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摘要:近些年,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如火如荼,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对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直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乡镇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及建议
引言
农村生活污水比较分散,且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容易造成水环境污染,影响村民的饮用水安全。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需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采用无公害处理技术,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满足日常浇灌、洗车以及养殖的基本要求。
1乡镇农村污水分类
农村污水按照其来源不同一般分为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包括厕所排放的污水、厨房污水以及日常洗涤污水;生产污水一般包括畜牧养殖业污水、农产品加工废水,水产养殖废水。除此之外还有垃圾堆放产生的污水和高浊度的雨水径流,农药化肥污水及零散小企业排放的污水等几个方面,各类污水的比例受地区分布,居民生活条件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而各有不同。
2乡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厨房、厕所、洗涤等废水是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经分析可知农村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氮以及COD等物质,虽然污水中的有害、有毒的物质含量较低,但是,氮、磷等物质成分会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并且,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在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后会严重影响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质量。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农村每年会产生大约80亿t的生活污水。并且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受农民生活习惯影响,其排放高峰时段通常在每天的做饭时间。除了受农户生活规律的影响以外,其污水排放量还受当地的自然条件影响。农村地区普遍具有村庄分散、人口众多、经济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城市落后等特点,并且一些农村没有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对生活污水处理投入的资金力度非常有限,无法应用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与先进的处理设备,导致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难度较大,治理效果不明显。最终出现了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的现象,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威胁到了农作物的质量及村民的身体健康,阻碍了农村的良好发展进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乡镇农村污水处理建议
3.1节能环保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节能环保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化粪池、中间池、粗过滤装置、生物好氧降解池、臭氧发生器、膜生物反应器、多级介质过滤器等。在进行实际处理过程中,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处理,污水进入到化粪池前,需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生活污水进入所述化粪池前通过加入的絮凝剂与其反应产生沉淀,化粪池底部通过水泵与沼气池连接,沼气池产生的气体进入沼气过滤装置,沼气经过过滤以后,可以直接输送到村民家中,作为燃气,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经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水泵抽入中间池,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工段进一步净化处理。这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节能环保型,实现了生活污水与沼气物体的完美融合,有效的节省了处理成本,操作方便。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实现再次利用,回用于灌溉,进一步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
3.2尾水利用
农村生活污水含有的氮、磷等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经预处理后可就近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因此,《工作指南》鼓励优先选择氮磷资源化与尾水利用技术、手段或途径,尾水利用应满足国家或地方相应的标准或要求。其中,用于农田、林地、草地等施肥的,应符合施肥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不得造成环境污染;用于农田灌溉的,相关控制指标应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规定;用于渔业的,相关控制指标应满足《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规定;用于景观环境的,相关控制指标应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规定。特定利用情形且没有相应再生利用水水质要求的,可根据尾水利用特点、土壤性质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在排放标准中规定尾水应达到的水质要求和水质监控位置。
3.3污染物排放控制
原则上控制指标值可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相应指标的标准浓度限值,并综合考虑农村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排放去向和人居环境改善需求、自然景观、受纳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及现有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确定。一定规模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原则上可适当放宽,但应规定标准实施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出水直接排入GB3838-2002地表水Ⅱ、Ⅲ类功能水域的及GB3097-1997二类海域,其相应控制指标值参考不宽于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浓度限值,且污染物应按照水体功能要求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出水排入GB3838-2002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域的及GB3097-1997三、四类海域的,其相应控制指标值参考不宽于GB18918-2002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其中受纳水体有TN(以N计)控制要求的,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其排放浓度限值。出水直接排入村庄附近池塘等环境功能未明确的水体,控制指标值的确定,应保证该受纳水体不发生黑臭,其基本控制指标值参考不宽于GB18918-2002三级标准的浓度限值,NH3-N(以N计)参考不宽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建城〔2015〕130号)中规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轻度黑臭的浓度限值。出水流经自然湿地等间接排入水体的,其控制指标值参考不宽于GB18918-2002三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同时,自然湿地等出水应满足受纳水体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3.4农村人居环境具体举措
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选择处理程序简单、效果明显、在运行及维护过程中节省资金,易于操作的方式。在水资源使用层面可以循环使用处理过后的水源,使水污染处理机制长效运行。唐河流域的村庄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的综合治理体系。
鼓励村民建立无害化厕所。通过宣传培训提高村民对于环境卫生的重视,规范农村厕所改造标准,采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激励改造成功的村民,以点带面推进厕所改造。根据不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生活习惯和当地水量的特殊性,开发造价低、使用方法方便快捷的多种无害化卫生厕所。同时,政府也应重视改造农村厕所的问题,加强必要的资金投入与补贴。
建立厕所长效治理体制。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厕所管理的网状体系。完善责任对人制,落实无害化厕所改建后的日常维护,确保有专人负责专事。实施厕所粪污循环利用,加强对粪污的集中定时处理,保证粪污收集处理有序,?及时收集、定期处理、有效利用。加强政府引导,第三方参与治理维护运行机制。合理有效集中社会资金及技术人力,多方参与共治。
结语
在乡镇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乡镇规划、地形地质、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等因素,只有选择合理的收集处理方式,合理确定施工工艺,加强项目后期的运营维护,才能发挥污水处理项目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菊.论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与推进乡镇城市化的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2011(5):36-37.
[2]邵蕾,王一,何家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2017(24):56-58.
[3]汤洁婷.对当前污水管网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317-320.
论文作者:高始涛,王妍,赵东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污水论文; 农村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水体论文; 厕所论文; 化粪池论文; 乡镇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