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民对中国的心理分析_中越论文

越南民众对华心态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越南论文,民众论文,心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越南与中国既经历过“同志加兄弟”的亲密无间,也经历过兵戎相见;既有关系正常化后两国关系的不断巩固,也有南海问题带来的关系紧张。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交叉、历史纠葛与现实利益交错的背景下,越南民众的对华心态呈现出复杂而又矛盾、认同却又抵触、依赖但又警惕的特点。

       一、越南民众的对华心态

       尽管中越两国比邻而居,但越南民众对华心态极为复杂。他们既羡慕钦佩中国的强大,又不愿活在“巨人影子”里;既有对中国经济文化的依赖认同,又有对中国影响力的潜在抵触和警惕。

       从历史看,依然心怀芥蒂。迄今为止,越南民众对中越历史上的纠葛仍耿耿于怀。虽然中国封建王朝对越南用兵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镇压国内人民起义,但中越之间发生的战争,使越南许多民众逐渐形成了“敌视来自北方的侵略者”,“中国是入侵者、越南是受害者”的心态。虽然中国在越南抗法抗美时期对其提供的大量援助都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但相对于深有感触的60岁以上见证者,一些越南年轻人对中国产生了误解,认为中国帮助过越南,但主要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抑或觉得越南的外援主要来自苏联,而中国对越援助较少,即使有也不能抵消对越南的侵略;有的甚至将越南战后的贫困归咎于中国,认为越南“战后为偿还这些援助,不惜拿大米还给中国,而越南人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此外,对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决定以北纬17度为界把越南国土划分为南北两部分,一些越南人不弄清事实的来龙去脉,却妄评“是中国出卖了越南”。对于1979年爆发的中越战争,在许多越南人看来,它“不过是中国扩张主义在20世纪的延伸”。挥不去的历史记忆,使很多越南人认为要“以古为鉴、警惕中国,防止历史重演”。

       从政治军事看,存在敏感的焦虑和警惕。过去,由于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意识形态相近,中越两国在治国理政、抵御西方和平演变等方面面临相似任务和问题,因此越南民众普遍认同中国的社会制度,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认为中国是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老大哥”,只有中国的发展方式才适合越南,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保证越南党和国家的安全、独立。但是,随着中国崛起和中越南海争端的发展,越南人愈来愈担忧其国家被中国控制,这种心理超越了意识形态,造成越南人对中国的焦虑、恐惧与提防心态。相当一部分越南人赞同“强邻须警惕”的说法,认为“中国发展歼-11、歼-10、苏-27、苏-30等战斗机,违背了‘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理念,使人们不得不担忧其是在为长沙群岛(即中国南沙)作武力准备”;①“中国积极发展各类战舰,组织夺岛登陆演习,把战舰改造成公务船,以及时常让媒体、专家、学者发表威胁邻国的言论等行为,都对越南形成了武力威慑”②。他们还把中国正常的海上活动视为对越南主权的侵犯,把中国渔民的合法捕捞视为猖獗行径,宣扬“中国加速独霸东海(即中国南海)”,③鼓吹“中国构成了对沿海邻国的最大威胁”,④主张要时刻警惕中国的大国思维和扩张主义,甚至表示“现实的南海主权争议使近在咫尺的中国比远隔万里的美国更具威胁”,⑤“越战只是意识形态之争,但中国人却是为了领土和利益”⑥。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每当中越发生摩擦,越南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就极易被点燃。近几年,越南民间爆发了数十场规模不等的反华示威游行,反对中国在南海维护自身权益的行动。尤其是2014年5月,越南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华排华浪潮,造成中国企业损失、中方人员伤亡,使两国关系受到严重损害。

       从经济社会看,依赖感与不安感并存。在越南民众看来,中国作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对越南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越南经济复苏缓慢的今天。他们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制度层面的改革值得越南借鉴,例如中国控制通胀的经验、设立国有企业资产监察委员会等。同时,面对中国不断扩大的经济辐射力以及与中国日渐拉大的经济发展差距,越南民众些许感到自卑、无奈与不安,担心无法与中国经济竞争,希望通过自身发展和扩大与其他大国的经济合作避免“依附于中国”;⑦认为“经济手段已成为中国控制越南的有力武器”,越南经济应该“去中国化”,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而且,一些越南民众强调中越两国在经济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中国经济对越南的入侵远比想象中的更深、触及得更远、进展得更快”,⑧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挤压了越南产品的市场空间;“敌人正在用你买牙膏和收音机的钱来造子弹,所有有血性的越南人应该联合起来抵制中国货”;⑨来自中国的劣质假冒商品扰乱了越南市场秩序,危害越南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国商人到越南是为了牟取暴利,“中国公司总是习惯带着自己的建设队伍来越南,很少把工作机会提供给越南本地人”;⑩“中国商人在越南大肆收购海产品,导致越南加工企业无法开工”;(11)“他们抢走了我们的饭碗,还毫无顾忌地重复中国生活模式”。(12)一些越南民众还认为,中国在湄公河上游修建多个水电站,不仅“影响到越南九龙江平原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威胁到湄公河下游各国的环境安全”;(13)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越南铝土矿的开发,除了破坏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外,还会使中国掌握越南的敏感战略区,威胁越南的国家安全。

       从文化看,认同与抵触同在。中越两国漫长的交往历史、相通的文化习俗、相近的生活习惯,使越南民众对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从孙悟空、花木兰、诸葛亮、曹操人物形象到农历、科举、中医、文官制度,从《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到《甄嬛传》、《北京爱情故事》等影视作品,从农村祠堂里的汉字到忠孝节义的儒家思想,中国文化在越南无处不在,得到了越南民众的普遍认同。以中国电视剧为例,不仅青春偶像剧、武侠剧、古装剧等剧集在越南民众中产生了较好的心理共鸣,而且他们还对中国电视剧进行了大量翻拍,越南版《还珠格格》、《神雕侠侣》、《西游记》、《雍正王朝》等电视剧纷纷走红网络。

       但另一方面,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越南民众又担心被强大的中国邻居所支配,认为自身民族文化应该得到保护,应通过“去中国化”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如一位越南留学生曾表示:“在中国,总觉得中国学生对我们有明显的优越感,认为越南文化依附于中国文化,这让我觉得很自卑失落,所以我一般都很排斥。”(14)又如,为纪念河内建都1000周年,2010年中越合拍了一部以越南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建立李朝、迁都升龙城为主题的名为《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的史诗型电视剧,并计划由越南国家电视台播出,但最后却被意外取消,原因是包括越南民众、越南影视制片方在内的反对者认为该剧“太中国化”。同年底,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阮辉贵因接受一家中国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中越文化同源”的观点,结果遭到越南反对者的口诛笔伐,他们认为这无异于承认越南文化出自中国文化,“是对历史的歪曲和对民族的冒犯”。(15)

       二、越南民众对华心态形成的原因

       尽管中越两国在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上存在着共同利益,但随着两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区域内重叠利益的增多,中越之间也存在竞争与矛盾,这种现实的碰撞加上历史纠葛、舆论导向等因素,影响着越南民众对华心态。

       一是中越存在历史纠葛。自秦朝后约一千年间,“北属时期”的越南一直是中国的一个郡县,虽然公元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越南获得独立并从中国古代的版图内划出,但它仍是中国的藩属国,直至1885年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才结束了其中国藩属国的历史。由此,在越南约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一千年的“北属历史”、一千年的藩属地位,再加上中越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爆发的数次战争、近代再次交恶,构成了越南民众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因而他们对比邻而居的中国存在警惕,甚至仇视心理。特别是,目前约60%~70%的越南人都经历过中越关系恶化的年代,其仇华情绪相对固化。其中,有的视中国为“贪婪的扩张者”,认为“中国曾经统治越南十个世纪,在一千年后还曾无数次地试图和幻想征服越南”;(16)有的称中国为“船佬”,说最早到越南的中国人是一群“面相凶狠”的渔民,“他们觊觎这片土地并带来战争”。

       二是对中国崛起的忧虑。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越南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依赖性强。同时,受国际经济衰退和国内高通胀的影响,2008年以来越南经济身处危机,2012年其经济增长速度更是降至13年来的最低点,(17)虽然2013年以来越南经济有所复苏,但依然高通胀、低增长,这强化了越南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目前,越南的主流思潮是希望中越合作,但因中越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的论调在越南长期存在,中国时常被描述为“侵略成性、骄傲自大”的危险角色。同时,随着越南革新开放的深化,中越两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竞争性日益显现。在中越贸易中,越南一直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2001年,越南对华贸易逆差仅为2亿美元,之后逆差额显著递增,2006年为42亿美元,2011年为135亿美元,(18)2013年则高达237亿美元。(19)对华贸易逆差加剧了越南人对中国的焦虑和不安,使其担心对中国经济的过度依赖将会导致本国经济受损,认为“外流资金反过来帮助中国扩大对越投资,同时还带来了中国工人”,(20)“将来会形成华人城镇”。(21)此外,随着中越经贸关系的深化,出现了少数中国企业或商人违反当地法律与风俗的行为,加深了越南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

       三是越南“国家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在历史上,自越南建立独立的封建国家后,其统治者就一直宣扬“大越民族”的独立精神。在文化价值观上,越南在积极吸纳中国文化的同时,亦表现出其浓厚的“大越人主义”。(22)在社会结构上,越南人有着根植于村社的民主传统以及强烈的“家乡主义”与“国族主义”,“村社—国家”成为越南社会的特殊结构模式。在社会价值观方面,与中国儒家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忠孝”观不同,越南儒教的“忠孝”加入了浓厚的“国家”因素:“忠”即忠于国,忠于越人生活的土地;“孝”有“小孝”和“大孝”之分,“小孝”即孝敬父母,“大孝”则指报效国家。在宗教信仰方面,越南法律法规从未肯定无神论为越南社会的统治思想,国家参与并鼓励民间祭祀。(23)在文学方面,越南积极吸收中国诗歌和小说的表达形式,但在内容上却又出现以“反抗中国侵略者”而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文学。越南文化价值观对“国家”、“民族”等概念的强化而形成的“大越人主义”,对越南民众产生了巨大影响,即极大满足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催生他们的盲目自大心理,强化了他们的警惕防范意识,深化他们的在各方面不断“做自己”的概念。而越南民众的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极易被煽动。

       四是越南各界的宣传鼓动。针对中越南海争端,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总理阮晋勇等政要曾纷纷指责中国行动“危险”,宣称“决不退让”,要“以全党、全军、全民之力保卫领土主权”。越南前国家主席、国防部长黎德英和前国防副部长阮文赢等退休高官及一些学者亦强硬宣称“主权第一、友谊第二”、“中国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提议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法庭。而且,越南历史教育充斥着“自古以来就受到北方封建帝国侵扰、支配与压迫”的内容,“在学校里,学到的是,中国曾经统治越南十个多世纪;历史课本里到处充满了爱国主义腔调,不断强调越南的土地和领土权属于越南人民,而中国被形容成贪婪的扩张者”;(24)越南人从小到大都在接受“‘长沙’、‘黄沙’是越南一部分”的教育;教育者一直在努力塑造独立、自生的越南文化,以提升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逐渐淡化两国的历史交集和文化渊源,努力切断与中国的文化脐带,弱化越南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媒体对南海问题及涉华负面信息表现出极大的敏感和关注,特别是一些激进网站、博客、论坛,很少提及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的历史和中国经济社会的正面形象,过度关注中越领土争端、中国产品质量、劳工纠纷等问题,刻画出一个“无德、霸道、奸诈”的中国形象,从而激起全民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极大恶化了越南民众对中国的感情和印象。此外,越南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经济复苏缓慢、贫富差距扩大、通货膨胀严重、罢工纠纷不断等矛盾,通过绑架民意在南海争端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压,促使越南民众的狭隘民族情绪进一步高涨。

       五是海外越侨的挑拨。目前,越南有近300万侨民居住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近90个国家。其中,最为集中、发挥政治影响力最大的是在美国的侨民。(25)他们中不乏前南越政府工作人员和军队的军官、士兵及其后代,对越共政权持敌对态度,建有“越南裔美国人全国大会”、“北加利福尼亚越裔人社团”、“越南人民革命组织”等多个组织或社团。作为美对越和平演变的工具,其不惜挑拨越南民众与政府的关系,而中越领土争端是其煽动越南民众情绪的好素材,“反华”也成其手中反越政府的好牌。他们经常回到越南本土,或通过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利用越南各阶层对南海问题的敏感和对越社会的不满,煽动其民族主义情绪,鼓动其上街游行示威,越南国内外民族主义势力由此形成交集并共同反华排华。例如,据越南《每日快讯》2014年6月6日报道,在越南2014年5月发生的反华暴动中,一个由南越流亡者组织的名为“越新”的反政府团体(总部在美国)就参与了其策划组织活动,并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结语

       针对越南民众复杂而又矛盾的对华心态,中国应大力加强对越民间外交、经济文化交流、舆论宣传等工作,多管齐下,以点带面,掌握对越政治、外交斗争主动权。

       一是推动民间外交。中国可以邀请越南主要媒体记者、编辑到中国参观访问和交流,增进其对中国的了解,改变其在某些问题上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应充分发挥中国有学识素养、有赴越交流机会的学者和民间人士的作用,通过他们以非政治化的灵活方式让越南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要发挥在越南的一万多家华人企业的作用,通过其增加当地人就业率、改善当地人经济面貌等行为,塑造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和中国商人形象,改善当地越南人对中国的认知。

       二是推进经济上的利益捆绑。经济上的摩擦与不平衡,容易导致越南民众对中国的不安和防范。为此,中国应加大在电力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合作与融资力度,扩大双向旅游,通过在经济上惠及更多的越南民众,使其真真切切地感到中国人的善良友好和中国对越南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三是增进文化交流。中国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对越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中国应加强对越文化交流,用文化的内涵展示中国在历史问题和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主张。一方面,应充分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强调中越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的共通点,逐步拉近越南民众的心理距离,增强其亲近感;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谐世界观”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应利用两国青年联欢、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平台,增进中越青少年的交流和友谊,促进其对中国的了解和好感;加强中越两国学者之间的交流,借助中国学者表达中国在历史、文化及南海问题上的政策主张。

       注释:

       ①"TQ

Chính,

Sa",http://biendong.vntime.vn/Tuong-Quan-Quan-Su/6bbca95a-a10f-4089-aedc-035bfaae0a78/TQ-reu-rao-Bien-Dong-huu-su-se-phai-J20-ra-Bai-Tu-Chinh-Truong-Sa-.html(上网时间:2014年10月5日)

       ②"Tnmg

",http://vntime.vn/QuocTe-QuanSu/KhilTai-QuanSu/2012/10/21/Trung-Quoc-se-bi-co-lap-neu-ung-xu-te-voi-cac-nuoc-lang-gieng-57caadce.html(上网时间:2014年11月2日)

       ③"

",ttp://www.qdnd.vn/qdndsite/vi-vn/61/43/phan-tich/tham-vong-doc-chiem-bien-dong-cua-trung-quoc-dang-tang-toc/315086.html(上网时间:2014年10月20日)

       ④"Chi

",http://biendong.net/binh-luan/1482-chi-phi-quc-phong-ca-trung-quc-mi-e-do-ln-i-vi-cac-nc-lang-ging.html(上网时间:2014年10月8日)

       ⑤“越南对华有戒备心理,时刻准备‘再战’”,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上网时间:2014年11月5日)

       ⑥叶伟民、马晓旭等:“越南:天堂很远,中国很近”,http://www.infzm.com/content/62315(上网时间:2014年10月5日)

       ⑦翟崑:“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公共外交》,新华出版社,2012年,第26页。

       ⑧翟崑:“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公共外交》,第26页。

       ⑨出自2011年5月中越南海冲突期间越南一篇名为《爱国日记》的匿名网帖。

       ⑩“当代越南人的中国印象:爱恨交织心态复杂”,http://news.sina.com.cn/w/sd/2010-08-31/110621008884.shtml(上网时间:2014年10月5日)

       (11)"

",http://tuoitre.vn/tin/kinh-te/20110615/gan-150-doanh-nghiep-ngung-che-bien-xuat-khau-hai-san/442439.html(上网时间:2014年10月5日)

       (12)叶伟民、马晓旭等:“越南:天堂很远,中国很近”,http://www.infzm.com/content/62315(上网时间:2014年10月5日)

       (13)"

",http://tuoitre.vn/tin/chinh-tri-xa-hoi/moi-truong/van-de-moi-truong/20101108/dap-thuy-dien-song-mekong-moi-de-doa-lon/409815.html(上网时间:2014年10月5日)

       (14)参见李冬梅、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广西师范大学个案透视”,《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63页。

       (15)“越南人对华心存芥蒂无法摆脱中国经济文化影响”,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8-19/094723017808.shtml(上网时间:2014年10月5日)

       (16)“当代越南人的中国印象:爱恨交织心态复杂”,http://news.sina.com.cn/w/sd/2010-08-31/110621008884.shtml(上网时间:2014年10月5日)

       (17)“2012越南经济增长速度降至13年来的最低”,http://www.jx129.net/news/19714062.html(上网时间:2014年10月5日)

       (18)以上数据是笔者根据越南统计总局网站相关数据计算所得,参见越南统计总局网站:http://www.gso.gov.vn/Default.aspx?tabid=217(上网时间:2014年11月2日)

       (19)“越南媒体关注对华结构性贸易逆差问题”,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40526/195419229638.shtml(上网时间:2014年10月28日)

       (20)叶伟民、马晓旭等:“越南:天堂很远,中国很近”,http://www.infzm.com/content/62315(上网时间:2014年10月5日)

       (21)“媒体称越南对华爱恨交织”,http://view.news.qq.com/a/201106221000034_1.htm(上网时间:2014年10月5日)

       (22)王卓一:“越南民族主义对中越南海争端的影响”,《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第3期,139页。

       (23)徐方宇:“试析中国对越公共外交的若干问题”,《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公共外交》,第46页。

       (24)尹鸿伟、于胜楠:“当代越南人的中国印象与反华情绪”,《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9月1日。

       (25)王卓一:“越南民族主义对中越南海争端的影响”,《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第3期,142页。

标签:;  ;  ;  ;  ;  ;  ;  

越南人民对中国的心理分析_中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