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梦: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与美中关系的未来_新型大国关系论文

中国的世界梦: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与美中关系的未来_新型大国关系论文

中国的世界梦——新型大国关系以及美中关系的未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系论文,中国论文,大国论文,美中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14)04-0105-04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成为被广泛讨论的话题。习近平主席一直在不断完善中国梦这一理念[1],关于中国梦的宣传活动也已经在全中国范围内展开。然而在海外,中国梦并非众所周知。

       中国梦的要素之一即国际关系,在中国的出版物中经常被称为“中国的世界梦”,具体的说,它包含四个要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是中国外交政策宣传中最为普遍的提法。然而,在这个提法中,还有一种大国之间的关系(尤其以美中关系最为显著)被称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首提这一关系是在2012年2月访问美国时,随后他在2013年6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州会晤时又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行了阐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尽管将这种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高层间的协议之上是可行的,但这个概念还比较笼统。自那时以来,许多中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都撰文对这个概念进行解读。[2]在本文中,笔者将就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提法的理解必须首先置身于新兴大国发起对老牌强国的挑战这一历史背景下,并且这种挑战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会引发敌对关系并导致战争。在当今时代,这种战争不局限于双边冲突,而是地区性和全球性战争。虽然美苏冷战没有演变为热战,20世纪初美国的崛起也没有挑战英国的全球霸权(英国放弃了其在西半球的利益),但是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崛起还是引发了对峙和战争。因此,从历史的层面看,由崛起大国面临的困境而引发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此外,政治学中的“权力转移理论”也得出类似的假设,即新崛起大国的地位接近于老牌强国时(达到所谓的“权力转移点”时)这一假设最具有危险性。

       目前美中之间的战略竞争和摩擦不断增加。特别是当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时,即所谓的经济“权力转移点”在2020~2025年左右出现时,美中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摩擦和冲突可能成为未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推动力,尽管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类似的情况,但美中两国应努力探索这个能够实现战略稳定的新路径。

       如今,美国和中国正处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在政府、精英和社会层面充斥了普遍的不信任。[3]2013年皮尤全球态度调查①显示,66%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竞争者,68%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不能被信任;而同样的调查显示,61%的中国人认为美中关系是存在“竞争的”,只有43%的中国人认为美国还不错。[4]中国对美国的怀疑由于奥巴马政府对亚洲的“支点”或“再平衡”政策进一步加剧,中国认为美国试图“控制”或牵制中国。为了缓解这种担忧,奥巴马政府在贯彻其新政策和进行战略调整时必须加倍努力并对中国表现出更大的包容性。作为中国也必须意识到,美国参与亚洲事务并非是对其国家利益的威胁。此外,在贸易和投资、外交、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双方还存在许多摩擦,近期甚至还出现了诸如网络黑客这类有争议的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因为旧的、充满竞争和怀疑的关系在美中交往中越来越明显。如果不妥善处理,就会被轻易地转化为敌对关系。即使双方都努力抑制竞争并扩大合作领域,双边关系也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华盛顿和北京都制定了高额的军事预算和情报预算。事实上,如今双方均视对方为本国外部最大的安全威胁。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理想的愿望。笔者认为,“管理竞争”是一个更加可行且合理的状态,建立“竞争共存”的关系也更加现实。然而,美中双方都没有如何处理好既相互依存同时竞争关系又占主导地位这一关系的经验。相互依存可以作为一个“缓冲”,避免竞争失控。两国政府应该将竞争占主导地位的双边关系调整到正常状态并努力建立管理和控制机制,而不是局限于那些口号或概念中。美中关系的发展历史表明:通过双方的努力处理两国关系比空洞的口号更加有效。

       美中关系是完全可以预测和预期的。如果美中之间不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关系,没有对全球秩序的不同理解,没有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意识形态的差异,经济竞争等等,那又是何等的奇怪?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中之间也是一种合作关系。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和毛泽东主席会见以来,美中关系一直充满了合作与竞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合作(除了1989~1992年)。在此之前的20余年间,两国没有任何形式的合作而且双边关系也极具对抗性。然而,自2010年以来,竞争不断升级。据大多数分析人士、专家和观察家判断,在两国关系中竞争已经占主导地位。而且,笔者认为导致两国之间摩擦日益增加的原因是完全自然且可以预测的。

       必须承认美中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两国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美国和中国在许多方面都互相交织在一起,这包括战略、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区域、国际、教育、科学以及其他许多领域。美中两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都是主要力量,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拥有最庞大的军事预算和海军,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国家,有世界上最多的博士和专利申请,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扮演着两个最重要的全球性角色。它们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的第四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则是美国最大的国外债权人,而且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正在迅速增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每天约有9000人在两国间旅行,近25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学习,在中学和职业学校就读的则有5万名之多,约2万名美国人在中国学习。两国间有38对友好省(州)和169对友好城市,可以相互提供交流的机会。有3亿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有大约20万美国人在学习中文。通过以上和诸多其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美国和中国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国关系也最大限度地影响着当今的国际关系。

       但是从历史上看,这两个主导力量表现出最小限度的合作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们长期处在不对称的、竞争和敌对的关系中。有时两国间的竞争因有其他国家的参与而得到缓冲和抵消,在安全和商业领域则是共享的关系。然而,因为共同的安全困境与战略猜疑使得共享关系在本质上变得脆弱,并导致两个主要大国之间的竞争和紧张局势变得日益尖锐。综合实力占优的两个主要大国开始与其他成员“分裂”,实力稍逊的国家开始接近主要大国,从而使“权力转移点”隐现,日益不稳定的战略环境也随之出现。即使在比较典型的两极国际秩序中,如美苏冷战时,两国之间的合作也是最小限度的而且是形式上的,竞争和对抗仍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我们意识到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当今美中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常态,但是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这一看法。在双边关系中,竞争不断增强并日益成为主要因素,而合作因素处于次要地位并且开始下降。尽管两国政府对建立双边对话的愿望十分强烈,但相互不信任的情绪普遍存在,在推动双边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官员也屈指可数(教育领域合作是一个例外)。“对话疲劳”困扰着双方,对话的双方都彼此抱怨对方,战略竞争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冲,也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

       美中关系中一些内在因素造成了这种越来越不安的局面,这也是国际事务系统性变化的结果。美中关系同时受制于国际关系体系的结构、双方权力平衡的改变以及双边实质性的联系,这被笔者称之为“结构性的相互依赖”。

       无论是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还是建构角度来看,很显然,国际结构(安全结构、外交结构、规范结构、商业结构)在制约和塑造美中关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美中关系并不存在于真空中,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可能不受其他力量的影响。国际结构影响美中关系的明显例证是国际安全结构成为推动美中竞争(对抗)的动力,但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结构和规范的制度又趋于改善安全结构的紧张局势,从而约束和限制美中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在权力的平衡方面,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主导地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这在东亚尤为明显。[5]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性的角色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反对美国利益的地区越来越多,这些都可能会加剧利益的结构性矛盾。这一情况在中东和拉丁美洲已经有所体现。

       虽然竞争日趋激烈,美中这两个大国仍然共存于一个高度相互依存的状态中。因此,对于华盛顿和北京来说,压倒一切的政策和任务是处理好日趋激烈的竞争并扩大合作,从而避免双边关系向对抗的方向发展。这需要做很多工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样的口号是一个很好的愿望,但我们需要的远比口号或原则多,希望能以此来抑制日益激烈的竞争并扩大合作,在双边关系中实现总体性的战略稳定。

       (本文为第三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入选论文。)

       注释:

       ①皮尤全球态度调查是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个项目。该中心进行一系列全球性的民意调查,旨在了解世界各国处理各种问题的态度。

标签:;  ;  ;  

中国的世界梦: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与美中关系的未来_新型大国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