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精神文明的“豆腐渣工程”_豆腐渣工程论文

警惕精神文明的“豆腐渣工程”_豆腐渣工程论文

谨防精神文明的“豆腐渣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豆腐渣工程论文,精神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仅仅在奥运期间给世人奉上一张文明清洁的面孔,客人走后一切照旧,这样的文明建设成果,只能算作精神领域的“豆腐渣工程”。

奥运是件大事,为了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人崭新的文明形象,有关方面狠下了一番工夫。北京市政府先后将每月的11日和22日设立为“排队日”和“让座日”,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控烟活动,大力倡议“无烟奥运”,主张在奥运期间北京全面禁烟。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国人的一些不良习惯,改善中国国民的整体文明形象。

为奥运改变形象不难

然而对“无烟奥运”能否实现,一些外国媒体似乎将信将疑。法新社近日认为,中国烟民众多,禁烟条款过于宽松则形同虚设,过于苛细则不胜烦扰;而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更指出,许多中国运动员、官员都有吸烟的习惯和嗜好,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一旦他们改不了,不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则“无烟奥运”的梦想也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

其实这些外国媒体恐怕有些多虑了。中国的社会动员能力、组织能力是有口皆碑的,传统上更有“打扫干净再迎客”的习惯。奥运是空前的大阵仗、大活动,上上下下高度重视,全民动员,严防死守。在一个多月的奥运赛事期间,做到天上无烟尘,地上无痰迹,卫生无死角,自觉排队,无人吸烟,对于中国人而言,并非什么难事。历史多次证明,中国人很善于应付这种“突击”,就算再不方便、再不适应,小局服从大局,个体服从整体,不就一个月么,挺一挺就过去了。

“雨过地皮湿”要不得 问题在于,突击完了,一切又当如何?

我们已经无数次看到,不少地方“文明礼貌月”、“文明卫生城”的倡议一次又一次,条例、规章层出不穷,大场面、总动员式的群众运动、突击检查也是搞了又搞。可是一旦这种非常时期的大投入被日常性监管所取代,许多根深蒂固的不文明行为很快死灰复燃。

应该认识到,文明素质的养成,文明社会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反复的过程,仅靠行政强制和重大活动、非常时机的突击,看上去见效很快,实际上往往只能医表,不能治根。

奥运是盛会,但奥运毕竟很多年才能轮到中国一次,每次也不过1个多月的光景。仅仅在奥运期间做到有序排队,文明乘车,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等等,给世人奉上一张文明清洁的面孔,客人走后“雨过地皮湿”一切照旧。这样的文明只能算表面文明,这样的文明建设成果,也只能算作精神领域的“豆腐渣工程”。

奥运是建设文明的契机

事实上,真正的文明社会,文明的行为是每个公民的习惯和约定俗成,是自觉自愿的行为,而并不依靠大量的“人盯人”、密集的宣传造势和项目繁多的罚款条例。如在许多发达国家,候车排队、上车投币都是很自然很普遍的事,无需特别提醒;在不少禁烟的国家,烟瘾再大的人在公共场合也会强忍,即使旁边无人也不会尝试犯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艰难的时刻,物品供应匮乏,购物有时要排一两天的长队,但秩序依旧井然。和这些榜样相比,中国的差距不在奥运之类重大活动期间文明形象的表现上,而在平常一点一滴、每时每刻的表现上,而后者才是文明社会的真正表现。

对于中国建设文明社会的努力而言,奥运是一个大好契机,应该借助这一契机,多做一些长远性、启迪性、教育性的工作和安排。从根源上、从国民素质和社会风气上,真正改变某些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从而切实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质和文明面貌。要知道奥运只是一时,文明社会的建设却是百年大计。给外国朋友留下良好印象固然重要,但文明素养的提高是关乎每个中国人、关乎每时每刻的大事。奥运终究会结束,而文明形象的建设、文明社会的形成,却是漫长而无止境的日常性工作。

对于文明建设而言,奥运不是终极目标,而只是努力的开始。

标签:;  ;  

警惕精神文明的“豆腐渣工程”_豆腐渣工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