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所以水对于人类来说是稀缺而珍贵的。人类社会城市化加速。随之而来的会对相应的区域水资源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水资源不丰富,再加上环境污染的影响,国内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城市绿化造景设计过程中雨水的收集和应用,分析了我国当前的造景工程用水问题,并对城市园林造景中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可行性进行描述,最后总结了雨水收集和应用的有关方法,希望能够为城市造景绿化供水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园林造景;雨水;收集;应用
一、现代园林造景加强雨水资源利用率的可行性分析
在园林造景中,绿地的面积相对较大,所以需要的水量较多,传统的灌溉法主要包括直接和道路喷洒两种,水的来源包括地下水和自来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大量的水质较好的水资源;园林造景其实对于水体的质量来说并不高,很多的植物都是可以在自然雨水的浇灌下得到良好的生长;自然雨水可以说是目前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的廉价水源,除了西北地区来讲,其他的诸多城市的雨水储备是能够满足园林造景的基木需求的;而且一般来讲,城市的园林造景大多是露天的,这样收集雨水较为便捷,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一套雨水收集系统。
二、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的水资源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在城市园林造景工程中的用水问题比较突出,由于自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供给有限,加上各方面技术条件的约束,令许多园林造景的水资源紧缺问题较明显,严重制约了城市园林造景及绿化工程的发展。
2.1园林造景中水资源短缺的现象较为严重
从目前的园林发展来看,很多的喷泉和水池这些小型的水造景会长期处于没有谁的情况,这也导致了该处的造景处于静态的装饰状态;也存在着一部分的园林的绿化带因为缺少水分的及时浇灌,造成了植物的正常生长被延缓甚至被一定程序的限制了;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地下水资源对园林造景的水资源造成污染,所以很多的造景都会在蓄水池的底部采取了硬化的措施,水体呈现出了死水的状态,水质也在不断的恶化着,甚至会影响到周围植物的生长,城市的园林造景的生态防护价值被极大的破坏了。
同时,多数城市中建成的喷泉、鱼池及人工水系等园林用水造景因缺少水源供给而长年处于干涸状态,使其变成静态的摆设品,失去其观赏价值及存在意义。还有许多园林绿化带的苗木及草皮由于得不到长期有效的滋养灌溉,导致生长迟缓或难以成活。
2.2引起园林造景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从城市目前的水体资源来看,整体的量还是相对有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城市的土地开发的需求量较大,这样在早期的城市规划中,小型的河流都是采取了直接填补的方法,使得城市的水体资源量大大削减。其实园林的水是可以使用水质相对较低的水资源的,这也造成了优质的水资源的进一步浪费,加剧了城市园林造景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城市为满足土地开发的需要,将多数流量不大的河流经过填补变成居住用地,导致城市自然水系数量减少,水体资源拥有量不断下滑。大部分设计师为方便取水而采用城市自来水作为造景设计用水,而多数造景的用水要求其实相对较低,完全可以使用水质不高水体或二次用水进行供给,所以不合理的设计会使大量的优质自来水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造成我国城市园林造景建设中水资源的日益紧缺。
三、园林造景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利用
4.1 居住区园林造景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利用
居住区的园林造景能衔接住区内的每个建筑单体,也成为居住区公共空间装置的重要形式,不过在传统的居住区园林造景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过于重视形式上的美观,更多的重视其观赏性,而忽视了其各项功能的发挥。为了更好的展现居住区园林造景的雨水收集利用功能,在居住区园林造景设计层面,结合建筑屋顶和公共区域的要求,将绿色屋顶的透水铺装结合起来,利用植草沟、蓄水池等方式,借助开放式的排水系统能代替原本的排水管网,经济性能更佳,这样能实现对雨水有效地收集及利用,同时也不会影响园林造景自身的观赏效果,居住区的雨水径流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道路园林造景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利用
道路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道路能实现城市之间的交流,也能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此道路园林造景设计同样不可忽视。目前我国市政道路的人行道在铺装上,选择的基本上都是不透水材料,并且部分绿化带的高度明显高于路面高度,此种类型的路旁绿化也就很难实现对道路路面雨水的收集利用,甚至可能影响道路的正常排水,这也是导致道路在强降水天气大面积积水的主要原因。人行道铺设采用透水材料,降低道路周边绿地或者隔离带的高度,也可以增加相关的引水设施,使路面的雨水可以引人到周边绿地或者隔离带中。
4.2.1 生态树池
生态树池是一种小型低影响的雨水处理方式,借助多层排水系统和树木,能实现对雨水的控制,也能美化环境。生态树池对于成本的投人较少,同时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效果较好,减少人工调节,利用生态性方式去管理自然中的降水。4.2.2 生物滞留
生物滞留也是道路园林造景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的重要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道路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生物滞留形式,利用道路的坡度设置生物滞留口引人雨水,而对于一些绿化空间面积较大的区域,可以设置一些多功能的雨水调蓄池,绿化空间面积较小,可以选择一些连续式的生物滞留区域,这样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的体积,选择一些耐旱,最好可以吸附一些污染物的植被,这样能保证整个生物滞留区不仅仅能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利用,也能让整体造景和周边道路环境更为协调。
4.2.3 组合措施
为了让道路园林造景设计更为多样,也能更好的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利用,结合道路绿化空间状况,选择不同的措施进行组合措施的优化设计。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处设计植草沟,道路中间的绿化设计为生物滞留区,这样二者组合连接,能实现短时间内最大雨水径流的调蓄,然后排放到雨水管线中去。在道路的一些交叉口也可以设计一些植草沟或者生物滞留区,以便能实现雨水的转输。
4.3 城市公共空间园林造景设计中的雨水收集利用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除了建筑区域和交通区域之外的公共区域,其本身面积较大,而且含有的绿地、水体等区域较多,这也是实现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重要空间,结合园林造景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的实现,可以将雨水转移到户外空间,利用植被进行缓冲,不会让雨水对土地严重冲刷,这样能减少下水道的处理水流量,明显的提高对雨水的处理效果,经济效益较好。雨水能流人中间下凹区域,能实现公园、广场的自身雨水调节,也能处理周围区域的雨水。对于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可以借助雨水径流实现水质的净化,这样充分利用雨水的调蓄功能,更好的实现雨水收集利用,以减少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五、分析城市造景设计雨水收集的应用
在城市的园林造景设计中,加强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工作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为此,人们研究了园林造景雨水收集净化系统,该项系统的设计和建造能够有效的加强雨水的收集,并用于造景设计中,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造景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利用的就是渗漏管道的作用,不论是造景设计中需要的绿化带以及假山还有喷泉等,都可以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利用。有了造景雨水收集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成本的控制,雨水的使用是可以循环的,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也减少了成本的投入。
造景雨水净化系统主要是利用土壤滤池的作用实现雨水的净化。在雨水下降的过程中实现雨水的净化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运营的成本,通过人们蓄水池还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倪松.浅谈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J].建材与装饰,2016(3):77-78.
[2]路姗姗,晏辉.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的探讨[J].低碳地产,2016(6):354-355.
[3]王连青.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6(3):56-58.
[4]邓力文,李雅祺,李雄,等.关于城市园林景观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7(3):220-222.
[5]何庭,胡翟欣城市园林景观竖向设计与雨水收集—交通道路绿地景观与绿色雨水[J].福建农业,2016(6):244 -248
论文作者:陈德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雨水论文; 造景论文; 园林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城市论文; 道路论文; 水体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