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论文_朱世秀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论文_朱世秀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坉马小学 535028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着知识性、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而现在的农村教育因师资、教学条件所限,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研究怎样提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旨在分析如何优化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前言

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如大量的多音字、多义字词以及内容相对复杂等,对于很多的农村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无疑是一大难题。此外,现如今城市与农村教育之间差距悬殊,相对城市来说,农村小学教师有生力量不足、学历较低、专业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堪忧。同时,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语文的方式比较单一,其能接触的语文材料也相对较少,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也只是为了应试还教学,上课形式死板僵化、机械灌输,对于该怎么提升教学质量感到力不从心。针对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对于其该如何发展,本文提出几点策略。

一、提高对备课的重视程度和效率性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无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备学生也要备教法。备课工作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课表的思想进行渗透

要学好语文,小学生必须具备非常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发散、分析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把握课文的体裁特点,发掘课文的思想感情因素,以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情中受到熏陶,从而完成思想教育。再次教师还应把握课文的语言和结构特点,培养小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在思辨中将思想教育进行渗透。此外教师还应发掘文章的文学因素,从人物形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想像,渗透课文思想。

(二)对文本进行解读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能力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功,这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文本解读也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在备课中对文本进行解读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时应有三种身份对文本进行解读,一是普通的读者,保留最初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二是教师,重点去考虑文本中的价值,设立教学目标;三是学生,从学生的视角进行阅读。文本只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以及利用文本的价值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文本,在反复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有全面的把握,使文本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教师要敢于超越文本内容,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大胆地取舍,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大胆地批判,将文本当作是一个例子或是载体,从而创造性的使用文本;最后,教师在备课时应在立足文本并超越文本的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最核心的素养,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三)合理利用课程的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内及课外资源,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网络、报刊、博物馆、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家庭生活等都可以作为语文的课程资源。因此,为充分开拓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利用课程资源:

1、利用校园中的文化环境资源。例如校园中的宣传栏、展示台、黑板报等,教师可引导小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放手去创作和涂鸦,以成为小学生展示语文才能的重要平台。

2、利用课外读物及网络资源。积极引导小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教师可在每节语文课前设置五分钟精彩展示的环节,小学生可以利用这五分钟讲一个小故事,也可以讲一个笑话,背一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一篇文章等,以推动小学生大量去涉猎课外读物。

3、利用学生资源。教师可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促使小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一切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语文才能。

4、利用社会、生活资源。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把课堂的学习延伸到实际社会生活中去,大胆拓展教材,充分利用博物馆、文物古迹、科技馆、社会生活经验等社会生活资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增加机会。

二、科学安排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科学安排课堂时间

教师应在备课时确立好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并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取舍,将有效的课堂40分钟时间科学地安排给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进行清晰地层次划分,严格地把握教学的进度,并灵活地应对语文课堂中的各种情况,积极引导小学生形成时间管理意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设置问题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与教学实际,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来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让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促使小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可先引导小学生先整体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针对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去消化课文,同时进行思维训练。对于学生的发言,也离不开教师的辅助点拨。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去钻研课文,并亲身走进课文情境,才能引导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另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大胆设疑,敢于发问,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解决问题。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一种极有效的手段。

(三)加强课堂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参与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了互动,课堂才有了生气有生命力,因此教师应打破沉闷的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地促进课堂交流。

结语

综合上述,教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幼丽.非连续文本,演绎语文课堂别样精彩[J].新课程导学,2016.

[2]胡明银.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15(13).

[3]郑兵,李翠萍.新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

论文作者:朱世秀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论文_朱世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