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州市城关区广武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甘肃兰州 730030)
(2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征,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结合艾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技术,观察两组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病毒性肠炎,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临床疗效,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临床抗生素使用量。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肠炎;中西医结合;滥用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74-02
小儿病毒性肠炎是因轮状病毒引发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病原体通过粪便、经口的途径传播,可在人体小肠绒毛细胞内繁殖,损害肠粘膜,影响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腹泻、呕吐等。病程普遍较短。临床研究提出,小儿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应当以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喂养、合理用药为治疗原则[1]。不可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腹泻迁延不愈,应适当给予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以及中药治疗,可有效缩短病程。现对于病毒性感染无特效药物,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主要依靠对症或支持治疗,如世卫组织统一规定成分的口服补液盐(ORS)[2]。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辩证治疗病毒性肠炎具有良好疗效,配以推拿等疗法疗效显著[3]。本院近年来对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范围6~36个月,病程范围72h以内。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每天超过6次稀水样便或蛋花样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无血便;无重度脱水及频繁呕吐。将9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平均病程2.4天。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平均病程2.5天。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腹泻次数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96例患儿主要症状比较,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利巴韦林片(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14)治疗,纠正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停止乳类或双糖类饮食,小儿每日按体重10mg/kg,分4次服用,疗程7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辩证治疗,运用针刺、艾灸、推拿等技术,按照寒、热、虚、实辩证。将腹泻分为湿泻、洞泻、脾泻、食泻、飧泻[4]。展开如下治疗。
湿泻:大便稀、多泡沫,脉濡,用“胃苓汤”,每见显效。苍术6g,厚朴6g,陈皮6g,甘草3g,白术6g,白茯苓6g,猪苓6g,肉蔻3g,泽泻6g。
洞泻:腹泻直倾而下,澄澈清泠,宜温补脾肾法,用附子理中汤。制附子3g,党参6g,干姜6g,甘草3g,吴茱萸6g,肉蔻4g。
脾泻:腹泻日久不愈,大便稀,多于食后作泻,舌苔薄白,宜健脾益气和中祛湿,用参苓白术散加味。白扁豆6g,党参6g,白术6g,茯苓6g,甘草3g,山药6g,莲肉6g,桔梗6g,陈皮6g,大枣1枚。
食泻:大便腐臭,痛则欲泻,宜消食导滞,用保和丸。连翘6g,陈皮6g,山楂6g,神曲6g,半夏6g,白茯苓6g,莱菔子3g。
飧泻:腹泻物完谷不化,如奶花样便,宜补中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加肉蔻。党参6g,白术6g,灸甘草3g,当归6g,升麻3g,柴胡3g,陈皮3g,肉蔻6g。
采用艾灸治疗,身体放平,艾灸穴位以皮肤略起红润为准。可用热袋保暖,温度不宜过高。清脾土1分钟,揉板门1分钟,清大肠2~3分钟,清小肠1分钟,腹部揉脐部2分钟,顺结肠揉压2~3分钟,揉中脘、天枢各1分钟,背部自上而下进行刮脊30次,推下七节20次[5]。小儿推拿操作手法要柔和适宜、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力求着力均匀、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快而不乱、慢而不涩。切勿擦伤患儿皮肤[6]。其次,强刺激手法要最后操作,以免患儿哭闹影响后面的治疗。3天1个疗程。
1.3 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24h腹泻次数减至2次/日以内,大便水分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48h腹泻次数减至2次/日以内,大便水分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无效:治疗72h以上,腹泻未见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病毒性肠炎多发于秋末冬初季节,中医学称之为“秋季腹泻”。临床特点表现为发病急、呕吐、腹泻、腹痛、拍水样便等,常伴发热、口渴、脱水等症状。研究显示,小儿病毒性肠炎多发于农历10~11月,常见6~18个月男性儿童,男女发病比例为3:1[7]。患儿普遍营养良好,腹泻次数6次/天以上,容易脱水,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此病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应补足液体和用中药治疗。可用黄根黄连汤或青蒿20克,每日一剂,分两次煎服,并给患儿喂适量小苏打、精盐葡萄糖水。还应控制饮食,重者禁食6~12小时,以后逐渐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预防秋冬季腹泻,应注意婴儿喂养卫生,用过的奶瓶奶头用开水烫泡,大人喂小孩之前应洗手,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洁和变质食物。由于无法藉由卫生环境的改善或勤洗手等来预防,因此对抗轮状病毒最有效的预防方式便是疫苗。至于因轮状病毒疫苗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则非常低,除了少部份婴儿在短期内有发烧、泻肚、呕吐或不安外,没有其他显著不良副作用。研究发现,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个人的一些方法(比如洗手),都至少能使肠胃炎的发生率或者患病率降低30%[8]。因此父母们要从小培养起儿童的卫生观念,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中医辨证治疗强调认证与识证,证反映病变部位、原因、性质、邪正关系,以及阶段性病理变化本质。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于不同的腹泻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治疗。其中小儿腹泻调整饮食非常重要,饮食调整得好,有利于缓解腹泻症状或止泻,促使脾胃肠道早日恢复正常生理状态,有利于机体较快康复。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有其独特的风格。它具有疗效显著、无痛苦、易接受、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千百年来广泛盛行于民间。本研究通过在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辩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辨证施治,标本兼治,减少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规范临床用药,同时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关红春,何凤兰.自拟腹泻方联合针刺腹泻穴及天枢穴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3).
[2]赵晓燕.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J].临床研究,2016,24(4):81-82.
[3]冯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10):1365-1365.
[4]薛继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10):1305-1306.
[5]刘耕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10):986-987.
[6]秦鹏飞,刘书娟,韩龙,等.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成药,2017,39(4):800-803.
[7]郭荣芹.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4):108-108.
[8]秦春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肺热咳嗽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3):149-150.
论文作者:王丽婷1,刘铁宁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小儿论文; 肠炎论文; 病程论文; 患儿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抗生素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