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是对房屋的整体安全性的重要把握方式,通过科学的房屋安全鉴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筑房屋的安全,为住户提供安全保障,为建筑企业提供安全凭证。这一鉴定工作的进行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对建筑企业十分重要。保障建筑安全性,完善建筑安全管理,做好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当前的建筑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求得到更好的管理办法,并采取相关办法使房屋安全鉴定工作行之有效。
关键词: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安全鉴定;作用分析
1 引言
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基础性的建筑项目,需要运用安全管理和安全鉴定相结合的方式来维护该类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我国各地城市化的规模来看,有许多房屋已经接近使用年限,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就需要通过房屋结构检测来对房屋进行体检。本文将针对房屋安全管理与鉴定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综合分析。
2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特点
2.1 岗位操作标准化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提到的岗位操作标准化指的是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并通过相对应的考试,才能允许合格的员工持证上岗。当然,除了对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的培养,还必须保证上岗员工熟知建筑施工现场中的各项操作流程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各项安全隐患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
2.2 管理标准化
除了标准化的岗位操作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安全施工管理责任机制和建筑施工安全行为准则构建的重视程度。针对管理标准化,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规范培训大会以及不定期的安全风险规避交流会等方式,不断渗透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3 施工现场标准化
施工现场的各项操作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安全隐患最多、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环节。为保证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施工现场标准化:首先是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标准化管理,包括施工设施分类摆放、合理划分物料区与生活区;其次是充分了解建筑施工现场中会产生的各项操作流程,并对其中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合理有效的预防。
3 安全隐患
3.1 防震能力弱
我国幅员辽阔,一些省份由于地处火山地震带附近,突发性的地震灾害往往会给当地建筑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并且造成巨大的人身安全与生命财产威胁,所以建筑工程施工上就需要尤为注重防震能力的提升,但是过去的近二十年间,在我国境内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都间接说明了我国许多地区的建筑物防震能力还存在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那么设计人员若想要为建筑工程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就需要对房屋抗震相关的理论实践知识进行充分地学习与掌握。只有在严谨的工作作风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相互配合之下,才能够将建筑设计做到精益求精。从建筑工程的工作经验积累来看,建筑抗震能力的提升需要设计人员将其与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相互结合,并且综合我国实际情况来进行建筑设计,从而真正地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则要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培训,提倡终身学习并努力实践的良好意识,定期组织设计人员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提升设计人员在提升房屋建筑抗震能力上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大监管力度,对项目各部门的管理层及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管理,防止误工、私自收受回扣以及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发生。
3.2 建筑布置
在建筑布置方面,为了保证抗震设计的有效性,需要优先防止建筑物结构的薄弱部位出现损伤,一般来说,如果房屋建筑中存在一部分的薄弱部位,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建筑物本身存在结构缺陷或者为了美观而出现的不规则设计。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布置的过程中,应当要着重关注建筑结构的抗侧力系统对称性以及平面规则性。
3.3 制度不完善与防范意识薄弱
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往往会在施工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返工,或者是在建筑落成后,却发现建筑内部某些部分存在问题。例如电气这一块在往年就有发生过一定的事故,所以为了保证居民的财产及人身安全,相关部门一定要坚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确保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和鉴定工作能够被有效落实。另外,现场施工人员也有可能会因为自身对于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而缺乏安全意识,并且这样的问题可能在管理层也是存在的,这就会导致管理人员在现场容易忽略较多的安全影响因素,无法全面的衡量是否能够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因为马虎大意而引起安全隐患的产生。到了决策层,又因为进度要求迫在眉睫,使得房屋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无法得到根本的保证等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提高房屋建筑安全管理质量的方法
4.1 提高施工安全意识
施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可以让施工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更加重视自身安全和施工安全,进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也能提高建筑质量,为房屋的使用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讲座、安全演习等方式,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知识。另外,施工单位还需要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房屋建筑的施工要求,与时俱进地学习、引进或探索先进的施工技术,利用优秀的施工技术提高房屋建筑安全管理质量。
4.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房屋安全的基础,其科学性、合理性、完善性直接关系着房屋的质量与安全。为此,施工单位需要结合行业标准、国家要求和实际建筑项目需求,制定并改进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施工管理制度应当覆盖到施工过程的方方面面,从施工图纸、施工人员、建筑材料、竣工检验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管控,尽可能做到每个环节都能严格依照管理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全面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在房屋建筑投入使用过后,物业公司或相关管理单位也应当根据房屋的地理位置、建筑信息、气候条件等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防止房屋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安全事故。
4.3 全面分析并排除房屋安全影响因素
影响房屋安全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常规影响因素外,还有防震能力和消防安全两方面需要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多次受到地震破坏,较为严重的几次地震更是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这也为我国建筑行业敲响了警钟。我国许多建筑单位防震意识都较为缺乏,从建筑设计到施工,都没有重视房屋建筑的防震能力。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当积极学习世界先进防震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从根本上提升建筑防震能力。同时,施工人员也要在施工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能够满足建筑项目的防震要求。另外,在房屋的使用过程中,也要充分做好房屋建筑的安全检查工作,尤其是在
下转第400页
消防方面,周围的广告牌,建筑内私接电线、电器使用不当等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火灾。
5 房屋安全鉴定的策略
5.1 树立科学安全鉴定意识
安全鉴定工作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安全无小事,只要是关乎安全的工作都应该被严格对待。因此,建筑安全相关人员和企业都应该积极树立安全鉴定意识,安全管理人员要依法办事,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而建筑企业以及相关组织和个人应该积极配合安全鉴定。安全鉴定报告一定要是真实的,可信的,如果捏造或者歪曲鉴定真实结果,就很可能留下安全隐患,房屋安全鉴定也就失去了意义。管理人员尤其要树立科学的鉴定意识,秉持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开展相关工作,以求实现建筑安全最优化,房屋安全鉴定高效化。
5.2 提高专业素质,严格依法鉴定
房屋安全鉴定工作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管理办法进行,如果在安全鉴定过程中疏于执法,安全鉴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得不到保障,安全鉴定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房屋的整体安全性进行鉴定和评估,安全鉴定报告要及时存档,保证其时效性。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房屋都应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鉴定,以此实现建筑安全,保障人身安全。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在鉴定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妥善解决,能够保证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科学开展和有效实施。房屋安全鉴定人员应该是固定的,具有一定经验的,要打造一支具有专业能力,具备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如果鉴定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则无法胜任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无法为房屋安全作出保障。
6 结束语
由于中国建筑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但阻碍着整个建筑行业的进步,还与人们的生活与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地要求和施工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保证其适应不断发展的建筑施工技术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逸菁.对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和房屋安全鉴定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2):190-191.
[2]刘凌宇.浅析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及房屋安全鉴定[J].技术与市场,2016,23(12):141+143.
[3]向启懋.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及房屋安全鉴定[J].建材与装饰,2016(48):184-185.
[4]刘长春.分析房屋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预防对策[J].低碳世界,2014(13):249-250.
[5]杨方,李金俸.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2,11(06):107-108.
[6]王艳玲.谈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及房屋安全鉴定[J].才智,2010(22):309-310.
论文作者:杨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鉴定论文; 建筑论文; 房屋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