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分析论文_张雪

齐齐哈尔市建华医院神经内科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通过我院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性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少,而且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也比对照组患者低,整体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患者也要好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的差异对比结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临床护理路径

引言:

极性脑梗死属于致死率比较高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该病症不论是致残率还是致死率也都比较高。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溶栓的方式先对患者进行处理,之后对患者血管以及患者脑组织等进行改善,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到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数量、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对比不具备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我院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性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进行观察。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涉及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与两组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对比,情况分别如下表1、表2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状况示意表

从表2的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对比结果也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速度比较快,而且病情的致死率、致残率都比较高,如果医院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会耽误患者治疗时机[1],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治疗方式,而且使用效果也相对理想。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治疗时机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要有一整套科学化的配套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溶栓治疗的正常开展。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近年来国内逐渐开始流行的一种护理方式,打破了传统护理模式的弊端,护理人员并不需要被动执行医嘱[2],而是可以将自己对护理的看法融入到患者日常护理当中,缩短患者手术前的准备时间,为患者手术赢取机会。上文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差异性护理的方式,对不同组别的护理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对比结果显示,在各个方面观察组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临床护理路径融入了护理人员的个人想法,提升了其护理工作积极性[3],保证一切的环节都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这种护理方法不但可以获取家属与患者对院方的信任,同时也可以提升护患关系之间的和谐程度,避免工作过程中发生任何疏忽或者发生任何遗漏,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与护理工作质量[4]。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融入到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术前的准备时间,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陆佳南,许莉. 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5,22:106-108+133.

[2]高新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天津护理,2016,04:319-320.

[3]刘萌萌.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引入改良型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28:259-260.

[4]杨颖.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4:3735-3736.

论文作者:张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  ;  ;  ;  ;  ;  ;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分析论文_张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