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论文_孙海平

浅谈如何增强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论文_孙海平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第一中学校 038200

摘 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思维 教学实效性

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但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因此,研究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消除方法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言转译消除数学思维障碍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数学高考必考的数学能力要素之一,也是考生读不懂高考数学试题、形成解题思维障碍的第一个关卡。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三种基本样式,每种样式各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长处,优势互补,形成了数学交流中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语言特色、数苑奇观,也同时构筑了外行无法逾越的关卡、竞争者艰难攀登的一个梯级。及时将题目条件与结论中读不懂的部分由原有的表述样式转译为新一种表述样式,利用不同语言样式的优点凸现题目的数学本质。

二、数形结合消除数学思维障碍

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从人脑思维功能看,人的左半脑主抽象思维、代数推理思维,右半脑主形象思维、几何直观思维,数形结合思想完美地调动了左、右半脑的思维功能,能极大地促进数学解题者的思维能力,完美地凸现数学对象的各种本质及本质间的联系。数学解题中,不能充分揭露题目的隐含条件、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时,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换思维角度,赋条件和结论中的数式以图形,或给条件和结论中的图形以数式的解释,以形释数,由数思形,把代数式的精确刻画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现题目丰富的种种联系,许多思维障碍便不攻自破了。

三、逆向思维消除数学思维障碍

逆向思维是较高层次的思维方式,也是数学高考思维能力考查的一个要点。逆向思维包含多种形式,常见形式有:

1.逆向分析。当直接证法受阻时,变换视角,从待证结论出发,递次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充要)条件,直至题设或显然的数学事实。此执果寻因的证法通常叫分析法,是不等式证明中重要的间接证法。

2.逆用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定理、法则、公式顺用不符合题设条件,只有逆向运用才能解题时,根据题设逆用知识就成为解题的必需策略。但解题成败的关键是对知识能否逆用的认识,即对定理、公式、法则使用范围的深刻理解。

3.逆向推求。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探索型开放题,如存在性问题,从问题结论出发,假设问题结论存在(成立),结合题设条件,逆向推理或演算,找到确切的数值或明显的矛盾,使问题获解。

4.反证法。当结论的正面不易证明时,假定结论反面成立,通过归谬、穷举等严格推理,引出矛盾,否定“反设”,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5.反面求补。当结论的正面比较复杂而反面比较简单时,求结论的补集。在高考数学解题中,顺向思考遇到障碍,并经过语言转译、数形结合仍不奏效时,应积极转换视角,尝试逆向思维。

四、联想迁移消除数学思维障碍

联想是一种富于发现、创造功能的思维方式,它把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由此激发新的认识,促成问题的解决。高考数学解题中思维受阻时,将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与数学各分支中不同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乃至兄弟学科或现实生活中的其他知识常识充分展开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改变问题情境,常能有效地使思路畅通,甚至诱发直觉、顿悟,激发灵感,获得创造性的解法。思维求变、求异、多向发散、拓展联想空间,促进信息迁移,使问题获得多种不同的解题途径,优化解法,是决胜数学高考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思维策略。

五、归纳猜想消除数学思维障碍

归纳是通过分析部分特殊的事例去概括出普遍结论的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当题目条件抽象性强、不易直接进行演绎推理获得结论时,转换思维角度,从特值、特例出发,经过观察,运用抽象或类比,猜想其一般规律,再给予严格证明,是高考数学解答题中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归纳猜想型开放题的必由思路。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则势必会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维亮 浅议如何增强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J].新课程(下),2017年,04期。

[2]潘琴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15期。

论文作者:孙海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增强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论文_孙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