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供需平衡和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需论文,中国能源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适应和保证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今后15年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的目标和方针政策。“能源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逐步缓解瓶颈制约。到2000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由1995年的12.4亿吨标准煤增加到13.5亿吨标准煤”;到2010年,“能源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和消费结构得到改善”。本研究拟在对今后15年能源供需平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中国能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建议。
一、“八五”能源供需平衡情况的简要回顾
“八五”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01%,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长率4.42%,能源生产弹性系数为0.368; 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6.5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44; 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年均增长率10%左右,电力弹性系数约为0.840。5年间,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加量高达7354万吨标准煤,而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加量仅为5022万吨标准煤,能源生产不能满足消费的需要,能源进出口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石油进出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1993年起中国已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当年石油净进口量为988万吨。1995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2.9亿吨标准煤,发电量为10077 亿千瓦小时,能源消费总量为13.5亿吨标准煤,石油净进口量为848 万吨。能源结构大致为:煤炭75%,石油17%,天然气2%,水电6%(见表1)。
表1 中国1995年能源和电力供需平衡简表
能源生产 能源消费
项目
单位生产量
构成(%) 消费量 构成(%)
能源总量万吨标煤
129034
100.0135472
100.0
煤炭万吨 13607375.314278975.3
石油万吨 1500516.6 1606516.9
天然气亿立方米 179 1.9
179 1.8
水电 亿千瓦时 1906 5.8 1906 5.6
核电 亿千瓦时 128 0.4
128 0.4
电力总量亿千瓦时10077 10023
能源净出口量万吨标煤-1413
石油净进口万吨963
煤炭净出口万吨 -3584(包括焦炭886万吨)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58261
万元产值能耗吨标准煤 2.33
万元产值电耗千瓦小时 1720
"八五"时期
年均节能率% 4.89
年均节能量 万吨标煤 5889
年均节电率% 1.75
年均节电量 亿千瓦时 163
能源0.368 0.544
电力0.846 0.831
注: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产值能耗均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节能对解决“八五”能源供需矛盾起了重要的作用。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中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由1990年的2.99吨标准煤降到1995年的2.33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达到4.89 %, 年均节能量为5889万吨标准煤,是历史上最高的时期;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电耗,由1990年的1886千瓦小时降到1995年的1720千瓦小时,年均节电率为1.82%,年均节电量为163万千瓦小时,也是历史上较高的时期。
二、“九五”时期的能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九五”计划确定的目标,5 年间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长率为1.72%,能源生产弹性系数为0.215。 这样的增长速度不能满足能源消费增长的要求,我们建议2000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目标调整为15亿吨标准煤,5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3.12%(见表2)。到2000年,中国能源发展将呈现以下基本特点。
表2 中国200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能源
单位
1995年 2000年
生产量 构成(%) 生产量 构成(%)
能源总量 (亿吨标煤)
12.90
100.015.04
100.0
煤炭 (亿吨)
13.6175.316.0076.0
石油 (亿吨)1.5016.6 1.6015.2
天然 (亿立方米) 179 1.9 300 2.6
不电 (亿千瓦时)1906 5.8 2200 5.8
核电 (亿千瓦时) 128 0.4 150 0.4
1.能源生产结构依然是以煤为主
按我们建议的一次能源产量目标,到2000年,中国能源生产结构仍然是以煤为主:煤炭产量为16亿吨左右,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6.0%;原油产量1.60亿吨,占总量的15.2%;天然气产量300亿立方米, 占总量的2.6%;一次电力(包括水电和核电)2350亿千瓦小时, 占总量的6.2%。
2.二次能源—电力在能源总量中比重达到36.9%
“九五”期间,中国发电量将由1995年的10077千瓦小时, 增加到2000年的14000亿千瓦小时,年均增长率为6.80%,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为0.850。到2000年,中国发电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将由1995 年的30.9%,上升到36.9%,增加6个百分点。电源结构中, 火电比重增加,水电比重减少,核电量占1%(见表3)。水电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投资不足,致使一批在建水电项目进度推迟。按电量计算,到2000年,中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开发程度仅为11.5%。
表3 中国2000年发电总量及构成
1995年
2000年
电源
亿千瓦时 构成(%) 亿千瓦时 构成(%)
发电总计
10077 100.014000 100.0
火电8043 79.811650
83.2
水电1906 18.9 2200
15.7
核电 128
1.3 1501.1
3.能源需求旺盛,国内石油供应缺口4500~6500万吨
根据“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8%的要求, 综合各有关部门用不同方法对“九五”能源需求预测的数据,我们研究提出我国2000年能源需求方案为:能源需求总量大致在15.0~16.0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煤炭需求量将超过15.7亿吨,石油需求量2.0~2.2亿吨,天然气需求量250~350亿立方米;电力需求总量超过1.4万亿千瓦小时, 其中一次电力(包括水电和核电)2350亿千瓦小时。这样,“九五”时期适中方案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2.7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349;2000年的能源消费结构大致为:煤炭72.1%,石油19.3%,天然气2.6%,一次电力6.0%。 能源需求总量与我们建议的能源生产量目标相比,2000年一次能源总量缺口0.5亿吨标准煤。
从一次能源品种来看,石油的供需矛盾最大(见表4)。进入90 年代以来,中国石油消费量以年均6.34 %的速度增长, 年均增加量高达827万吨,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预测“九五”石油消费量继续以较高速度增加,到2000年的石油需求量将达2.1亿吨,为1995年(1.56 亿吨)的1.3倍, 与石油生产量目标相比, 国内石油供应缺口超过4500 ~5000万吨,为石油生产量的27~31%。
表4 中国2000年能源和电力供需平衡简表
能源生产 能源消费
项目 单位生产量
构成(%) 消费量 构成(%)
能源总量 万吨标煤
150444
100.0155444
100.0
煤炭 万吨 16000076.015700072.1
石油 万吨 1600015.2 2100019.3
天然气 亿立方米 300 2.6
300 2.6
水电亿千瓦时 2200 5.8 2200 5.6
核电亿千瓦时 150 0.4
150 0.4
发电总量 亿千瓦时14000 14000
能源进出口量 万吨标煤 5000
石油净进口万吨 5000
煤炭净出口万吨 -3000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85604
万元产值能耗 吨标准煤 1.82
万元产值电耗 千瓦小时 1635
"九五"时期
年均节能率% 4.83
年均节能量万吨标煤 7458
年均节电率
% 1.07
年均节电量亿千瓦时
121
能源0.390
0.349
电力0.850
0.855
注: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产值能耗均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
4.节能任务繁重,年均节能率必须达到4~5%以上
在能源供应总量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节约是解决供需不平衡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在我们建议的能源需求方案中,已经考虑了节能的因素,中国“九五”节能目标是,2000年全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费量降到1.82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为4.83%,年均节能量为7458万吨标准煤。按此要求计算,200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应控制在15.5亿吨标准煤以下,“九五”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49。 若进一步要求在不增加能源消费量的情况下,达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9%,年均节能率必须为5.70%,年均节能量8897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10。 这是在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没有达到过的,节能的任务相当艰巨。
为了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应从增加国内能源生产、尽力节约能源和扩大国际能源贸易等方面共同努力。
三、2001~2010年的能源供需平衡设想
《纲要》对2001~2010年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能源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和消费结构得到改善”的要求,但没有规定具体的产量目标。在能源需求方面,有关部门对后10年能源需求量测算的结果,201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为20.4~22.4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需求量将超过19.5亿吨,石油需求量2.8亿吨。 我们根据对“九五”时期能源发展状况的分析,提出到2010年中国能源供需平衡的设想(见表5)。
1.能源生产结构将有所改善,煤炭的比例降到70%
从总体情况看,后10年中国能源工业将继续快速增长。根据需要和可能,经测算,到2010年,原煤产量应达到20亿吨,原油产量争取为1.80亿吨,天然气900亿立方米,水电4808亿千瓦小时,核电1000 亿千瓦小时;能源生产总量20.36亿吨标准煤,其构成大致为:原煤70.2%, 原油12.6%,天然气5.9%,水电9.4%;核电1.9%; 电力工业也将有相应的发展。中国2010年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的比例有所下降,这是由于“九五”期间增大对能源工业投入所形成的生产能力在此阶段开始发挥作用,石油天然气工业稳步发展,天然气产量增幅较大,水能资源(按电量计算)的开发程度达到25%,天然气和水电在能源总量中的比例明显提高。
表5 中国2010年能源和电力供需平衡简表
能源生产 能源消费
项目单位生产量
构成(%) 消费量 构成(%)
能源总量 万吨标煤 203550
100.0214265
100.0
煤炭 万吨
20000070.219500065.0
石油 万吨1800012.6 2800018.7
天然气 亿立方米900 5.9
900 5.6
水电亿千瓦时
4808 9.4 4808 8.9
核电亿千瓦时
1000 1.9 1000 1.8
发电总量 亿千瓦时 25000 25000
能源净进口量 万吨标煤10714
石油净进口万吨10000
煤炭净出口万吨-5000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171208
万元产值能耗 吨标准煤 1.25
万元产值电耗 千瓦小时 1460
2001~2010
年均节能率
% 3.65
年均节能量万吨标煤 7063
年均节电率
% 1.13
年均节电量亿千瓦时 223
能源 0.427
0.454
电力 0.832
0.832
注: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产值能耗均按1995年可比价格计算。
2.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要求节能率3.65%
2001~2010年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8%的要求,预计2010年的能源需求总量在20亿吨标准煤;后10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54,仍需保持较高的节能率,年均为3.65%,年均节能量7063万吨标准煤。电力消费量为25000 亿千瓦小时,弹性系数为0.832。
3.能源供需平衡结果,2010年需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约1亿吨
从2010年能源生产和需求的状况看,供需的矛盾依然存在,国内能源的供应缺口量为10714万吨标准煤。 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和市场,特别要多方位地充分利用国际石油资源,来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的短缺,测算到2010年需要净进口石油约1亿吨。
四、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建议
从上面对能源供需平衡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今后15年的能源供应形势依然是严峻的。根据能源供需平衡的要求,我们建议对今后15年中国能源发展规划作必要的修订。为适应和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国内资源和生产能力,增加能源产量
从挖掘能源资源和生产能力的潜力分析,中国适当增加能源产量是有可能的。为此,建议今后1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目标为:2000年15亿吨标准煤,2010年20.4亿吨标准煤。
中国“六五”、“七五”和“八五”时期能源生产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06%、3.97%和4.42%,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分别为0.556、0.505和0.368;15年平均的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长率为4.81%,能源生产弹性系数为0.473。 而《纲要》安排的“九五”时期能源生产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72%,能源生产弹性系数0.215, 这样的增长速度难以适应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要求。
中国的油、气资源是丰富的。但从经济实力和现有石油勘探装备水平分析,近期要大幅度增加石油的探明储量和产量是困难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增加油气的探明储量,提高储采比,以确保油气增产有足够的后备工业储量。但是,根据需要和可能,2000年的原油产量应尽可能安排在1.6~1.65亿吨, 即比《纲要》确定的目标增产原油500 ~1000万吨;2010年的原油产量应争取达到1.8亿吨。
近几年对天然气资源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所取的成果表明,中国天然气(包括油成气和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纲要》确定的2000年天然气生产目标为250亿立方米,是可行的。与此同时,我们建议在增加天然气资源的可采储量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特别要重视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力争到201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超过800~900亿立方米。这应该列为弥补石油产量不足,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的重要对策之一。
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至1995年底,已开发利用的水电站装机容量为5170万千瓦(当年水力发电量1906亿千瓦小时),按电量计算,仅占可开发水能资源量的9.91%。今后15年,中国水电建设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建设方针上要实行大中小结合,高低水头电站结合,干支流结合,梯级开发,综合利用。到2010年,水能资源开发程度应超过25%,可发电量达到4808亿千瓦小时。
中国核电建设正在起步发展,浙江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两座90万千瓦核电站已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投入运行,核电总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1995年核电量为128亿千瓦小时,预计到2010年核电量可超过150亿千瓦小时。 发展核电是解决中国沿海经济发达而能源资源短缺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秦山核电站第二期工程两个60万千瓦机组已在1996年开工建设,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已开工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核电站,都要按进度确保建设任务的完成,力争到2010年核电总量超过1000亿千瓦小时。
综合上述,原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的生产量合计,到2000年,为3.62亿吨标准煤,仅占能源需求量(15.5亿吨标准煤)的23.3%;到2010年,为6.07亿吨标准煤,仅占能源需求量(21.4 亿吨标准煤)的28.4%。因此,今后15年中国增加能源产量的基础仍然在煤炭。“八五”煤炭生产量,从1990年的10.80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3.61亿吨,年均增长率4.74%,年均增加量5622万吨。而《纲要》安排2000年的煤炭生产量为14亿吨,“九五”时期年均增长率仅为1.62%,年均增加量只有2160万吨,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必须加快煤炭工业的发展,增加煤炭产量。
根据有关部门所作的预测,今后15年内,中国煤炭工业能够适应和保证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煤炭需求量,2000年在15.2~16.2亿吨,2010年大致为19~20亿吨。只要措施得当,煤炭生产量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要。为了确保煤炭消费和出口增长的需要,我们建议原煤生产量按高限安排,即2000年为16亿吨,2010年达到20亿吨。这一安排可使煤炭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例,由1995年和2000年的75~76%下降到2010年的70%,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的基本格局难以根本改变。煤炭是中国唯一可以依赖的能源,为了满足能源总量的需求,要确保原煤的年均增加量达到4780万吨,必须对煤炭工业的发展采取鼓励政策。从煤炭产量增长的组成来分析,地方煤矿的发展对确保达到煤炭产量目标,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必须积极开发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和市场,扩大石油进口
在由于资源、资金和技术等因素影响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生产能力的扩大的情况下,中国将积极在国际能源市场寻找解决国内能源供不应求问题的出路。根据能源供需平衡的要求,中国到2000年需要净进口石油5000万吨;与此同时,为了平衡外汇和发挥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应安排净出口煤炭3000万吨。到2010年,需要净进口石油10000万吨; 净出口煤炭5000万吨。根据国家计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对石油进口问题的研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进口原油的国际条件是良好的,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首先,国际原油贸易资源充裕。主要因素是:(1 )世界石油剩余可采资源量仍相当可观,约有1369亿吨,可供开采45年左右,提高开采强度的潜力也较大;(2)世界原油年产量现已近30亿吨, 其中贸易量13.5亿吨,占产量的45%。主要出口的OPEC诸国原油出口量近10亿吨,占贸易量的75%;石油资源及其开采状况尤好,可采资源量1058亿吨,可采期高达85年;(3)近年世界许多地方出现的探油、 采油热和OPEC国家采取的增产措施,以及俄国等国石油生产和出口的恢复,都将提供一批新的原油生产能力。预测到2000年世界原油生产量将达36亿吨,贸易资源量在16亿吨以上。届时,中国原油进口量仅占世界贸易量的2.5%,进口量远小于美国和日本,也小于意、法、德诸国。因此,中国原油进口对于世界原油市场的影响是不大的。
其次,国际原油价格比较稳定。在国际油价的动向方面,比较普遍的分析认为,在90年代后期,由于供应量比较充裕,OPEC国家贸易政策与限产机制弱化,原油价格仍将与过去10年的情况一样,是一个在低价中稍升的波动趋势,而不致发生突发暴涨。据预测,2000年的国际原油价格将从目前的每桶21~23美元,上升到每桶25 ~30 美元(折为每吨183~219美元)。这个油价的货币面值虽较1987 ~1993 年油价高出近70%,但仍低于1980~1986年平均油价的25%。这个价格水平,对中国来说,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再次,进口原油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从外汇支付能力来分析, 到2000年,全国净进口原油5000万吨,按预测的价格每吨220美元计算, 需外汇110亿美元。届时,中国外汇的年收入估计将由目前的1000 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以上,进口原油所需外汇仅占5%。1990年, 美国和日本进口原油所付外汇占外汇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和11%。因此,中国进口原油所需外汇,应是能承受、有能力支付的。
从进口原油所需的费用与国内开发生产原油的成本来分析,中国增产原油的希望是西部油田,其开采成本可能高于国际油价。中国每吨原油生产能力的总投资,按西部油田年产4000万吨计算,约需1136亿元,折合为134亿美元(按1美元为8.5元计),每吨为334美元。中国西部油田增产每吨原油的投资,大约要比东部主要产油区高出1倍, 比全OPEC平均高出1/3,比中东OPEC平均高出1倍多。每吨基建投资大, 必然会增加原油的生产成本。可以推测,中国西部油田的原油生产成本将高于国际价格。因此,从经济上看,从国际上进口原油比之国内开发生产,可以省些钱,是合算的。
当然,中国进口原油不可避免会遇到某些风险。进口原油的风险主要是,原油进口的量是否稳定和有保证;油价是否稳定,在发生突发事件造成损害时,能否对付和承受。我们研究分析认为,在90年代后期国际市场原油供给充裕并与油价波动不致引发“危机”的情况下, 中国2000年对于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仍然大大低于美、日、德、意、法等发达国家。同时,自70年代以来,世界已经历几次石油危机,石油进口国采取增强适应能力与防范危机的措施办法,可供中国借鉴。因此,只要我们及时把握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是可以增强应付进口原油的风险能力的。
另一方面,应该指出,为了控制和减少进口原油和成品油总量,从长远观点来看,中国应该采取石油进口替代战略,包括增加本国石油产量,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资源,以煤、水电和新能源替代石油和节约石油等。这些战略应该尽快的研究。
3.必须落实各项节能措施,降低单位消耗,减少能源消费量
“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是《纲要》提出的要求,也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长期战略方针和任务。根据能源供应的情况,到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1995年5.76万亿元的基础上将超过17万亿元,从测算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16来分析, 在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只有42%是靠增加能源开发和供应取得的,58%必须依靠节能来解决。由此可见,节约能源实际上起着主要作用。因此,大力节能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突破口,同时要把广义节能放在战略的重点地位。这丝毫不否认能源生产的重要性。中国能源发展应该走以提高能源经济效率为主的发展道路,一是要大力发展能源生产;二是在不断增加能源供应量的基础上厉行能源节约。能源经济效率争取到2010年提高到8000元/吨,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1.25吨标准煤以下(以上均按1995年价格计算)。根据节能目标的要求,“九五”期间的年均节能量为7458万吨标准煤,后10年也将需要年均7063万吨标准煤。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动员各行各业和全国人民的力量,长期坚持“全面节约”的战略方针才能完成。要强调广义节能,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节约各种经常性消耗物资,节约不必要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减少人口增长,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广义节能的重点是不断降低工业部门的单位产品能耗,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此外,能源转化、能源运输、能源科技、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也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总之,解决今后15年中国能源供需平衡的问题,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需要从增产节约和扩大国际贸易等方面共同努力,而这又需要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大量投入才能完成的。与此同时,还需要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上下功夫。
标签:年均增长率论文; 原油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能源论文; 原油投资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中国水电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原油分析论文;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中国煤炭论文; 标准煤论文; 电力论文; 国家核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