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干预在感染科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蒲德美,郭慧莹

蒲德美 郭慧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东广州510530)

【摘要】目的:针对感染科肺结核疾病,对整体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8月的感染科肺结核患者68例给予研究,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人,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FEV1、MVV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科肺结核患者而言,采用整体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FEV1、MVV指标,实现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结核;整体干预;感染科

肺结核属于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是由结合分枝杆菌引起的,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呼吸困难、咳嗽、乏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临床表现方面,呈现了并发症多、复杂性特点。如果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会严重降低病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本文选取我院68例感染科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整体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8月的肺结核患者68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44.54±6.24)岁;观察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24±6.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整体干预。①环境干预:提供独立房间,确保充足阳光,使其能够正常工作与休息,让其保持心情舒畅,进而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1]。②心理干预:因为病程长,具有传染性,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感觉自卑,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消除不良情绪,愉悦其心情,促使其早日康复。③专科干预:主要是进行盗汗、发热、咳嗽、咳痰管理,进行咯血、胸痛干预等,同时还需要进行出院指导。

1.3观察指标

使用Morisky Green测评表,开展患者依从性的评价,设置相关问题,回答否计1分,回答是0分,4分为依从性佳好。

由医生操作检测患者最大通气量和第1秒用力呼吸量。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开展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与率(%)表示,计量资料用(±s)代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态度

观察组依从性佳好率为82.35%明显优于对照组为58.82%,(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肺结核具有传染性特点,肺部结核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种,我国患该疾病的人数居世界第2位[2]。近年来,我国对肺结核疾病的研究力度加强,在护理与诊断上逐渐体系化。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身体康复效果,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感染性肺结核护理方面,整体干预属于一种新方法,主要是对患者心理状态、身体状况及其它影响患者病情的因素进行关注和干预。整体护理模式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人为中心,促使护理管理系统化,有利于实现健康最佳水平[3]。同时,在该模式实施下,把患者与疾病看成一个整体,开展全方位的护理,呈现了连续性、系统性的特征。并且严格按照护理程序开展工作,有利于确保护理的全面性。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整体干预的观察组FEV1、MVV、依从性佳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的全面性,为感染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促使其身心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少琴,杨莎.整体干预在感染科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06):759-761.

[2]张霞,杨娅萍,付云惠,等.护理干预在提高基层感染科肺结核患者依从性的应用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6):16953.

[3]余长智,吐尔滚·艾莎,吴燕.某重症医学科暴发流行肺结核同比对照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03):290-292.

论文作者:蒲德美,郭慧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整体干预在感染科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蒲德美,郭慧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