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资源配置与转化工作中的以人为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以人为本论文,工作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揭示,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各项工作的思想统领。进一步开创我国信息资源工作的新局面,包括优化信息资源配置,促进信息资源转化,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功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这是当前信息资源建设所面临的最重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新时期的信息资源配置与转化工作,尤其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1 坚持以人为本,是信息资源人文社会化功能的内在规定
1.1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最重大区别,就是前者具有社会性、人文性和人文社会功能
所谓信息资源,即能够通过各种信息媒介和渠道的传播,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同时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各类信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正在不断凸现、与日俱增,信息资源的内涵正在不断拓宽,不仅包括日益增多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信息资源,而且包括与时俱进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在社会变革与进步中的作用正在愈益显现,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信息资源能否得到高度重视和使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一般意义上说,信息资源具有战略性、可传播性、可增长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点。信息资源的科学内涵和独有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当某类信息具备了被传播的条件和可能,从而被人们所感知和接受时,信息就产生其价值,就衍生为一种社会资源。而那些虽然存在、但没有被认识的信息,或者虽然被人们认识到了、但却没有现实的价值,这样的信息构不成社会资源,产生不了价值。在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价值的不断增生,信息资源价值实现渠道的不断拓展,信息资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形成,使得信息资源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从而使信息资源日益具有社会性和人文性功能。这正是信息化社会成为不可遏制的发展潮流并且对社会成员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信息资源的人文社会功能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归根到底是通过人、围绕人来进行的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本质上说是人的进步与发展。人既是社会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又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本质体现。在现代社会,信息资源的配置与传播,通过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既对生产力的变革与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又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自然科学信息资源的传播、转化,极大地开拓了人类交往的视野,提升了人们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和技术素质,增强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甚至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发源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今天正在突飞猛进的信息革命,引发了世界主要国家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生产力要素的重大组合,开辟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世界主要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重要现象和发展趋势,极其深刻地展示了信息资源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的传播、转化,则使人们站在更高的视点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极大地提高了人自身的人文科学内涵,从而更高层次地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正是在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上,信息资源的人文社会化功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和展示。而现代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的新型传播媒体的不断更新,又大大加快了各类信息资源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使信息资源更广泛、更深刻地融入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更直接、更有效地转化为人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的动力和源泉。
总之,在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不仅作为新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作为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同样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同时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具有巨大的人文价值。人既是产生信息资源的最根本力量,又是信息资源配置与传播的最主要对象,同时也是信息资源更新发展的最重要目标。人是信息资源之本。在整个信息资源配置与传化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2 坚持以人为本,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国现阶段信息资源工作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不是一句空洞的宣言,而是具有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内涵。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信息资源配置与转化工作中去,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资源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服务对象和价值目标等重大问题。
2.1 信息资源的配置与转化必须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信息资源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信息资源,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民群众共同拥有的精神文化财富。信息资源来之于人民,必须用之于人民。因此,包括广播、电视、图书馆、网络等各类信息资源载体和信息资源配置与转化过程,都必须注重人文性和公共性,坚定不移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绝不能远离人民群众,为少数人所垄断。应当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信息资源工作的基本生长点,把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大量更快捷的信息资源作为做好信息资源配置与转化工作的根本标准。
2.2 信息资源的配置与转化,必须有利于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
人的素质的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为主本价值的社会,是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样一种性质与目标,决定了必须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和根本价值。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人的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信息资源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作用。人都是在一定的信息氛围中生活,人既是信息资源的主体,又是信息资源的客体。人们的社会实践生产着各类信息资源,同时又无时无刻地接受着各类信息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能够由一种理想化的模式转化为可操作性的过程,人的素质建设所以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超越传统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信息量的迅速增长和信息资源的广泛形成。报纸、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对社会主流信息的广泛传播使人们不断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与趋势,从而不断增强了对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共识。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信息资源迅疾整合与快捷传播,从而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而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的现代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都离不开从前人文化积累和思想宝库中取丰富营养。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愈益成为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广大社会成员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主要场所。总之,社会愈进步,人自身愈发展,信息资源事业愈发达;而信息资源的现代社会化整合与人文化传播,愈益成为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动力和重要因素。
3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加大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力度
强调在信息资源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深刻揭示了信息资源工作的科学内涵,而且深刻提升了我国现阶段信息资源工作改革的价值目标。深化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在改革中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发展信息资源事业、开创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现实情况看,当前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封闭式的管理,各领域、各部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基本上处在自我消化状态,不能面向广大社会公众,有的还仅仅停留在单纯收藏功能上,缺乏高层次的沟通与流转,致使有限的信息资源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低水平的重复,文献信息整理、加工缺乏前瞻性和战略性,一般综述的多,综合分析的少,现状评述的多,理论预测的少,很难产生密切适应人的现代素质提升所亟须的启发性、预测性信息资源。研究手段陈旧,目前网络媒体虽已普及,信息管理自动化设备也不断改进,但是如何切实有效地发挥信息网络化的作用,尚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图书馆,尤其是一般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则更为严重。一是管理体制陈旧,二是设备设施老化,三是人员素质偏低。这些问题,造成大量县级图书馆“空壳”化,仅仅成为一种摆设,更谈不上形成“图书馆文化”,很难发挥陶冶人、教育人、提升人的作用。上述种种状况深刻说明,我国的信息资源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和创新。创新是激发信息资源活力的强大动力,是坚持信息资源工作以人为本的根本途径。
3.1 要创新与整合信息资源的集纳机制
人们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就是不断产生信息资源的过程。要使信息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对人自身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就需要进行广泛的收集归纳,形成一种“信息库”。这种收集归纳,不是一种自然状态,而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国家和各类社会组织要有专人负责。信息源广泛,“信息库”发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众说纷纭,广纳百言,社会才有坚强的承受力和自我发展的潜力。也只有在这种民主自由的社会氛围中,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可能。对于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来说,信息资源的集纳是基础的基础。这种集纳,不是一种简单的收集和收藏,而应根据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目的地集纳那些能够给人们带来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享受、引领人们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信息资源。
3.2 要创新与整合信息资源的筛选机制
信息产生的过程往往是一种自发性的过程,各类信息相互交织,其中既有有价值、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信息,也不乏大量无积极价值的信息,甚至还会有许多“伪信息”掺杂其中,对社会成员产生十分复杂的影响。这就需要建立信息资源的价值筛选机制。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的过程,也就是提升、弘扬信息资源价值含量的过程。对于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来说,信息筛选机制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完善的筛选整理机制的运作,在信息海洋中将那些对人的发展有益、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筛选出来,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向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日益增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食粮,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现代素质的增长。
3.3 要创新与整合信息资源的传播机制
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的渠道,主要靠各类媒体的传播。电话、电信、广播、电视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质量。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工具是否发达,成为信息资源价值是否增大的主要标志,社会公众也无时不生活在各类信息的传播感染之中。在一些发达国家,信息传播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日趋加大,有的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的信息传播技术虽然有长足发展,但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社会科学信息传播设备及技术尤其显得落后,与先进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很不相适应。国家尤其是科研部门应加大对信息传播的投入,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增强信息科技含量,以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发挥信息资源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和人的发展的作用。
3.4 要创新与整合信息资源的使用机制
这是信息资源价值的最终实现。要使信息资源转化成有效益的价值,不能靠信息自身的力量,而需要通过国家的行为,靠一系列机制来加以实现。在社会生产力领域,国家要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向企业和各生产单位介绍、推广先进的信息资源,并把信息资源的贡献率作为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推进生产关系改革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国家要瞄准世界现代化前沿,善于把先进信息资源转化为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契机和动力。作为社会发展基础和支撑的人的全面发展,尤其需要大量信息资源的使用作为前提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一种不断吸纳、消化健康向上的信息资源的过程。信息资源传播得越广泛、使用得越充分,人越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把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现代化素质的提升作为信息资源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价值目标,这就是在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