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应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_礼仪规范论文

礼仪教育应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_礼仪规范论文

礼仪教育应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容忽视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礼仪论文,环节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礼仪”是世界各国民族文化交融的精髓,理当成为我国高校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必修课程

“不学礼无以立”,人类循礼,渊远流长。早在狩猎时代,人们为了表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让对方感到自己没有恶意而摊开双手,之后演变成了握手礼;为了表示对对方的畏惧与自己的虚弱,愿以低头俯身的姿势面向对方,后来成为了表示尊重对方的鞠躬礼。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周礼》、《仪礼》、《礼记》等礼仪专著问世。尤其是儒家“以礼治国”的主张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崇尚,并根据自己统治的需要,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稳定了当时社会秩序,终于使中国成了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外国历史上,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Etiquette”, 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众所周知,从古至今,法庭为了保证审判的公正,总是安排得既庄严肃穆,又戒备森严;所有进入法庭的人员必须严格地遵守法庭纪律。后来,人们感到不仅是在法庭上,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也应遵守一定的规矩和准则,才能保证文明社会得以正常的维系和发展。于是,当“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 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进而,由于人类社会产生了阶段,建立了国家,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迫切需要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于是国际礼仪应运而生。在中国的古代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准则,演变至今成为了各国使节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国际惯例。在欧洲,古希腊有“优遇外侨”的制度。古罗马有“礼待客卿法”等等,都对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深入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各国,人们都为礼仪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当今世界通行的国际礼仪更可谓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的集萃和精髓,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运用和探索的文化宝库,故它理当成为我国高校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必修课程。

二、礼仪规范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对培养大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人说得好:“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是国家安定的前提,其含义和意义是多层次的,它包含有礼貌、礼节与礼仪,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

礼貌,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体现着时代的风格与道德品质。其核心是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礼貌通常表现为概念性用语,如评价某人尊敬长辈、团结同志、待人和气等。

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问候、祝愿、致意、致谢、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例如:俩人见面互道安好;男女交往,男士非常注意女士优先的原则;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位等等行为举止就是注重礼貌,遵守礼节的表现。日常社会交往中,注重礼节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隆重的正式场合,人们则必须遵守礼仪。

礼仪,是指在较大、较隆重的场合,为表示礼貌和尊重所举行的礼宾仪式。通常是指国家政府机构或人民团体在正式的内外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种行为、语言的规范。即是对不同规格的宾客实施不同的、必要的礼仪形式或称礼仪活动。礼仪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宾客的迎送、会见、宴请、参观、会谈、文娱活动等等具体事宜的日程安排。事实上,各国各地区的礼仪形式受其历史、风俗、宗教以及潮流等因素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例如:俄罗斯欢迎贵宾的隆重仪式是让美丽的姑娘呈上面包和盐让贵宾品尝;日本人是以“茶道”表示对宾客尊敬;我国的藏族同胞则是以洁白的哈达献给尊贵的来宾。作为涉外工作人员无论到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应对该国、该地区的礼俗有所认同,做到“入乡随俗,入境问禁。”才可能增强自信心,顺利完成企业和国家托付的重任。

从上可见,礼仪是礼貌、礼节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维系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纽带,学习礼仪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归结起来大致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学习礼仪有助于人际间的交往,使人们和睦相处。例如,学会运用日常交往中最重要的两句客气话“请”和“谢谢”,可以每天为人们减少许多的烦恼。原因之一就在于“请”可以把命令的口气换成一种请求口气,“谢谢”则可以表达赞赏之情,它们能使人感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更加自觉、愉快地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其次,学习礼仪有助于人们增强自信心,自如地工作和生活。例如,在晚宴上,如果我们知道怎样使用餐具,懂得何时该进餐,何时该离席,何时该做自我介绍,何时该与人握手等等,就会感到从容不迫、轻松自如。否则,喝汤时发生响声、没事时玩弄刀叉、拭汗误用餐巾、握手时不分先后等,就会被人视为不懂礼貌、不讲礼节之辈,不仅自己尴尬,还有可能辱没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名,还会丢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脸。

其三,学习礼仪有助于人们注重仪表,受人欢迎和尊重。试想,一个公关人员穿牛仔裤或超短裙赴晚宴,并在餐桌上狼吞虎咽发出怪声,或在公众场合随地吐痰、言行粗鲁,肯定是不会受到欢迎的。相反,人们若能明确社交宗旨,适时选择服饰,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一定会受到普遍的欢迎和好评。

其四,学习礼仪有助于人们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习俗,为国家和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现在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信奉宗教,尤其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如果我们注重各民族的宗教禁忌礼仪,就一定能在内外各项工作交往中赢得信任、获得成功。

最后,学习礼仪还有助于人们重视礼宾工作,自觉遵守涉外工作的基本原则,维护国家和自身的尊严。“以礼待人”是有原则的,尤其是在对外交往中必须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礼尚往来”的对等原则、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原则。现在,我们的一些公关人员“官本位”的思想还很严重,总是对当官的或负责人另眼相待,结果,在迎接外宾时出现了不少失误。如果我们熟知涉外礼仪和外交准则,就不会做出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来。

总而言之,礼仪的含义和意义是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它包含着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礼貌、礼节、礼仪和涉外交往中应明确的基本原则、国际惯例,以及各国法律知识、国际常识等等。学习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们扩大知识面,培养高雅的气质,还有助于大学生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在未来的内外交往中,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尊严与世界的和平,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礼仪是大学生们步入社会的指南,加强礼仪教育应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们求学礼仪知识的愿望难能可贵,应加以正确引导。

众所周知,自“文化大革命”以来,传统的礼教受到猛烈地冲击,已为人们回避多时,以至新一代的大学生中守礼而不知礼、无礼且自以为荣的大有人在,屡禁不止的桌面文学、墙上文学就是一个佐证。然而,虽然不知礼,大学生们却能凭借多年的知识功底,判断出那些是实用的知识和必备的修养。的确,“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当今已在各发达国家应验,比如,在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日本,许多大的企业认为,雇员的礼仪和教养如何,关系到生意的兴衰和机构的存亡。他们说,一个受过训练、彬彬有礼的员工,一定会赢得顾客的欢迎,对公司的经营乃至发展至关重要。故每逢春季,即将踏上社会的莘莘学子们,致使各类礼仪学校和训练班爆满,且学费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日本航空公司举办的仪态训练学校,每天学费高达20万日元,但入学者仍络绎不绝。可见,如今在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中国,大学生们要生存、要施展自己的抱负,若不认真学习做人的礼节和规矩,同样也是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因此,我们应努力将各种“美德”,诸如:竞争、协调、忠恕、爱国、守纪等等融入礼仪教学之中,以满足大学生们求学礼仪知识的渴望,引导他们走上自觉成才的健康之路。

(二)爱国志士明礼守纪的动人事迹可有效地激励大学生们崇尚礼仪、追求真理。

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为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具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是我们的“民族之魂”。纵观中国古今的仁人志士们,象孔子、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等,无不是令世人敬仰的崇尚礼仪、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典范。因此,我们的礼仪教育,尤其是涉外礼仪教育,一定要在坚持独立自主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以爱国志士明礼守纪为榜样,教育大学生们既应具有爱国主义的精神,又应具有国际主义的胸怀,认真做到“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在未来国际交往中,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赢得更多的尊严和利益。

(三)在美学基础上展开示范与演练是深受大学生们欢迎的礼仪教学方式。

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段脍炙人口的台词:“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止!在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就从美学的意义上揭示了,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二、三百万年、付出了无数劳动和生命的人类,在千般姿态、万种风情的大自然中是集自然美与社会美、内容美与形式美为一体的美中精品。的确,在人的身上,不仅可以看到皎好的容貌、矫健的体态,还可以感受到闪耀着的高度智慧和崇高品格。而礼仪正是通过仪表、仪态、仪式来揭示人的内在品德和修养的,因此,我们的礼仪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以学识为基础、以长远为目标、以公众为对象、以美誉为目标、以自觉为桥梁、以灵活为原则、以真诚为信条,不断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并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按照规范化的示范进行认真演练,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人美心善、秀外慧中的优秀人才。

(四)联系实际精心设计考题可有效地测试大学生们的礼仪素质,使他们在应试中受到启发、得到锻炼。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礼仪教学的实践性和直观性决定了它必须实行集讲解与示范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并使学生在应试中受到启发、得到锻炼,因此,礼仪教师在认真备课教学的同时,还应联系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所在高校的性质及具体环境,精心设计既具有基础综合,又具有演练创意的考题,以准确地测试学生们礼仪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礼仪的能力。例如,请学生联系切身体会谈谈学习礼仪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为校园的某一特定场所构思一块富有哲理且符合礼仪规范的警示牌;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既富有时代特征又具有个性风格的社交名片;布置实景、准备实物,请学生上台接受言谈举止、礼仪服务的面试;为迎香港回归设计一场大型庆祝活动,等等。通过一系列不断变幻的测试方法,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中的确蕴藏极大的潜力:他们有的举止优雅、应答如流,有的风度翩翩、彬彬有礼,有的谈吐不俗、装饰得体,有的机智灵活、幽默风趣,有的思维严密、设计合理,有的富于想象、构思独特,有的服务周到、微笑可人……,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素质,难怪有的同学直言,通过一学期的礼仪学习和紧张的面试后仿佛发现了一个崭新的自我,即:一个面对竞争和挑战,充满自信的年轻有为的大学生。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新一代的大学生可塑性是极强的,通过礼仪培训,他们不仅能获得展示专业知识才能的良好机遇,还可以成为大有希望的高级公关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与测试方法,使大学生们切实掌握礼仪知识与技能,不失为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标签:;  ;  ;  ;  ;  

礼仪教育应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_礼仪规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