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人民医院; 四川 资中县 641200)
【摘要】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对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消化内镜手术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将其随机分成2组:常规护理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追踪管理法70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7.1%;6个月后,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手术患者护理期间,实施追踪管理法具有积极意义,能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镜;追踪管理法;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138-02
在消化内科,内镜是一种常用的器械,兼具诊断和治疗的功能,常见如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等。消化疾病患者实施内镜手术后,做好护理工作,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为恢复创造有利条件[1]。但是,调查发现护理期间不良事件时有发生,而追踪管理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我院14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追踪管理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内镜手术患者140例,时间段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包括男性34例(48.6%),女性36例(51.4%);年龄位于20-77岁,平均(36.4±5.8)岁;手术类型:胃镜40例、肠镜30例。试验组70例,包括男性37例(52.9%),女性33例(47.1%);年龄位于21-79岁,平均(38.0±6.3)岁;手术类型:胃镜38例、肠镜32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依据《现代消化病学》[2],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之间;(2)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满足手术指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病史患者;(2)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相关记录,对于重度疼痛患者使用镇痛药物,落实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2 试验组 采用追踪管理法,具体如下:(1)成立追踪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选拔,成立追踪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每个护士对2-3名患者进行追踪,收集一般资料,识别护理风险,记录下护理操作时间、地点、人物等。(2)统计护理不良事件。针对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原因,例如设备因素、操作因素、环境因素等,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访问,确定护理工作负责人。结合医院的条件和设备,对不良事件进行妥善解决,总结相关经验,避免再次发生。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应该向患者真诚道歉,申请重新服务,必要时给予物质和精神补偿。(3)加强护理培训管理。护士长要发挥领导作用,定期组织护士培训学习,从服务态度、专业技能、病房管理等方面出发,不断提升护理水平。同时落实绩效考核制度,考核通过才能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督促护士保持高度责任心,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4)采取奖惩激励措施。为了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应该制定合适的奖惩激励措施,例如: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如果护士能主动上报,则给予从轻处罚;如果刻意隐瞒不报,则给予严厉惩罚;如果积极举报其他护士的不良事件,则给予现金奖励等。
1.4 观察指标 (1)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从服务态度、护理技能、病房管理等方面入手[3],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级。(2)分别在护理2、4、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涉及卫生质量、护患沟通、专业技能、器械设备、投诉、交接班等方面。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7.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n,%)
3讨论
消化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干预,会诱发诸多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消化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普遍,针对消化道出血、胆管炎、胃溃疡等疾病,不仅能作出明确诊断,还能实施手术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4]。但是,内镜治疗具有侵入性,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应激源,只有加强护理工作,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疏导负面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操作,缩短恢复时间。
常规护理以疾病为核心,护理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专业技能不足、医疗设备不全、卫生质量不达标、人员交接班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在此背景下,追踪管理法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从物资、人员两个方面入手,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护理质量,以不良事件为核心,分析原因、追究责任,最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5]。本次研究中,选取140例患者分组对照,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追踪管理,首先成立追踪管理小组,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然后加强护理培训管理,并采取奖惩激励措施,从而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追踪管理法在应用期间,应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熟练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其次注重护理安全,抢救器材做到“五定”、“三及时”,对轻度、重度患者分级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7.1%vs87.1%),护理6个月后,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郭凤英的研究结果一致[6]。综上,消化内镜手术患者护理期间,实施追踪管理法具有积极意义,能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成润.追踪管理法对消化内镜护理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观察[J].心理医生,2018,(2):290-291.
[2] 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01(05):42.
[3] 张敏,田宝苓.精细护理干预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3):148-150.
[4] 陈蕾.追踪管理法对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13):116-118.
[5] 杨磊.系统规范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特别健康,2018,(18):153.
[6] 郭凤英.追踪管理法对消化内镜护理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学,2016,44(1):125-128.
论文作者:刘绘蓝,崔丽,张诗宜,尹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患者论文; 管理法论文; 不良论文; 事件论文; 质量论文; 发生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