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
摘 要:目的:对循环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循环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环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促使资料效果的提升,在临川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环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有严重威胁,是因围产期窒息造成的新生儿疾病,该病致残率较高[1]。为了提高预后质量,对该病患儿加强护理干预非常必要。本组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6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采用循环护理干预方法,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孕周36~41周,平均(38.7±1.3)周;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孕周36~42周,平均(39.2±1.2)周。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新生儿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 本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予CO、吸氧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维持体温。纠正患儿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2]。如有神经系统症状,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等,配合基础护理干预。
观察组 本组患儿在吸氧、保暖、颅内压控制及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与护理上,应用循环护理干预。在各环节中,根据患儿资料及实际病情,对护理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通过历史数据查询及研究资料,寻找解决的方法,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对患儿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为患儿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在循环护理实施中,严格按照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工作,对患儿病情每天进行观察,与家属进行积极沟通,了解患儿病情,对循环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对护理计划及方法及时进行调整。患儿出院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对患儿恢复情况进行了解,并指导家属做好家庭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护理效果: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患儿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儿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71.8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肺炎与智力异常发生人数分别为2例(6.25%)、5例(15.63%),对照组分别为4例(12.50%)、9例(28.13%),两项指标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n(%)]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诱发的主要原因是胎儿围生期窒息引起,在该病治疗中,主要以维持患儿体内环境稳定,改善受损神经元代谢功能为主[3-5]。该病通常病情比较严重,必须给予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该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脑组织生化代谢异常、脑血流改变等因素有关,在治疗初期,首先应该保证患儿脑血液供应。如果患儿脑部长期处于缺氧桩体,对其心功能会造成损伤,全身血压下降,导致脑血流降低。脑组织能量来源中,以葡萄糖为主,但由于葡萄糖在脑组织中存储量是有限的,所以,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可能导致脑组织软化、水肿、出血、坏死等一系列的病变。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除了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以外,还应该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对预后质量也有直接影响。在护理模式中,近些年循环护理模式的应用非常普遍,对患儿实际情况通过与家属沟通、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解,从而对患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护理方法操作,通过对循环护理效果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对护理方法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治疗效果的实现。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应用循环护理模式,护理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肺炎与智力异常发生率分别6.25%、15.63%,对照组分别为12.50%、28.13%,两组项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循环护理理念,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护理质量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南石妹.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6):122+124.
[2] 魏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7):2453-2454.
[3] 林慧萍,马维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08):768-770.
[4] 刘华, 李芳, 张坤,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实验研究现状[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 4(1):72-75.
[5] 张忠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方法研究[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1).
论文作者:张海莲,马艳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
标签:患儿论文; 缺血性论文; 新生儿论文; 脑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