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长敏[1]2003年在《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价值创造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和基本目的,是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但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几乎包括企业运作的所有层面。本文首先论证了企业目标的核心是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价值创造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企业的价值源泉(顾客的需求)入手,选择策略来高效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当企业的现有资源、能力不足时,通过什么途径弥补资源、能力上的缺口。价值创造的实现过程,通过价值创造系统的分析来较为完整的体现。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首先提出问题,指出企业在新形势下为迎接挑战,应该改变价值创造的方式、方法;然后,提出本文的切入点,即分析思路和框架;之后是本文所涉及到的重要概念的解析。 第二部分:价值创造系统的分析,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战略选择中指出战略形成通常所考虑的四要素限制了企业的战略选择空间,思考的转换可以拓宽企业的选择范围。随后是对企业价值创造系统的论述,即价值转移、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控制、价值创造的基石——企业的资源及结构、能力。 第叁部分: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障碍、机制和方式。价值创造驱动因素因各企业而异,本文选取智力资本和行业定位作为分析的重点;价值创造的障碍从叁个层面展开分析,利益相关者之间、部门之间和个人;机制的探讨本文主要涉及叁个方面,沟通机制、激励与监督机制、资源和能力的整合机制;最后是对价值创造方式的分析。 第四部分价值创造的分析工具: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价值链、虚拟价值链、供应链、价值网和工具的整合。 第五部分价值创造的评估:分析了利润、自由现金流等财务指标,EVA,平衡记分卡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在结束语部分进行了本文简要的归纳,并指出本文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薛绯[2]2013年在《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迅速增多,企业预算管理面临的竞争环境也越来越呈现出动态复杂多变的特征。特别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此后发生的欧债危机,对全世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新形式,也给企业财务运营带来极大的风险。战略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管理模式。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战略预算管理在促进整个经济活动和避免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以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金融与财务理论的发展,战略预算管理从最初只有计划、协调生产发展的功能,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经营机制,从而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位置。时至今日,经过从内容到形式的多次变革与创新以后,战略预算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逐渐完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中大多数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接受并坚持运用这一方法,在加强企业管理控制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己经成功地实行战略预算管理,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时间相对较晚,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相对迟缓,再加上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致使战略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还不普遍,企业财务风险依然不断,相关理论研究也相对落后,大多数关于战略预算管理的研究都是基于理论描述,从技术分析层面来展开对企业战略预算管理进行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在实践过程中,即使是实施了战略预算管理的企业,其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战略预算管理中许多理论认识与实务操作方面的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与澄清,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都有待改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从财务风险防范视角来展开对企业战略预算管理的评价与优化问题的研究,更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体系与优化研究,正是基于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全球金融危机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考察我国企业战略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实际情况,构建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理论体系,为企业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从财务风险防范角度出发,运用文献研读、理论研究、系统设计、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将企业战略环境与企业预算运营管理结合起来,首先系统总结了预算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文章将预算管理理论划分为成本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和战略预算管理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战略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国外围绕预算管理的概念、预算的代理行为、预算激励、预算对组织变革的影响、预算与战略的协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得了系列成果。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二个角度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预算管理研究现状、对传统预算管理的批判以及理论界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其次,文章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特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阐述了战略与预算管理的理论契合、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衔接步骤,提出了从财务风险防范角度来构建战略预算管理的意义,界定了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的概念,构建了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基本框架。文章结合现实背景,认为动态复杂多变是当前企业构建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背景,价值创造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目标,实时控制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需求,叁者之间相辅相成、内在联系,共成构成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系统的环境背景。第叁,文章运用博弈理论深入分析了战略预算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机理。文章认为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可以运用博弈分析工具来描述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深入分析战略预算编制、战略预算执行、战略预算监督以及不同信息状态下的战略预算管理状态,由此提出战略预算管理规避财务风险防的机理、手段和主要表现。第四、文章分析了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要素,构建了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体系,认为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体系主要由基本要素、发展要素和辅助要素叁部分组成,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预算流程,发展要素层次主要包括预算制度、预算组织及预算环境,辅助要素主要包括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及信息沟通。各要素在自我催化循环的同时,构成交叉催化循环,推动着战略预算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通过这种发展与完善过程中的实时反馈,优化了各要素之间的合作,推动了预算管理系统向着更高层次的循环发展,也达到了价值创造和风险防范的目的。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后,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相关数据,展开了对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体系的评价,得出不同要素在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要程度,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指导。为了进一步说明基于财务风险防范要素体系,文章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展开对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体系要素的评价,得出本文所构建成的要素体系尚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第五、文章结合前面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从战略预算目标、战略预算编制、战略预算执行、战略预算环节、战略预算过程、战略预算考评、战略预算环境六个方面来进一步优化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措施。最后通过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体系在HR公司的应用实例,以更系统的、更全局的眼光去看待企业战略预算管理问题,说明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实施预算管理的导向,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处于企业战略经营与管理控制的核心地位,对于提升企业预算效率、防范财务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1)将战略管理、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叁者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构建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企业战略预算管理基本框架,这一研究视角的选择在国内尚不多见。基于财务风险防范和战略管理视角对企业预算管理业绩的评价仍是当前一个具有探索性的重大问题。目前国内将战略预算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仅有的少量理论成果研究的层次也不深入。本文从财务风险防范这一视角,通过分析得出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有着理论上的契合关系,阐述了战略预算管理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机理,系统构建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理论框架,并展开对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系统的评价与优化研究,为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战略预算管理开僻了一个较新的研究视角。(2)在实务工作中,国内许多企业在预算管理实务工作中尚停留在传统的预算管理层面,构成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预算不科学不合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本文基于当前复杂动态多变的竞争环境出发,认为价值创造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目标,实时风险控制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需求,在研究过程中系统展开了对战略预算管理规避财务风险的机理的研究、展开了对战略预算管理的博弈分析、结合财务风险视角构建了战略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战略预算管理优化的具体对策建议,使得研究内容由传统的模糊概念和理论描述层面在进入技术分析与分解层面。(3)本文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博弈论展开对战略预算管理理论内涵的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实证数据、结合文献研读与德尔菲法构建了基于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展开了对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体系的评价、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HR公司由传统预算管理向战略预算管理的改进过程,在研究方法上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于江[3]2014年在《模块化组织核心企业财务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世界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新经济规则的形成,正在挑战企业原有的价值创造逻辑,财务管理受到重大挑战。面向未来,拥抱新经济,解放和发展财务理论,则是模块化组织财务管理的根本出路。在新经济条件下,模块化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向组织领域不断渗透,成为当今技术变迁和产业组织变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模块化组织的财务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研究新兴领域。相较其他中间性组织,模块化组织存在特殊的运行机制。从财务角度对模块化组织的财务战略框架展开讨论,探索新兴财务理论的进展,已变得非常必要和紧迫。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模块化组织核心企业的价值创造战略,以及技术创新背景下的公司财务战略变化。论文将战略研究的立足点置于模块化组织核心企业,这样有利于选择更高、更系统、更具典型意义的视角开展研究,铺陈论述。本文从财务管理的经济社会环境出发,构建模块化组织网络平台财务战略框架。论文重点研究模块化组织下的财务环境变化、模块化组织核心企业价值创造逻辑,分析财务管理活动本身的变化,以及探索公司财务战略的规划和选择等问题。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方法主要为完成本文研究的问题而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决定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公司财务战略和公司财务环境均不易量化,采取实例分析开展研究比较合适。本文主要采取规范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以IBM公司和Intel公司的模块化组织财务系统为实例,将该实例的引用贯穿于论文始终。基本研究思路是:财务环境变化一影响到财务管理原则和假设一进而财务管理目标需要适当调整→创建基于模块化网络平台开放式财务战略的理论框架。因此;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本文的主要内容由八个部分构成。第一章引言,陈述研究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思路等。第二章为文献述评,综述学术界关于模块化组织的研究进展,描述模块化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以及本文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第叁章为案例描述和基本观点的提出。该部分剖析了IBM公司和Intel公司模块化的案例,提出了论文的主要观点。案例的引用和分析贯穿论文的始终。第四章分析案例,探索模块化组织下的财务管理环境变化。分析模块化组织核心企业财务环境的特点、模块化组织产品研发及生产方式、企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价值创造逻辑的变化。第五章模块化组织核心企业财务管理边界的变革,讨论财务边界的解放问题。传统生产方式与模块化组织生产方式的财务战略模式和企业边界不同。模块化组织内部具备特定功能与结构的模块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价值网络,核心企业通过组织间治理和价值传导机制可以在企业间进行资源配置,产生了企业边界的新理论,引发基于新企业边界的财务战略选择。与此同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边界发生变化和调整。第六章为开放财务战略研究。具体分析和讨论了开放式财务战略与传统封闭式财务战略的区别、开放式财务战略的选择、实施和相关保障。该部分涉及模块化组织核心企业的财务战略特征、新兴资本配置方式、财务战略前瞻,以及财务战略规划和选择等理论见解。第七章研究模块化组织的平台财务战略。该战略是开放财务战略的重要模式之一。该章探讨了平台的资产属性和有条件开放性和多元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了平台网络外部性和双边定价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块化组织的平台框架,并进行了战略设计。平台具有资产性和半开放特征,其关键支撑因素是企业的技术能力,因此本章将支撑技术领先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设计纳入研究内容。技术领先的财务战略及其实施是模块化组织财务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第八章,结论与启示。该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五。第一,模块化组织的核心功能在于创造价值,模块化组织里的公司财务活动具有战略性质。以提供有形物质和服务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被以技术、信息和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为主的价值创造逻辑所取代。基于价值链的竞争逻辑正被基于价值网络的竞争合作逻辑所取代。第二,公司财务战略的内容随着企业边界的变化而得到进一步充实。网络经济的作用下,企业的产权、控制和能力边界出现背离,有形资源决定的物质边界正在被无形资源决定的能力边界取代。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边界应该延伸到以模块化组织为依托的控制边界。第叁,开放财务战略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财务基础和前提。模块化组织环境对企业财务货币、人力资源、机器设备、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资本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四,平台财务战略是开放财务战略的一种重要战略模式。平台是企业投入资源建立的一项虚拟资产,通过吸引其他主体运用该资产进行价值创造,从而实现价值做大化。平台具有资产性、有条件开放性和多元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的特征。第五,技术领先战略是模块化组织核心企业构建平台支撑的重要战略。技术领先财务战略本质是在企业异质要素资本配置过程优先配置技术资本的财务战略。战略的实施需要系统要素的联动支持。技术领先战略也是传统财务战略和新兴财务战略的融合。本文研究可能的贡献在于,(1)将模块化生产方式引入财务管理的研究;(2)对技术领先财务战略有进一步挖掘和理论推进,提出了开放财务战略构想; (3)提出了平台财务命题,对财务学研究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平台财务命题具有创新性和原创性。本文研究拓展了财务管理领域和财务工作边界,在研究财务理论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李永发[4]2015年在《面向实验创新的商业模式关键属性动态测评研究》文中指出商业模式创新已经纳入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同样的创意或技术经由两个不同的商业模式进入市场,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经济结果。任何企业都存在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好的模式利于价值创造和融资,不好的商业模式则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实验新的商业模式将新创意和新技术商业化。可见,分析商业模式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有些企业竞争优势不足,而有些企业却很成功。研究的问题是:如何面向实验创新,根据商业模式的关键属性,动态测评商业模式?到目前为止,此问题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实践的需要。问题提出源于叁个方面:①商业模式生成演化本质上是实验创新迭代的过程,充斥着风险和不确定性;②商业模式实验创新需要应对内外部的各种障碍风险,而能否克服障碍风险需要进一步探析商业模式的关键属性;③合理的进行商业模式动态测评,可澄清商业模式功能实现的真实状况,提升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可能性。为此,主要研究四个方面内容:①建构商业模式两阶段决策理论。基于价值理论,推导出商业模式的结构组件,以及商业模式对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从而描述商业模式决策阶段理论。②建构商业模式生成演化与实验创新理论。明确一个新商业模式生成、演化的阶段,描述每一个阶段的特征、风险与障碍,揭示实验创新贯穿于商业模式生成演化的全过程。③商业模式的关键属性与测评指标。识别一个高品质商业模式的总体属性和每一个组件的关键属性,并实证这些属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④商业模式动态测评方法、流程与结果诊断策略。商业模式描述了价值链中所涉及到的行为主体间的价值创造活动连接特点的关键要素,随着商业模式实验创新过程的推进,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呈现动态性变化,这将导致不同时点商业模式性质发生改变。因此,识别商业模式的属性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商业模式至关重要。可见,完整的测评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性、结构化和复杂的过程。主要贡献在于:①提出商业模式两阶段决策框架。这个决策框架将商业模式决策过程的四个元素,即战略前因、战略规划、商业模式和模式实施,整合成一张简图。战略前因是指影响战略规划的前提因素,包括环境背景、战略目标、初始资源与能力等因素。战略规划阐明了企业在一个竞争性、动态性的商业环境中实现整个商业目标的原则性计划;商业模式是怎样将战略规划落实于实践以及创造和获取经济价值的逻辑与蓝本;模式实施是基于一个具体的商业过程与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的实际执行活动与过程。一个正确的商业模式若不能很好的实施,也不能产生好的市场绩效。商业模式两阶段决策框架可用于商业模式设计、选择和与竞争者的模式博弈。通过这个框架有助于帮助企业选择恰当的商业模式竞争,从而获取可持续性竞争优势。②提出商业模式生成演化的四阶段理论。任何商业模式都是特定情境下企业做商业的特定逻辑。尽管作为模式的商业逻辑具有普适性,但移植、复制到新的情境中,若想成功,必须获得精微的调校和修正。作为一种类“公共资源”,特定商业模式并非完全透明,或许存在不为人知的“密闭”领域或组件,借鉴已有的商业模式必然需要实验创新。商业模式实验创新体现在商业模式生成演化全过程。分析商业模式实验创新,一定是基于商业模式生成演化的过程。因此,构建了一个具有四个阶段的商业模式生命周期模型。这四个阶段内在的逻辑是:蓝图模式→现实模式→调和模式→新蓝图模式等的循环迭代;而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在于:想出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将商业模式做出来→将商业模式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可持续生存。③识别出商业模式的关键属性。首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即FsQCA法确定高市场绩效与关键属性组合的因果关系,并探索不同寿命的企业获得高市场绩效的关键属性组合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一是可有利于解释为什么看起来结构完全不一样的商业模式都可以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二是为商业模式创新明晰了方向,追求比现有模式更有效、更实用、更有竞争优势的模式;叁是识别商业模式的关键属性,并依据关键属性的组合,对商业模式进行分类,这在商业模式类型学研究上是一个突破性尝试;四是最为重要的是,将商业模式关键属性与焦点企业的市场绩效做了一个桥接,即确定商业模式关键属性怎样组合,作为一个充分条件,可以确保获得高市场绩效;或者怎样的组合是焦点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④构建商业模式动态测评理论。通过FsQCA 2.0软件证实了商业模式的7个关键属性的确是引致企业获取高市场绩效的重要前因,而且商业模式不同阶段的企业获取高市场绩效的路径(即关键属性组合)是有差别的,直观揭示商业模式与焦点企业获取高市场绩效之间的规律。因此,识别出的若干商业模式成功路径,可以成为动态商业模式的依据。进一步,提供一个商业模式的测评标准,包括五个级别:极其可行、非常可行、一般可行、勉强可行和不可行,并对样本企业商业模式做出测评。最后,分析了商业模式不同发展阶段的测评重点。
张烁亮[5]2016年在《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中价值创造的属性动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平台型商业模式是指核心企业搭建多主体的平台,以及设计运营活动体系而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基本框架,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遵循新的行为逻辑来为利益相关者创造和传递价值的创新范式。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纷纷通过重塑商业模式来实现转型升级或跨界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产品或流程创新的一种替代或延伸,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或价值创造的源泉。本文旨在以平台型型商业模式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内在属性,并据此探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价值创造机理、价值创造之间的来源,路径及其内在逻辑。首先,本文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创造及平台型商业模式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为后续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其次,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分析了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的来源和主导逻辑,并对平台型的商业模式的内在属性作了适当的归纳总结;随后根据商业模式的内在属性特征,即新颖性(N)、锁定性(I)、互补性(C)、效率性(E),重点借助熊彼特创新、战略网络理论、企业资源观、平台经济学等理论基础探讨了NICE与价值创造间的关系及背后的作用机理,提出相应理论假设,假设认为NICE属性与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创造存在正向的推动作用;并且根据价值创造的来源到价值创造的结果梳理了一套关于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的概念框架。最后文章结合典型的平台型企业案例,对案例采用了扎根的分析方式,探讨了平台型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运作机理,并论证了平台型商业模式属性与价值创造的正向关系,归纳了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概念框架:动因→内在属性→理论(载体)→价值创造结果。研究表明:新颖性、锁定性、互补性、效率性4个方面都与平台型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存在正向关系,平台型企业在设计商业模式时应当关注新颖性、锁定性、互补性和效率性的四个内在属性,并且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通过改善它们来实现价值创造,并且可以其作为审视或创新商业模式的检验标准。更进一步的,在设计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过程中,可以适当从动因的角度着手,结合各个属性背后所影响的组织、运营等内容,对商业模式构成部分进行调整优化。
罗菲[6]2007年在《基于价值的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众所周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价值创造进行的,从企业战略开始到投资、技术和研发、生产、销售、财务活动、人力资源活动、企业文化等等一切都是为了价值增值。凡是能使企业价值增值的领域,都应该是公司管理层关注的焦点。但实际上,价值的概念是很抽象的,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管理能够更多地创造价值,可是到底价值是什么?从哪里来?如何去创造?又能够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衡量?基于价值的管理(Value-Based Management,VBM)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二十多年前,VBM首先出现在以北美为代表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以及理论研究领域中,随后这一管理命题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西方的研究进程相比,尽管中国目前在VBM的实践及研究领域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略显不足,其具体体现就是并没有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全的价值观念,仅个别公司从财务角度贯彻实施了基于价值的管理这一企业管理模式的某些方面,且评价手段较为单一。以此作为出发点,本文采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和实证分析为基础,以VBM理论的分析——VBM框架的构建——VBM在中国的实施为主线,对基于价值的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考察。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思路,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本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各部分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做前期铺垫。第二部分,有关VBM的历史回顾。回顾以价值作为出发点或者重点进行管理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早在两个世纪之前已经开始出现。基于价值管理的发展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当企业规模较小,外部金融及市场环境比较简单时,对于基于价值的管理重点不显突出。而此时的价值也并不是指股东的价值,而是业主的价值;实际上在这些阶段,“价值”是非常模糊的,直到企业的规模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其筹资、投资以及经营方式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尤其是在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后,企业对价值,尤其股东的价值就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此时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VBM。另外,在这部分中,笔者还对目前国外及我国VBM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归纳了目前国外和我国比较提倡的VBM模式以及在公司中的具体应用,例如麦肯锡管理模式、德勤管理模式、阿尔弗雷德拉帕波特管理模式、加利·阿什瓦斯模式以及我国学者提出的汤谷良,林长泉管理模式、彭纯军,王惠芬管理模式、彭晓峰,何瑛管理模式、王平心,吴清华管理模式等,这些都为构建本文中的VBM框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第叁部分,VBM的有关理论。要想构建合理的VBM,必须理解掌握VBM的相关理论。首先,笔者对VBM的支持理论,包括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及平衡计分卡等等进行了梳理。然后对VBM的含义、特征及运用VBM的意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虽然VBM已经在国外实施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实际上目前理论界对它的含义以及侧重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而这对构建合理适用的VBM框架无疑是一个障碍。在综合分析各界学者对VBM含义归纳的基础上,笔者认为,VBM应该是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的最终目标,在公司的计划、预测、决策等各项活动中,遵循以提高股东价值为出发点,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全面实施的一种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本部分中对VBM含义、特征、运用意义的描述,为下一部分VBM框架的构建及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部分,建立并实施VBM框架下的企业管理体系。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笔者着重笔墨构建了VBM的基本框架,即从目标选择出发,在确定合适的价值基础上,通过确定价值的驱动因素,贯彻执行基于价值管理的战略决策,并全面实施VBM,最后对业绩进行评价。针对目前企业目标到底是应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还是股东价值最大的争论,笔者认为,应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股东才是企业最终的所有者;但即使为追求股东价值的最大,也不能忽略所有的其他因素,因此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期权价值基础会给股东带来更大的利益。确定价值的驱动要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明确到底什么因素才能够增加价值,什么因素会对价值有所损害,才能最终达到价值增加的目的。但是,仅仅明确价值的驱动要素是不够的,基于价值的管理必须通过决策发挥作用,在VBM框架下,战略决策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将价值与决策过程紧密地融为一体,使企业的各项活动在价值的统一目标下结盟,充分发挥决策的有效性。而VBM的成功实施需要强调对几项关键因素的管理,即高级管理层的领导及承诺、与管理过程相适应、教育及培训、沟通、时间范围及任务顺序以及支持者,包括内容支持者及程序支持者。最后,要对管理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因此笔者论述了VBM框架下的业绩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其中还对评价指标分为了财务性指标与非财务性指标两大类分别进行论述。第五部分,VBM在中国的实施。在本部分中,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对VBM在我国的实施进行了研究。由于VBM对传统的财务管理以及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挑战,因此笔者对VBM在我国实施时的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包括强化财务管理,树立企业价值观念、获取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运用财务技术,进行财务资源的平衡管理以及完善业绩评价制度,落实风险责任制等,并在文章最后重申了实施VBM应强调的问题。
何勇军[7]2007年在《无形资产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一项资产,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专有技术、品牌商标、人员素质、企业声誉、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是难以被其他企业复制的稀缺资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企业创造高附加价值的核心竞争能力。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资产,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整体的价值中也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构建核心竞争力,源源不断创造企业价值并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环境下,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体系中的核心,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那么,无形资产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财务战略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首先在第3部分从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无形资产对财务战略的影响,由此本文建立了一个无形资产对企业财务战略影响的基本分析框架。然后,围绕这一基本分析框架展开详细论述。接着本文在第4部分紧呈第3部分的分析,探讨了无形资产在企业财务战略中的运用,即将无形资产引入到了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中。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在财务战略的内容选择中的运用,即在筹集、投资、分配战略中的运用;第二,在财务战略的制定程序中的运用,即财务战略决策、财务战略实施以及财务战略评价叁个阶段,引入无形资产这个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在本文的第5部分,以四川长虹的财务战略选择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了无形资产是成功的财务战略制定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我国60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案例进行了延伸思考,总结了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并提出了无形资产在企业财务战略运用中的建议。
吕晓宁[8]2008年在《价值创造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战略管理理念及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将企业战略管理思想融入财务管理而形成的财务战略管理理论,无疑成为传统财务管理顺应潮流的重大突破。对于企业来说,持续的价值创造对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才是最重要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实行对财务战略决策、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综合运用价值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等理论,基于价值创造拓宽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视野,致力于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促进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财务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在对企业价值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价值创造型企业财务战略模型。首先,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研究方法界定了价值创造型财务战略管理的概念。选定企业总体价值的衡量指标——MVA,及价值创造的衡量方法——EVA,并针对EVA方法的缺点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其次,本文分别对EVA及传统指标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加入了EVA后的评价体系对企业价值的评价效果更为明显。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财务战略管理研究的关键环节,分别在财务战略制定和实施两个环节上开展专题了研究。在财务战略的制定上,以EVA和传统指标两个互补型变量为维度,选择了价值创造型财务战略的制定模型。在财务战略的实施上,本文构建了由目标层、桥梁层、运行层及支撑层组成实施框架,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核心价值驱动网络为桥梁,选择创值导向的预算、评价和激励为循环运行环节,以信息系统、公共信息宣传及企业文化等作为支撑。最后,文章指出价值导向的财务战略模式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坚信: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价值导向型财务战略管理理论问题的探索必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胡秋艳[9]2015年在《基于价值链重构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认为在企业所经历的众多竞争的实践活动中,商业模式是一种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的这种观念得到了众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认可。正如彼得·德鲁克认为的: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变成了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即企业的竞争表现为拥有可持续竞争性的商业模式。企业管理者察觉到企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的、更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机遇。基于商业模式和价值链中都强调价值创造的逻辑并能够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这个观点,启发我们把价值链可以选择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商业模式创新。从价值链重构视角分析商业模式创新,能有效地为企业在互联经济时代实现新成长而提供新思路。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的意义、目的及方法,并梳理了国内和国外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有关文献。其次,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内及国外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从价值链和商业模式互动关系及价值链重构视角两个角度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利用典型案例分析,以海尔家电为例,研究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并分析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创新之处。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离不开商业模式创新。对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问题的探究,本文的结论是:从价值链和商业模式互动关系中,提出价值链创新、移向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控制价值链这叁条路径;从价值链重构角度,突出了基于市场定位、经营系统、盈利模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叁条路径。结合海尔的网络化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认为没有普适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实现动态适应下的成功,企业既要考虑到顾客,也要重视员工的作用,同时做到同其他利益相关者分享价值。
徐晔彪[10]2014年在《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路径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探索和研究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问题是增强理性认识,发挥竞争优势,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需要,是实现规模效益和汽车强国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构建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法,系统研究了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路径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评价,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构建一套基于EVA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体系,来提升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理论基础,包括企业价值、价值创造和EVA的概念和内涵,经济学视角的价值创造理论、管理学视角的价值创造理论、EVA价值创造理论和企业价值创造评估理论。(3)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包括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驱动机理、协同博弈机理和因素作用机理。(4)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路径,包括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生产经营管理、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和管理控制路径。(5)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管理模式,包括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战略管理、资本管理、技术管理模式。(6)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评价,包括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DEA模型、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并结合实际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创新点包括:(1)在经济学视角的价值创造理论、管理学视角的价值创造理论、EVA价值创造理论和企业价值创造评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基本理论框架,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分析理念。(2)通过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驱动机理、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协同博弈机理和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因素作用机理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分析,建立了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模型。(3)在系统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路径因果关系模型和路径反馈结构流模型,建立了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生产经营管理、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和管理控制价值创造路径并设计了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战略管理、资本管理和技术管理模式。(4)在传统DEA评价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建立了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评价的DEA模型及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思考[D]. 柳长敏. 东北财经大学. 2003
[2].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 薛绯. 东华大学. 2013
[3]. 模块化组织核心企业财务战略研究[D]. 于江. 中国海洋大学. 2014
[4]. 面向实验创新的商业模式关键属性动态测评研究[D]. 李永发. 东南大学. 2015
[5]. 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中价值创造的属性动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张烁亮. 重庆大学. 2016
[6]. 基于价值的管理研究[D]. 罗菲.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7]. 无形资产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研究[D]. 何勇军. 四川大学. 2007
[8]. 价值创造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D]. 吕晓宁. 江苏大学. 2008
[9]. 基于价值链重构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胡秋艳. 新疆财经大学. 2015
[10]. 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路径及评价研究[D]. 徐晔彪. 武汉理工大学. 2014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价值论文; 财务风险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商业模式创新论文; 企业价值最大化论文; 财务系统论文; 预算执行论文; 财务战略论文; 预算控制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模式论文; 预算调整论文; 战略实施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机理分析论文; 平台战略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全面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