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与方法浅析论文_孙洪波

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与方法浅析论文_孙洪波

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3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涉及面广、工程量大、结构复杂、质量标准高、不确定因素多,施工难度大,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思想观念老化,一直沿用粗放式模式进行管理,许多施工企业不知道如何通过合同管理来控制工程造价,导致大量成本浪费,利润减少,经营困难;许多建设单位不知道如何通过合同管理避免“三超”。加强合同管理,可以帮助建设单位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帮助施工企业维护正当收益,提高双方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工程合同管理;关系;方法

1导言

合同是法律文件,合同管理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都应该高度重视合同,以合同为中心,通过做好合同管理来控制工程造价,从而达到增加施工单位收益,又避免建设单位结算超支的目的。

2工程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合同是指具有平等民事主体的建设单位(发包方)和施工企业(承包方)为完成商定的建设工程内容,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必须遵守和履行。按照施工合同,承包方应完成发包方交给的施工任务,发包方应按照约定提供必要施工条件并按时支付工程价款。建设工程合同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质量要求、合同工期、工程合同造价,也是发承包双方进行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主要依据。工程合同管理,就是项目管理人员运用工程经济学理论、法学和管理科学知识,依据合同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从原则上来说,合同管理必须涉及合同洽谈、划拨、签订、生效、执行、失效的全过程,要求合同管理人员能进行充分的经济利益、风险与责任分析,落实质量管理,并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反馈。工程造价,就是建筑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需要消耗的全部费用。从发包方的角度来定义,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设成本,即为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支付或实际支付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有人认为:在严格意义上,工程造价就是发包方从工程筹建到竣工验收所支出的全部费用之总和。工程造价控制,是指在工程的整个建设周期中(从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交付),精确确定并严格控制、监督、管理各项费用支出,在工程整个建设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并及时纠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从而将工程造价控制在限额以内,最终实现控制决算,使决算不超过预算,预算不超过概算,从而实现工程投资控制目标。

3当前建筑业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

3.1 招投标阶段缺乏管理

在进行招投标时,就应该详细列明工程造价的全部要素(如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等),但由于建设单位往往缺乏专业知识,通常将制作招标文件的工作委托给咨询机构进行,因而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等具体数据心中无数,难以在招投标阶段实施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为了中标必须无条件接受招标文件的全部条款,而施工企业的投标人员大多是由合同或工程经济专业人员组成,缺乏对施工工艺的详细了解,在投标报价时常常遗漏项目,同样不利于工程造价控制。另外,有些施工单位在招标投前与建设单位互相串通,协商好双方的条件,让招投标与竞标流于形式,这首先是一种违法合同法的行为,必须坚决抵制,其次这样做看似保障了双方利益最大化,但忽略了严格制作招投标文件,导致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脱节,增加了控制工程造价的难度。

3.2 合同管理不规范

当前,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尚未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合同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施工企业的领导往往年龄偏大,缺乏高等学历和专业知识背景,法律意识淡薄,对合同的重要法律作用缺乏清晰认识,导致施工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很少向建设单位提起索赔,一方面是许多施工单位不愿为索赔投入较多成本,另一方面更多施工单位不懂得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宁愿吃亏也不索赔。建设单位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无法实施全过程现场管理,难以收集完整资料或处理不当,因此也难以向施工单位进行反索赔,许多建设单位也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宁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在建筑业开展索赔与反索赔都很困难,这就降低了控制工程造价的力度。此外,有些施工企业虽然重视合同签订,却缺乏对合同的认真研究,往往让自己陷入被动违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合同制定缺乏精确化、数字化

在工程清单中,必须用具体文字或数字精确描述项目特征,做到滴水不漏。而在实际的工程合同中,却常常在这些关键条款上描述不具体、不严谨,表达含糊、模棱两可,存在较大歧义性,这也充分反映出当前建设单位缺乏工程建设的专业素质。而有些施工企业为了减少工程量,往往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单方面理解工程量清单内容,导致出现合同纠纷,最后造成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工程造价失控,工程项目也不能按期竣工。

4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

4.1工程造价控制受工程合同管理直接影响

从法律层面来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就是施工企业履行合同的过程,施工企业根据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通过严格控制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等目标,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如果施工企业缺乏专业的工程合同管理,不仅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还会对工程质量、进度等产生影响,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如果施工企业能够进行专业有效的工程合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国出现经济纠纷时,则可以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及时追究责任归属,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实现有效的造价控制。

4.2工程合同管理贯穿工程造价控制过程

工程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在发承包双方签订合同时,必须对工程质量标准、物料价格、合同价格、工期目标等问题加以明确,因为这些都是工程造价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项目施工前的准备阶段,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合同内容提前准备材料,节约工程过程支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合同管理内容,规定工程质量标准,提高施工效率。在项目施工完成后,需要根据合同规定内容对工程进行验收工作并进行结算,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

5利用合同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5.1规范化地制定合同

工程合同的签订应该通过招投标活动产生,让一切在阳光下进行,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大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在制定合同之前,通过对施工项目本身的充分了解,根据最佳施工方案制作合同,并经过相关专业人士的咨询鉴定,实现从施工源头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签订合同后,双方应该仔细地研究合同,合同文件的各项条款或数字务必清晰,避免产生歧义,致使合同实施过程中产生误解,引发纠纷。

5.2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签订合同的双方应该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提高相关法律意识,增强自身维权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有任何一方违反了合同或法律,应该严格遵循合同或法律程序,根据合同相关条款进行赔偿。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处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相关资料,确保质量问题;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两方共同参与工程造价控制,双方应该齐心协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3履行工程合同

签订合同的双方应该全面履行工程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各自的任务。施工企业应该大力引进先进施工设备,保证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应该派遣专业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的准确度,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出现的疑难问题,减少双方合同纠纷问题的出现。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施工变化,引起工程合同变化,双方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平等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实现最后的双赢局面。

6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建筑市场与国际接轨程度越来越高。然而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建筑资源日益紧缺,建筑工程方面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如何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和工程合同管理,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一个新的较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荣谦.浅谈工程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之间的关系[J].河南建材,2015(01):50-51.

[2]姚玉坤.探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J].低碳世界,2014(21):231-232.

论文作者:孙洪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与方法浅析论文_孙洪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