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心肌酶学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_刘永芹 薛成爱 张岐清

刘永芹 薛成爱 张岐清 ( 山东青岛黄岛区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2 6 6 4 0 0 )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酶学指标在透析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尿毒症患者心肌酶学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50 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为治疗组,5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 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肌钙蛋白(cTnT), 随访记录治疗组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死亡率及总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出现了不同程度心肌酶升高,以CK、LDH 最显著,P<0.01,HBDH 也升高明显,P<0.05,余指标虽均数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CK、LDH 升高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死亡率及总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 CK、LDH 与患者的死亡危险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部分心肌酶明显升高,心肌酶学变化对于尿毒症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关键词】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肌酶学变化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104-02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由于体内各种毒素作用的影响,心肌功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至尿毒症阶段之前, 心肌的损害已经开始。心肌酶学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当有极少数心肌细胞损害时即被释放入血,被认为是早期发现心肌抑制和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本文观察比较了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心肌酶学水平及血液透析治疗后心肌酶学的变化,探讨心肌酶学指标在透析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尿毒症患者心肌酶学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 年8 月-2011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 例,女性20 例。50 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针对基础疾病给予常规用药,主要有降糖、降压、营养心肌、改善贫血等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每周3 次,每次4 h。测定50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的心肌酶学指标,每3 个月测定1 次,随访2 年,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其与心肌酶学指标的关系,同时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同时测定50 名健康体检者的心肌酶学指标,并作对比分析。

1.2.2 检测方法 心肌酶学指标检测采用日立7060c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均取患者晨起空腹血进行检测,然后统计分析数据。分别记录分析治疗1 年后及2 年后心血管不良事件( 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及总死亡率。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 P S S11.5,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毒症患者透析前、透析后3 个月和对照组心肌酶学检测结果, 见表1。

表l 尿毒症患者透析前、透析后3 个月和对照组心肌酶学检测结果的

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P<0.05。

2.2 治疗组中CK、LDH 升高者与CK、LDH 正常者心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死亡率。

治疗组中CK、LDH 升高者40 例,CK、LDH 阳性率为80%,发生心血管事件94 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23 例,总死亡人数31 例。与CK、LDH 正常者比较,CK、LDH 升高组心血管事件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

2.3 通过Cox 回归发现CK、LDH 是独立于性别、年龄、维持性透析时间、血液生化指标的血透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与患者死亡危险度显著相关(r=0.052,P<0.05)。

2.4 治疗组心电图多数表现为S T—T 改变,治疗开始后连续观察5—7 天无动态变化。

3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由于体内各种毒素作用的影响,心肌功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很高的心血管病发生率。据美国肾脏病资料系统统计,10 万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合并心脏病者占43.6% [1]。维持性血透的尿毒症患者每年病死率高达18%,而心血管事件是主要致死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尿毒症患者长期存活可能性越来越大,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尿毒症患者心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其他症状掩盖,不能及时诊断及治疗。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至尿毒症阶段之前,心肌的损害已经开始。心肌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损害时,心肌酶学有特异性改变,可以判断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 羟丁酸脱氢酶(HB 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主要存在细胞内,血中活性很低。当心肌细胞因缺氧、缺血、酸中毒及毒素作用而受损,细胞膜通透性增高,释放入血。它们从心肌细胞释放入血的速度和数量与心肌细胞受损程度有关,病情越重,心肌的破坏程度越重,血中CK、LDH、HBDH、AST、ALT 活性越高[2-3]。CK、LDH、HBDH、AST、ALT 为临床观察心肌功能状况较常用的生化指标。心肌肌钙蛋白( c T n 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灵敏度、特异性均很好地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具有出现早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对微小心肌损伤(M M 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临床研究中,当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发生改变时,心肌的损害已经相当严重,而心肌酶学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当有极少数心肌细胞损害时即被释放入血,被认为是早期发现心肌抑制和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

尿毒症患者血清CK、LDH、HBDH 升高,提示心肌损害。

我们的实验表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C K、L D H 升高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HBDH 差异有显著性, 此三项与尿毒症患者心脏系统病变相关性较好。而cTnT、AST、ALT 虽其均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CK、LDH 升高者较正常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和总死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证明CK、LDH 是独立于性别、年龄、维持性透析时间、血液生化指标的血透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与患者死亡危险度显著相关。

综上所述,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心肌酶的测定在诊断心肌损伤,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死亡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文珠,张寄南. 心肌疾病.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78- 279.

[2] 马俊儒等. 小儿肺炎90 例血清心肌酶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J]. 宁夏医学院学报,2001,12(2):89.

[3] 宋泽开等. 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清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临床荟萃, 2003,6(10):221-222.

论文作者:刘永芹 薛成爱 张岐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  ;  ;  ;  ;  ;  ;  ;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心肌酶学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_刘永芹 薛成爱 张岐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