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以及改进和适应电力体制建设改革需求,确保县级电力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加强中低压电网工程项目规划建设,提高规划方案的科学可可行性。本文先对现阶段县级中低压电网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优化建设,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县级电网;中低压电网;工程项目;规划建设;研究
中低压网络处于整个电力网络系统的末端,其与广大用户之间直接相联。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增大,广大用户对供电质量及其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低压电网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备受关注。在当前的现状条件下,如何构建安全可靠以及结构合理和先进技术与高效节能的中低压电网,成为县级电力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县级中低压电网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国内县级中低压电网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尤其在规划时未能科学合理的设计结构方案等现象非常的多见;实践中,由本地供电部门临时架设中低压配电线路,以致于供电质量差、结构混乱,加之供电设施和技术水平落后等,难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部分县级供电部门建设的中低压电网供电导线截面相对比较小,而且供电路径长,以致于供电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线路被烧毁,维修工作量增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内县级城市的快速发展,中低压电力系统的负荷量也随之增大,先前的中低压电网系统规划建设过程中,未对县级城建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分析,以致于很多供电企业在供电过程中因路线太长,未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电线路无功补偿,因此导致供电企业只能增加相应的电网结构,线路线损也随之增大,供电企业成本增加的同时也对县级电力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制约影响。
二、加强县级中低压电网规划建设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目前国内县级中低压电网规划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电网规划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电网规划建设模型
对于县级中低压电网工程项目而言,其规划建设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电网结构的短期规划,二是长期规划。在电网规划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实际,根据电网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优化模型,保证县级中低压电网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建成。对于县级中低压电网工程项目而言,其规划过程中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单链结构、系统、两阶以及可靠性和变压器模型等。对于单链结构模型而言,主要应用于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比如说泰顺110千伏泰顺变,1回路电源来自于220千伏大安变,1回电源来自于110千伏洪溪电站,构成单链结构,该种模型可提高经济适用性,通过对比分析选出最优设计方案,并且对输电线路的界面、长度以及电压等进行合理选择,对中低压电网系统的规划意义重大。对于系统模型而言,通常情况下主要应用于变电站以及线路负荷需求确定的条件下,系统模型在电网结构和系统中可选择最优连接模式,以此来减少电网系统规划建设投资;对于两阶模型而言,其又包含两个阶段,一是根据线路负荷,合理规划电网系统中的变电站;二是根据变电站容量对输电线路架设进行确定。从实践来看,变压器、两阶两种模型非常类似,二者均可确定变压器容量以及配电线路规划建设;差异在于变压器模型无需分阶段,可对这上述两项规划建设。对于可靠性模型来讲,其可有效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并且能够优化电网系统,提高供电经济效益。比如泰顺县城区域,首先确定现状负荷,其次对于未来几年的负荷科学预测,逐年确定负荷,确定泰顺县城区负荷缺口,规划新建110千伏文祥变,最后规划新2回路110千伏线路由220千伏大安变出线。
2、电网规划优化算法与电源点容量和位置配置
在县级中低压电网规划建设过程中可用的优化算法主要有经典数学法、随机优化法以及启发式优化法等,其中经典数学法又可以分为外部近似法、割平面法以及分支定界法,该种方法存在“维数灾”等缺陷。对于启发式优化法而言,其主要是基于人们的思想,采用有效的方法逐渐对人们进行启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电网工程的规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种计算方法计算速度非常的快,而且相对简单易操作,无需得到最优解,只要能够得到最接近优解即可。随机优化法全局优化能力比较强,而且还能够科学而又全面的规划电网。在中低压电网规划过程中,还应当对电源点容量及其位置等进行合理规划配置,根据原供电状况以及用户的具体分布,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及优化调整公用配电变压器布设点,适当增设电源点。同时,按照小容量以及密布点和短半径原则,将配电变压器布设在负荷中心位置,并且利用并列配电变压器组式接线模式对其配置,从而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与社会经济性。实践中,也可以根据县级供电条件,将就近配电变压器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独立的低压配电网络,从而在小范围内能够实现环网配电,增强电能互送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变压器运行故障问题检修过程中的停电时间。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同一网络系统中的配电变压器标准应当满足变压器并联要求,网络系统中由配电变压器引出的低压相序排列应当保持一致,而且相序标志必须明确、明显。对于配电变压器而言,除入网位置布设隔离开关,还应当按照断线问题报警以及变压器缺相报警设备。
3、优化调整中低压配电网络系统,加强降损调压
实践中领导优先采用从电源点向四周辐射的接线方式来架设中低压配网,尽可能避免从电源点单向供电接线模式的应用。县级中低压电网中的低压主干线导线截面不能小于120mm2,而且低压线路系统中的供电半径以300m以内为宜,繁华路段不超过200m。比如泰顺新城区麻子间区域为泰顺商务核心区,低压供电半径为小于200m为宜,雅阳镇为泰顺中心镇,供电半径应小于300m。值得一提的是,低压线路能够与10千伏配电线路同时架设,而且可以为同一个电源。对于低压线路以及安装有分段开关的配电线路而言,在同杆架设过程中无需从分段开关跨越。同时,还要注意无功补偿,目的在于降损调压。实践中应当针对中低压电网用户负荷情况进行无功补偿,因地制宜、灵活把握。实践中将电容器与配电变压器中的低压母线并接在一起,安装自动投切设备进行自动化补偿。同时还要做好随线补偿,主要是根据供电负荷,通过计算以及论证选择合适的补偿容量以及安装点,在电网配电线路上布设电容器,以此来实现优化补偿之目的。根据中低压配电网线路系统建设要求,应当确保能够随地进行补偿,使无功负荷实现就地平衡,对动态无功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配电线路无功流动,促进配电网络系统能够处于安全、经济运行状态,从而实现降损调压作用。
4、加快重点配网系统自动化建设进程
配网自动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县级供电质量及其安全靠性,同时也可以适应县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其建设效益。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其涉及面非常的广泛,而且投资高,因此应当根据县区各地区特点以及用电需求,综合权衡配网结构以及电力设备状况,制定统一的规划方案。配网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分步进行,其中主站系统应当与调度自动化何为一体,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果电网建设规模较大,则需分期建设;设备选型过程中,配网自动化建设应当满足功能要求,尤其是条件具备时建议扩展配网自动化功能。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满足故障问题的隔离,负荷转移以及恢复可对非故障段用户进行安全供电,大大提高了县级中低压电网供电安全可靠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县级中低压电网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以及高效节能的中低压电网结构系统,以此来促进县级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超,刘洪潮,张磊等.城市配电网中低压设备选型原则及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3).
[2]王力.中、低压农村电网改造思路探究和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2).
[3]何艺卿.一种适用于配电网规划的中低压理论线损估算方法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7(10).
[4]李继军.智能电表在低压电网故障抢修的应用剖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8):76-76.
[5]纪东旭.智能电表在低压电网故障抢修的应用探析[J].决策与信息,2016(6):167-167.
论文作者:王瑞站,林春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电网论文; 低压论文; 县级论文; 线路论文; 变压器论文; 系统论文; 泰顺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