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感恩教育初探论文_焦贵金

初中生感恩教育初探论文_焦贵金

焦贵金 河北省清河县杜林校区 05480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想要回赠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在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感恩教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最为迫切的一项任务。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更应该在加强德育的同时着重强化感恩教育。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校园文化熏染感恩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始终将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强调学生在共同参与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提供良好的环境。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校园布置着手,从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的话题;班级里通过黑板报、教室布置比赛,使“让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充满感恩的气息”;提倡学生设计“感恩画、感恩卡、感恩诗、感恩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校每一个活动充满感恩,富有生机。

二、学科教学渗透感恩思想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知恩教育。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音乐课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爸爸妈妈》、《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响遍学生的心间,温暖孩子们的心田;数学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爱心卡”送给父母、老师等。所以我们首先创设了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能使各学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更加有效。

三、集体活动体现感恩主题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借助班会、队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主题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指导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再创作,并进行展示,如讲述“感恩”故事,创办“感人小报”,设计“感恩”的标语,编排“感恩”的节目等。此外,我们还应让孩子们学习祖国悠久的文明史,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渗透着感恩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羊跪乳,鸦反哺”“受之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等等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要让学生多读,多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也能很好地熏陶学生心智,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班会活动是全班师生自主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弘扬个性品质、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我们可以开展“感恩于心,报恩于行”的活动。班会紧紧围绕“感恩”,从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师、朋友以及一切给予我们帮助关怀的人,同学们一起分享成长过程中的感动,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感恩行为,写一封感恩信,自制感恩贺卡、感恩朗诵活动,以实际行动感恩同学,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生活,进而感恩社会。 整个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真情涌动,更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四、家校联手实现感恩教育

农村学校的许多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我们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要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作为老师还必须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特别是对一些感恩意识严重缺乏的学生,单靠学校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家长配合,最好能争取亲友的共同教育。亲友、老师、家长共同教育学生感恩,才会更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就会大大降低。所以作为他们的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他们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利用家访或家长来校等机会和家长一起商讨德育教育的良策。如制作“感恩卡”、 “为父母洗一次脚”“跟随家长一天的劳动”、“爱心小信箱”、 “送给家长一个惊喜” 、“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和爸爸妈妈说声‘我爱您’”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恩中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教育学生知恩,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五、融入社会体验感恩价值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理解成人的世界,尽可能地带领他们到社会实践中体验,我们山区校区的孩子可以给他们布置感恩的作业,让走回村庄去活动。如开展“向社区爱心人士送一封感谢信”、“组建绿色环保小卫队,还给村庄一个和谐的环境”、“为孤独老人家送去温暖、关心”……引导学生融入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爱社会,回报社会。感恩是人类美好的优良传统,是孩子心灵的灯塔。感恩教育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点拔学生,培养学生拥有感恩意识,让他们知道知恩图报,不忘父母之恩﹑老师之恩﹑社会之恩等,并通过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道理。

论文作者:焦贵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21

标签:;  ;  ;  ;  ;  ;  ;  ;  

初中生感恩教育初探论文_焦贵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