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治疗中拉莫三嗪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彭琼

彭琼

湖南省脑科医院癫痫科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对癫痫治疗中拉莫三嗪的应用效果研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收治于我院的癫痫患者7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常规组患者35例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研究组患者35例给予拉莫三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采取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0.00%(28/35);此外,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常规组患者的17.14%(6/3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癫痫患者的治疗,运用拉莫三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癫痫症状,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对癫痫发病情况产生良好的抑制,同时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拉莫三嗪;癫痫;治疗效果

当患者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后便容易使其发生癫痫,临床又称之为羊癫疯,相关资料报道称癫痫患者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同时表现复杂,通常多为自主神经、感觉以及精神障碍等[1]。作为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疾病。通过临床的大量研究表明拉莫三嗪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肯定且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2]。本次研究将对癫痫治疗中拉莫三嗪的应用效果研究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收治于我院的癫痫患者7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常规组患者35例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研究组患者35例给予拉莫三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研究组中19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38.3±3.5)岁;常规组中21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40.3±2.8)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视频脑电图及头颅MRI检查并确诊为癫痫,同时将非癫痫性发作患者史、肌阵挛发作患者以及酒精依赖者排除在此次研究外。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均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药物进行治疗,首次使用剂量为5mg/kg,每隔1w增添剂量,最大药物剂量≤30mg/kg。研究组患者采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成人首次使用剂量为50mg/d,视患者病情的变化增添剂量,但需注意药量≤100mg/d;儿童剂量为0.6mg/kg,随病情变化增加剂量,最大剂量≤1.2mg/kg。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全部治疗1疗程(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发作频率降低超过90%;有效: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恢复,发作频率降低超过60%。无效:治疗后患者癫痫无好转,病情未得到改善且需要采用其他方式治疗[3]。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若p值低于0.05,则提示最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若p值高于0.05,则提示最后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采取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0.00%(28/3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2.2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1例恶心、1例记忆力减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常规组患者发生3例恶心、3例记忆力减退,不良反应率为17.14%(6/3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癫痫是指一种短暂性的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在婴幼儿当中的发病率较高,这种慢性疾病会反复发作,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神经元出现了异常放电导致,具有短暂性、反复性等特点。相关的研究报道称,癫痫已经被看作是抑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逐渐兴起了癫痫与抑郁共病的猜测[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癫痫病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容易受到旁人的歧视和误解,所以患者容易出现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会降低他们的生存质量[5]。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例癫痫患者采用了拉莫三嗪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丙戊酸钠缓释片,经对比分析研究我们可知,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中所使用的两种治疗药物均为癫痫的临床常用药物,能够对神经元冲动传导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使用较为广泛。其中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物,能够对神经介质V-GABA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突触后对GABA的反应进行选择性增强,从而加强神经元的抑制性,并起到治疗作用。而拉莫三嗪能够发挥出电压敏感性钙通道和钠通道作用,减少患者大脑的异常放电次数,并抑制神经元当中的兴奋性谷氨酸递质的释放,从而控制患者病情[6]。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相较于丙戊酸钠缓释片而言,拉莫三嗪的治疗效果更优,不但疗效更为显著,而且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更低,因此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是癫痫的主要发病人群,虽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与环境、遗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家属必须密切注意患儿的表现,并及时就医,严格按医嘱服药,从而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7]。

综上所述,针对于癫痫患者的治疗,运用拉莫三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癫痫症状,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对癫痫发病情况产生良好的抑制,同时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康慧聪,胡琦,刘晓艳,等.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7):1174-1178.

[2] 章晓富,陈瑛,高慧丽,等.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01):50-52.

[3] 高阳,于爱平,蒋玉凤,等.HLA 基因与新疆维吾尔族癫痫患者中拉莫三嗪所致药疹的关联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8(04):324-326.

[4] 韦迪岱,陈晋,郑文明,等.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疗效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5,46(22):3125-3126.

[5] 田怀平,宗云龙,张金莲,等.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5,25(04):429-432.

[6] 王勇,顾教伟,王大斌,等.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学龄期儿童原发性部分性癫痫对脑电活动的影响[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31(06):475-477,481.

[7] 笱玉兰,罗利俊,梅俊华,等.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青少年耐药性癫痫的临床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08(01):33-35.

论文作者:彭琼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癫痫治疗中拉莫三嗪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彭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