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 金昌 733299)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397-01
天祝县地处我国西北部,号称“河西走廊”的咽喉。全县19个乡镇,176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7149.8平方公里,多数高原草甸草原,适于畜牧业发展,是我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全县牛存栏数10.7万头,羊存栏数43.5万头,全县人口23.14万,以汉、藏蒙等16个民族。牧区以藏族聚居地,面积大、人口少,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境内群山重叠,草原连片,平均海拔2040~4874米之间,高寒缺氧,日照强、气候干旱。天祝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与大量牧养的家畜群共同构成了囊型包虫病在我县存在与传播流行的有利条件,现将近几年包虫病在我县的流行及防治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1.人群流行状况
我县包虫病防治工作基础薄弱,起步较晚,于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重大公共卫生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在我县实施以来,包虫病流行状况才有所全面细致的了解,据统计2007年—2015年9年的时间,共筛查共203368人,包虫病病例931例,平均患病率为0.55%,其中药物治疗776例、接受外科治疗的包虫病病例155例,病例遍布全县18个乡镇。近年来,我县陆续对所有乡镇重点人群应用B超技术进行普查。如表1所示,2007年—2015年B超普查共20万余人,患病率0.46%,成逐年下降趋势。据参考资料显示,天祝县受包虫病危害最重的民族是汉族和藏族同胞,汉族感染患病水平显著高于居住同一地区的藏族[1]。值得关注的是我县少年儿童的包虫病感染率处较高水平,据调查2007年—2009年我县对8~12岁2335名学生进行血清学监测,检出阳性69份,平均患病率为2.96%[1]。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包虫病在我县流行现状疫有所缓解。由于受地理环境、人力、物力等诸多条件的制约,仅用B超作腹部检查及血清学监测,无法了解其它组织器官的包虫病发病状况,大大存在漏检、误诊等情况,目前患病率肯定低于实际患病水平。
2.家畜感染状况
自2007年至2015年以来,我县每年对辖区内所有定点屠宰场,屠宰羊群进行细粒刺球绦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共检查羊6255只,平均感染率为3.73%。如表2所示,感染率明显成下降趋势。此外,我县有较大的马、牛群,这些家畜都是细粒刺球绦虫感染潜在的中间宿主,迄今尚未见有关报道,应引起重视。
3.家犬细粒刺球绦虫感染状况
家犬是细粒刺球绦虫重要的终末宿主动物,在包虫病流行病学和动物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表3所示,共调查17410只家,感染1657只,细粒刺球绦虫平均感染率为9.52%。各乡镇均均有流行,据估计全县有家犬1.5万余只,牧业区平均每户2~3只,数量之多,对人畜危害之大,令人生畏。目前牧羊犬仍处于无限制的繁育状态,在牧区无主犬到处可见,其实藏族聚居地区,无主犬成灾。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以犬为宠的现象越来月普遍,这就有可能造成疫情的扩大蔓延。重视和开展对城镇犬的调查和检疫显得极其重要。有必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论证它们在包虫病流行病学上的地位与作业,以指导防制计划的制定。
4.讨论
自2007年以来,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包虫病防治项目在我县实施以来,按项目方案的要求,我县对包虫病防治工作做了很大的努力,每年对包虫病流行比较严重的乡镇进行B超普查,确诊患者进行免费就诊。为切断传染源对辖区内所有的家犬及无主犬实行月月投药驱虫。并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文艺专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广大农牧民朋友关于包虫病防治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包虫病患病人数成逐年下降趋势,为我县今后包虫病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包虫病作为我国是流行于西部和北部牧区的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想得以控制:一、加大政府经费投入,二、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特别农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三、加强医疗就治水平,四、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主预防疾病知识知晓率。五、促进中医中药在包虫病防治领域发挥更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寿青,方春,张聘年,等,2007-2009年甘肃天祝县包虫病监测结果分析.地方病通报,2010年第25卷第2期.
论文作者:种宝林,李玉花,张秀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虫病论文; 我县论文; 绦虫论文; 细粒论文; 藏族论文; 全县论文; 牧区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