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人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与论文,使命论文,先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华文明的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之一,是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简言之,就是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建设是一个理论体系和系统工程,全面研究先进文化建设理论,首先要对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基本概念、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及其时代要求等重要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或理论定位。
一、文化及其先进性
“文化”是生动热烈地活跃在社会生活和文本叙述中的高频语词。然而,作为概念的“文化”界说,却历来是一个聚讼纷纭、见仁见智的问题。
任何概念的定义,都不单纯是一个孤立的逻辑分析问题,它总是暗含着某种思维定势和某种之所以如此定义的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一整套“范式”。因此,确切地定义文化是很难的。目及中外论者之数以百计的文化定义,确有使人晕眩畏怯之感,但它却又是不能回避和模糊处理的基本概念,任何涉足关于文化和文化建设的研究者,都必须面对它并表明自己的理解,使自己的文化立场有一个清醒的自觉。
因此,我们对纷纭庞杂的文化概念进行分析和清理,既洞识其优长,又见察其缺失,不拘一家,择善而从之,以求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更加明晰和准确的界说。我们从广义、常义和狭义三个方面来理解文化。广义上的文化包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创造的全部成果;常义上的文化指人类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亦即观念形态文化;狭义上的文化仅指文学、艺术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等媒体及体育卫生文化。我们这里的文化概念定义为“常义”文化(当然包含了这里界定的“狭义”文化的全部内容),即相对于经济、政治的文化。
先进文化作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尺,要给社会发展以方向和支撑。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无不汇聚着促进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历史潮流和时代涛声。什么是先进文化?衡量一种文化先进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怎样理解文化的先进性呢?
“先进”无疑是一个正面的价值判断,它一般是针对“进步”范围内的“先锋”或“前沿”部分的形容。倘若把“先进文化”理解为时空不同的各种文化中,比较而言发展水平最高或发展结果最优的文化,那么,文化的“先进性”就是指先进文化之所以先进的那些必要条件或根本性质。倘若把“先进文化”观念与进化论思想联系在一起来认识,文化的发展是按照人类历史进程的普遍规律,沿着统一的进化方向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独立平行地进行的,各种独立发展的文化之间的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这样,文化的先进性获得了宏观历史背景的有力支持,同时也获得了时代性的附加含义,先进文化就是指特定历史时期发展水平最高、最能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它在包容、覆盖既有文化资源中合理的东西的同时,必须及时反映人类社会在当下创造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成果,并适应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要求,成为引导社会进步的最活跃和最敏感的精神动力。
判断先进文化的一般标准主要看文化的实践性,即是否适应和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是一个具体范畴,任何一个国家、一种社会都存在着先进文化、落后文化或腐朽文化。文化又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它是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种必然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代表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适应和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相反,凡是与社会进步潮流相悖逆,与科学相对立,违背广大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就是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先进文化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对象,它与具体国家、民族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中国的先进文化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历史现象,与我们国家、民族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因而具有中国自身的特点。它是反映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扬光大的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反映着中华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又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相一致。从文化的民族性来看,它体现中华民族世代相继、一以贯之的奋进精神,具有超越时代、地域、阶级的特点;从文化的人民性来看,它反映中国最广大人民在经济、政治上的利益和愿望,并符合人类普遍追求的道德理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从文化的时代性来看,它体现特定时代的时代精神,具有对旧时代、旧文化的较强的超越性;从文化的世界性来看,它能够呼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声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从而使中华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之中;从文化的科学性来看,它体现时代的最高认识水平,揭示人类活动和历史演变的真谛,并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真实关系。总之,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具有创造力并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文化,其前进方向就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类自身解放和发展。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这个先进文化是批判继承传统而又充满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具有典型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而又贯穿当代世界文明的基本精神的现代新型文化。
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有其科学的内涵。它主要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两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构成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对于这一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早已作了明确界定,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势必会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也会得到发展,而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
思想建设实际上包括思想、理论和道德建设,其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劳动者的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革命理想、道德和纪律。共产主义思想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它决定着整个先进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这是因为,共产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是最先进、最革命、最科学的思想。只有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保证先进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有道德”是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素质要求,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全民道德水平,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艰巨任务。
文化建设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及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它也包括健康、愉快、生动、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文化建设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净化人的心灵,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化、现代化、全民化,并且把全民化放在首位。文化建设是多层次的,文化产品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两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思想建设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的、性质和方向,文化建设则是提高人民思想水平和道德觉悟的重要条件。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有着显著的因果关系,两者在根本目标上有着鲜明的统一性,即培育“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们之间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首先,思想建设方面的内容由生产关系的内容所决定,并强烈作用于社会经济制度,它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建设方面重点是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主要任务是解决精神支柱问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在整个先进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决定性意义。思想建设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等文化事业的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否则,就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思想建设又是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它能够激发人们学习文化、攀登科学高峰的热情,增强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坚定人们争取胜利的信念,振奋搞好文化事业的拼搏精神。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越高,革命事业心越强,学习的自觉性也越高,刻苦精神也越强,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就越丰富。其次,文化建设方面任何时候都是整个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离开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先进”至少是不完善的。同时,思想建设有赖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建设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条件,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基础。人们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正确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当然不能说一个人文化水平低,就必然是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低,也不能说文化水平愈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就一定愈高。但是,科学文化对于培养科学的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地增强纪律观念,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列宁说过:“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策。”[1]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我们的工农干部要学理论,必须首先学文化,没有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学不进去。”[2]我们必须强调思想觉悟和文化知识的统一。文化建设还是搞好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邓小平同志强调:“要运用文艺创作,同意识形态领域的其他工作紧密结合,造成全社会范围内的强大舆论,引导人们提高觉悟。”[3]同时,我们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一个必需的经常性的任务,就是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
五千年灿烂的中国优秀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世界历史上曾有过许多灿烂一时的古代文化,诸如玛雅文化、两伊文化、古埃及文化、印加文化等,都先后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失落,惟有中华民族文化继往开来,绵延几千年而未中断。
世界历史上也曾有过显赫一时的大帝国,诸如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都先后在千年的运行中消失,只有少许历史的残片存留。惟有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仍统一完整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在世界文明史上实属绝无仅有。是什么力量让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让炎黄子孙香火不断?是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中国优秀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伟大文化的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经天纬地和富国强民的智慧,是中华儿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共同财富。尤其是由优良的传统文化凝结的中华民族精神,诸如“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舍生取义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正是凭借着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几千年。
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封建思想的糟粕,诸如因循守旧,重祖训,轻变革;皇权至上,轻视自然科学,崇尚神秘文化等。由此导致了中华文明在近代的衰落。文化的衰落导致了国家的衰落。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危亡境地。要消除内忧外患,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仅仅是赶走入侵者和推翻腐朽统治,其更深刻的含义是实现由封建王朝向现代法权国家的转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意味着完成传统自然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的转变。政治和经济上的这种转变,又不能不伴随着个性的解放、思维方式的转变、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于是,中华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
谁来担当这个艰巨任务呢?显然,无论是封建王朝内部的革新派,还是后来的资产阶级政党,都无力来承担。堪当此任者,惟有中国共产党,因为她是在五四运动广泛传播马列主义的背景下诞生的,从一开始就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把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克服中国社会文化的危机,推动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转型作为神圣使命,并为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指出了前进方向。比确立奋斗目标更为艰难也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道路,即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并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把社会主义的未来理想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相结合,从而最终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完成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谈到共产党人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时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的目的。”[4]因此,我们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发扬“五四”精神,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与一切反动腐朽的文化展开斗争,大力推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这种革命性的文化,构成我国文化传统中一个最具活力的部分,堪称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融合的成功典范。这种革命性的文化,引领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对这个开辟新纪元的历史性转变,作了一个文化方面的描述和畅想。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让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5]这个宣言性的论断,昭示着中国先进文化创造所迎来的历史性契机和现实的紧迫感,体现出我们党宏大的历史激情和实现文化飞跃的强烈渴望。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初步实践这一历史阶段,我们党的文化理论和实践,典型地浓缩了文化转型的内涵和成果。第一,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来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由此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第二,树立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改变传统的文化思维方式和文化变迁模式,确立文化的实践性品格,使文化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协调发展。第三,追求文化的大众性品格,否定中国传统的文化等级制关系,从而改变中国传统中总是由少数人垄断文化的现象,改变文化发展总是在小范围内整合往复的格局。第四,确认中国文化的本质属性,规定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确立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总之,我们党根据中国文化转型的具体时空条件,在不同时期提出的符合文化演变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仍是今天倡导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
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作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灵魂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与此同时,一个先进文化的特有概念产生了,“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从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同义语,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成为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力量。
总结中国发展的经验,面对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向新的境界。于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一个新的文化使命,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同时确立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价值取向,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6]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科学内涵的深刻拓展和伟大创造,也是对丰富人类思想文化宝库做出的巨大贡献。
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我们党担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和长远目标出发,遵循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总结我们党执政的经验,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深邃的理论命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其中包含着提高党驾驭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这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
四、提高党驾驭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定经济基础必然要有一定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既需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也离不开精神文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适应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党,它既要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也要遵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要求,相应地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就成为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同时,党是在先进文化的孕育下诞生的,没有体现人类先进文化最高境界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党的诞生和发展。党与先进文化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不仅内在地规定了其先进性,也为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驾驭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不仅应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应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走在先进文化发展的前列,进而需要在实践中将自己对先进文化发展的意志和目标,转化为现实的领导能力、建设能力、传播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提高领导先进文化的能力
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表明,一个执政党领导先进文化能力的强弱,同其执政绩效的大小、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领导先进文化的能力越强,执政绩效就越大,执政地位就越巩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真正提高执政绩效,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就要不断提高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切实担负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神圣使命。
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包含众多因素,主要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确立目标体系的能力。目标是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文化发展战略的灵魂。提高确立先进文化建设目标体系的能力,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先进文化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科学地确立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并能够以此感召、激励和凝聚人民群众,使目标成为激发人们建设先进文化热情的动力。
2.实施政治动员的能力。社会转型有可能在价值层面、心理层面、生活层面形成价值真空,导致一些人的文化迷失。同时,由于处在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不同,因而对党提出的先进文化建设目标的认同度也就存在着差异,这同样可能导致一些人的文化迷失。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或削弱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党只有具备充足的政治动员能量,增强人们对先进文化建设目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避免和消除人们的文化迷失现象,把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建设先进文化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
3.整合社会力量的能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带来社会的不断变革,出现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也使各种社会文化力量因受利益驱动而发生分化和组合。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必须要有足够的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把各种文化力量(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凝聚起来,引领人们朝着既定的先进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前进。
4.群众利益表达的能力。任何一个政党都具有利益表达的职能。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面对社会出现的文化利益多样化的趋势,必须不断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意识,提高利益表达和综合能力,把社会各阶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诉求经过筛选、平衡、综合,反映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使先进文化建设获得最大限度的积极方面的利益驱动力。
(二)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
先进文化重在建设。党只有提高建设和管理文化的能力,不断创建和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才能有效地抵制和消除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1.理论支持的能力。一个民族要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总是走在实践的前面。先进理论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始终必须用先进理论作指导。我们党在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在当代中国,先进理论文化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理论文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作出新的部署,提出许多新的思路,尤其是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按照这个新思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理论文化。
2.科学判断的能力。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出发,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观察和审视问题,密切注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善于在普遍联系中把握先进文化发展的大局和方向;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努力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形势,从政治上、战略上思考、认识和正确判断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要清醒地认识、坚决抵制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
3.政策推动的能力。政策问题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所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说到底不过是提高党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能力。毛泽东同志说过:“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不是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不是自觉的,就是盲目地实行政策。”“人们的实践,特别是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没有不同这种或那种政策相联系的。因此,在每一行动之前,必须向党员和群众讲明我们按情况规定的政策。否则,党员和群众就会脱离我们政策的领导而盲目行动,执行错误的决策。”[7]政策问题通常与整个发展系统紧密关联。经济建设要有一系列政策作为行动的指南,文化建设也要有一系列政策作为行动的导向,否则,各项建设工作都无法按正确的方向前进,无法取得预期的结果,甚至会遭到失败。
4.体制保障的能力。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在本质上不同于蒙昧时代的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和体制,而且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发展、革命和改革的进行都要以社会制度和体制的更新、进步为保证,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也都要依靠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来保障和推进。文化的发展既受到一定的生产方式、物质基础的制约,也受到一定文化体制的制约。提高党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需要对现行文化体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能够与世界文化交流和对话并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文化体制。
5.依法管理的能力。党要引导和发挥人民权力机关的作用,按照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颁布法则、法规、法令、规章、条例等文化法律规范,以此调整和规范单位、群体、个人在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中所发生的文化交往关系,保证文化建设的正常顺利进行。要加快文化立法的进程,完善文化法规。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文化立法的合理因素,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和文化遗产、维护公民文化权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与有关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文化法律、法规修订工作,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的需要。同时,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执法队伍和执法机构建设,不断提高治理文化市场的执法水平。
(三)提高传播先进文化的能力
传播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本质上是传播的。中外文化发展史都充分说明,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发展,离开传播,文化就会失去其生存和发展的活力。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精神结晶,也昭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先进文化之所以先进,不仅意味着它在价值层面应当代表人类先进的社会理想和道德观念,在知识层面应当反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在表现形式上应当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而且意味着它应当具有先进的传播意识和传播方式。不言而喻,社会的认同度和普及率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发展,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如果不能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它的先进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进先进文化的传播,是提高党驾驭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必须着力研究和深入实践的战略性课题。
先进文化的传播是一项政治性、战略性和建设性很强的工程。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遵循先进文化建设的科学标准,严格把好传播导向关,是实施积极有效传播的首要前提。以速度快、范围广、受众多、形象生动、影响力强为特征的广电、网络、图书、期刊等现代传媒,必须始终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要正确体现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把传播先进文化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与形成高尚的道德风尚结合起来,与树立和宣传时代典型结合起来,与展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文明成果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生动的传播效果。
先进文化的传播既要借助发达的现代传媒,又要有良好的传播环境。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力争在世界舆论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要认识和适应这种世界性趋势,积极推进传播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文化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更新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媒体。同时,加强文化传播管理方面的建设,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
(四)提高实践先进文化的能力
先进文化作为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和昭示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成果,要求执政党首先要用先进文化武装全党,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努力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充分体现先进文化要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胜利前进的先进政党。
首先,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的思想理论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没有科学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科学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当然也不可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要把思想理论工作作为神圣职责,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抓住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及时总结和概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新经验、新认识、新思想,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境界、新阶段。建立一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能把握新时代发展特征、勇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研究并回答面临的重大问题、疑难问题、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
其次,强化党内精神文明建设。党内精神文明建设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具有本质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党性、作风、精神、道德等几个方面,是提高全党实践先进文化的能力的重要条件。强化党内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在全党着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有悖于先进文化建设要求、妨碍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消除腐败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倡导和实践共产主义道德,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培育具有共产主义觉悟、体现时代要求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真正在党内形成思想作风纯正、精神状态高尚和内部关系和谐的文明氛围。
第三,提高全党科学文化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全党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不断提升自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的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不仅应当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应当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现代科学知识水平。只有不断提高全党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党员干部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文明成果,紧跟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党才能真正站在时代前列,担负起领导亿万人民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第四,发挥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党政机关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处于“首脑”地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多直接参与决策,行使国家权力,对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指导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引领者和开拓者。因此,提高党实践先进文化的能力至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重视和发挥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党政机关要始终走在先进文化建设的前列,党员要在先进文化建设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增强实践先进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标签:先进文化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