表生成和效果图的展示等提供了便利。另外,建筑项目从规划设计、项目建造运营过程中的信息交流、项目决策、沟通讨论等都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从而提高施工现场运作效率。
五、APP智能化,实现施工现场人员远程化管理
智慧工地中引入APP手机应用系统协助施工过程的管理,完善项目建设方案。APP收集应用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能服务建筑项目中涉及到的部门和安全质量管理机构,同时APP手机应用系统与智慧工地的OA办公系统能数据集成。在手机APP中智慧工地的施工管理人员自动成为“好友”,APP清楚区分各功能板块给各级施工管理人员相应的权限实时监控管理和更新、接收信息信息,同时也赋予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发布指令指示的全新,相关人员能通过APP实时提醒接收信息,实现没有时空限制的现场施工管理,打造出高水平的智慧工地。在智慧公司安装摄像头等监控设备,监控信息实时更新到APP功能板块中,施工管理人员能摆脱需要在办公室使用计算机查看监控的约束,实时随地课监控施工现场,实现移动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效率,实现施工现场人员全过程管理。
“互联网+”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无论是建筑项目的内在需求还是技术发展的要求,“互联网+”技术与智慧工地的施工管理有机结合将会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力量支持。在智慧工地中,以互联网平台为技术引擎,实现建筑项目的智能化管理,降低废弃物料排放和减少能源损耗,既能大大提升施工管理效率和质量,也能使得建筑行业的智慧工地逐步走向智慧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孙鸿玲,皮杰.“互联网+”——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J].科技促进发展,2018(7).
[2]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J].建设科技,2017(17).
[3]汪莉莉.“互联网+”创新施工现场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8).
论文作者:宋汉民,于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工地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互联网论文; 智慧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