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决策论文,应注意论文,几个问题论文,领导干部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科学决策的重要意义,确立科学决策的意识
科学决策是指按一定的科学程序和原则,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和方法,从多种预选方案中选择和实施方案的活动。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决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包括决策方法、信息分析的科学性等;二是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包括决策程序、决策机制的科学性等。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就是在领导者及其被领导者的参与下,对组织群体未来的行动目标、途径、对策等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一个领导者的决策职能履行得如何,是检验其领导水平、领导效果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凡决策都应做到科学正确,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以避免决策失误。因此,任何领导都必须对这一职能的原则、程序具有充分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的有效性,领导者要有效地实行领导,就必须科学地决策。
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迅速发展和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出现,科学决策日益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这是因为:
(一)领导干部的决策影响的时间长、范围广,稍有差错,就会产生重大失误。
(二)领导干部的决策通常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的部分环境或条件往往是不可知、不可控的,决策具有难以预测的风险性。
(三)领导干部的决策通常要综合政治、经济、科技、人员、文化等多种可变因素,决策具有不可避免的复杂性。
(四)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能,是例行性的,而特定情况下的决策是时不我待的,需要随机做出决策,这就会使领导的决策往往带有随机性。
(五)领导干部的决策是为了指导实践,发挥解决问题的作用,这就客观地要求领导干部的决策具有可操作性。
(六)领导干部的决策是主观意志和客观实际的统一,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和掌握的现实情况必然会影响决策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根据领导干部决策所具有的特点,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出发,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决策的意识,增强科学决策的职责,尽可能地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效益。
二、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
影响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领导自身的因素看:
(一)“唯上”引起失误。决策一般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相对较低层面的决策通常要以较高层面的决策为前提和依据,以确保较高层面的决策得到落实。但是,建立在单纯“上级”观念基础上产生的形式主义往往导致脱离实际的照搬照抄和盲目执行,不仅使本级的决策缺乏创造性,而且使本级决策既脱离上级的精神实质,又脱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造成决策不具有科学性,产生决策失误。
(二)专断引起失误。应当说,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充分发扬民主,依靠科学技术和决策者的知识、阅历、经验、直觉以及专家、群众的意见,才能做出科学决策。如果领导干部认为领导决策就是领导者自己拿主意、作决断,不重视发扬民主、不调查研究、不科学论证,单凭个人主观意愿和想象,武断‘拍板’,那就必然会由于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和掌握情况的局限性而导致决策失误。
(三)情绪引起失误。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热烈而健康的情绪与躁动和偏激的情绪对决策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领导干部凭着情绪决策,“跟着感觉走”,决策失误就在所难免。
(四)经验引起失误。经验决策是一种传统的决策方式,具有直观感知性、认识表面性、分析情况的非定量性的特点。在生产不发达、科学比较落后、事物发展变化缓慢的条件下,靠经验决策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之后,如果还继续沿用“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或者照搬书本经验的老框框、老办法,决策十有八九要失误。
(五)低能引起失误。领导干部决策,必然受其运用知识的能力、理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决断能力、直觉能力的影响。如果不能综合地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或者不能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理性思维能力,或者抓不住机遇而优柔寡断,或者不能运用既以多向性思考为特征,又注重事物整体性的直觉能力,即领导干部能力低下,也会引起决策失误。
从体制环境的因素看:
(一)目标不切实际引起失误。决策总是有目标指向的。但有些上级部门或领导,往往给较低层的决策者制定过高的指标,而下级决策者又不得不按这个目标要求进行决策,这就难免造成决策失误。
(二)过程不合程序引起失误。决策不能简单地“拍脑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一个客观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有特定的程序。但有的领导干部决策,不讲过程,不按程序,不调查研究、不科学论证、不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这样做出的决策大多要出现失误。
(三)责任不明确引起失误。领导干部决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也就是要向党、向国家、向人民负责。而现实生活中,由于领导干部的决策责任不明确,决策不承担政治和法律责任,又缺乏必要的监督,致使一些领导干部胡乱决策,引起决策失误。
(四)职能不转变引起失误。领导决策,必然是针对所管辖的范围来进行的。但由于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缓慢,仍然存在越位、越权管辖和决策的情况,而决策者对不管辖的地区、行业、单位的情况、规律、特点等不了解,只能盲目决策,这必然引起决策失误。
(五)信息不公开引起失误。科学决策不仅需要对事物作定性的判断,而且还需要定量的分析。但是,由于决策信息往往掌握在一些非决策的部门和个人手中,没有向决策者公开,决策者掌握的信息与决策需要的信息不对称,这可能引起决策失误。
三、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决策的基本程序。
决策过程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这是科学决策自身运动规律的体现。决策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位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决策实施三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又包含着一些具体的环节。领导者必须遵循决策的客观规律,认真抓好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
步骤一:确定目标。所谓确定目标,就是指领导者要对决策对象的发展方向作出规划。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以下环节。首先要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诊断和分析,确定问题的性质、范围和特点,并找到差距和原因。其次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差距,确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一环节上,要特别考虑目标的风险性和可控条件。再则必须以掌握大量信息作为发现问题和确定目标的基础,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必须及时、准确、完整。这样,对问题的诊断和目标的确定才可能是科学的、可靠的和可行的。
步骤二:制定方案。这一步是要从多方面寻找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决策的关键步骤,必须抓好以下环节,首先是轮廓设想,保证备选方案的多样性。要从粗线条的设想进入到多种具体方案的设想,防止人云亦云、随大流的社会性障碍和因循守旧的思想认识性障碍。其次要精心设计实施方案,注意对各种方案的现有条件和期望条件以及多种预测结果的综合评价。
步骤三:实施方案。这是对方案的执行、检验、反馈、完善和实现阶段。首先要编制实施计划,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妥善安排,对各种条件及相互职能作出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使之便于执行。其次要动员组织力量,充分发挥执行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要落实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要对责任范围作出明确规定,授予相应的权力,辅之以相应的奖惩办法。第四要监督检查,及时掌握进度,发现执行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以保证信息反馈回路的畅通无阻和监督职能的有效履行。第五要进行追踪决策,对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就可以对原方案进行追踪决策,或局部调整,或重大修正,或根本性改革。
(二)坚持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信息准全的原则。决策的最大困难并非在于对决策技术的掌握,而是在对主客观状态概率值的分析估计上。因此,获得尽可能多的情报信息就成为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关键。实践证明,只有掌握准确而全面的信息,并对之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比较、选择和分析,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
2.坚持可行性原则。任何决策都是为了能够实施的决策,能够实施的决策才具有可行性,这是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志。因而,领导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对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能力等主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与利弊,通过认真论证,周密审定和评估,确定其可行性,把需要与可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要特别防止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单方面地考虑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以及成功的机会或失败的风险,必须对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坚持对比优选的原则。对比优选既是科学决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任何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对多种方案对比选优的基础之上,若无对比,则无从选优。领导者在进行一些重大决策时,制定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具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否则,一旦失误将无法挽回或补救。
4.坚持集体决策的原则。集体决策既是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在科学决策中的应用和体现,又是发挥咨询参谋机构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决策的积极性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现代决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营造科学决策的体制环境:
1.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对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必须倡导讲真话、说实话、求实效的作风,形成追求真理的社会环境,使各级领导制定既是积极的,又是通过努力可以切实达成的决策目标,继而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为实行既定目标不懈奋斗。
2.坚持执行严格的决策程序。决策程序必须要用程序来控制。通常应按照界定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优选方案、审定批准、指导实施和反馈修订等程序严格操作,形成制度,规范进行。
3.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决策责任不清,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必须建立明确而具体的责任追究制度,是哪一级组织或者领导决策失误,就追究哪一级组织或者领导的政治责任、纪律责任和法律责任,特别是要在国家赔偿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建立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的赔偿制度,通过法律来约束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促使领导干部增强科学决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4.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严格界定政府管辖权、决策权,特别要根据《行政许可法》,明确政府职能,使领导干部知道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知道哪些该直接管、哪些该间接管,从而集中精力把该管的管住、管好。
5.建立科学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研究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披露各种信息,特别向领导干部提供有价值的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信息,包括各种数据,使领导干部在决策之前就能掌握所需的信息,从而进行甄别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做出科学的决策。
四、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科学决策是科学的决策,其决策过程是依据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原理,对决策进行系统分析和慎密计算的过程。领导干部要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领导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决策活动的效果和成败。因此,领导者必须按照复合型人才和岗位职务所需要的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是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质。首先,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坚定地站在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对人民负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不为名、不为利,只唯实,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坚持科学决策态度,在事关方向、大局的重大问题上具有敢于决断的勇气和魄力。其次,必须具备辩证的科学思想方法。二是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缺少科学文化知识,难以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甚至会限制科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运用。
(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开端,也是领导干部从事领导工作的基本功。科学的决策,来源于深入的调查研究,来源于准确的分析判断和认真的比较选择。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了解事实真相,才能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出科学的决策。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不同类型的决策智囊团,善于、勤于“借脑”,科学、合理、民主地使用“内脑”、“外脑”,是当代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四)总结积累实践经验。领导干部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必须注意积累和总结实践经验,既要注重总结自己的直接经验,又要注重学习和吸收间接经验,通过逐步的积累和总结,使自己的经验不断地丰富起来,从而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从容地、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决策。
(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领导者心理素质是体力、智力、能力及其性格气质等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长期心理活动的结果。任何领导者的心理素质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可能天生就尽善尽美。领导者要科学决策,就要有意识地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