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与J曲线效应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曲线论文,效应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一般认为,货币贬值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降低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通过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可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带动国内产业,提高就业水平。但是由于生产调整和认识滞后的影响,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滞后。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低、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要素流动性差等特点,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又有其特殊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民币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J曲线效应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人民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
一、货币贬值与进出口贸易
根据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引起进出口商品数量发生变化,最终引起贸易收支的变化。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变化;第二个因素是由进出口商品单价变化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货币贬值后,只有当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 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动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化情况还要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相反货币贬值后的前一阶段贸易收支可能恶化。这是因为在贬值之前已签定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后的收入将减少。同时,贬值后出口的增长还要受到认识、决策、生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进口则可能会由于对贬值的预期而在短期内增大,所以在短期内贬值可能使进口额上升,出口额下降,贸易收支恶化。一段时间以后,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一般认为需半年到一年时间。这种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
二、人民币汇率与J曲线效应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汇率水平与贸易收支的数据来看,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处于贬值趋势,进出口额也稳步增长。由于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营企业难以对价格变动的信号迅速作出反应,并随之调整生产,人民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贬值对出自然还有促进作用。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纺织品、服装、鞋类和部分机械产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占很大比重。我国熟练劳动力资源丰富,中低层次的科技力量也比较强。特别是南方沿海省份,按市场机制组建的乡镇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价格信号反应灵敏,人民币的贬值会给它们带来扩大生产增加出口的机会。同时,考虑到我国长期外汇不足,人民币贬值对抑制进口的作用可能并不明显。这是由于我国已处于经济起飞的初期阶段,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国内产品对进口产品的替代率很低,因而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很大,并且需求弹性低。如果J 曲线效应中的滞后时间主要取决于企业调节生产的能力,那么我国本币贬值产生的J 曲线效应中的滞后时间可能会比较长。那么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J曲线效应究竟是怎样的? 对进口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下面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
一般来说,一国的出口取决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需求水平和汇率水平。在进行实证分析时,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美国、日本、德国的加权平均的收入水平和货币量来代表国外收入水平和政策倾向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为了考察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用我国对以上三国汇率的加权平均来代表有效汇率。则有出口需求函数:
ln(Xt)=a+b * ln(YWt)+c * ln(MWt)+d * ln(Et)+Ut (1)
其中Xt表示我国的出口额,YWt代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GNP按出口额加权的平均值;MWt 代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发行量按出口额加权的平均值;Et代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按出口额加权平均的有效汇率;则b为出口收入弹性。理论上看b〉0。d表示出口的汇率弹性;E 为直接标价汇率,因此d〉0表示贬值将会刺激出口增长。Ut代表随机误差项。同时为了考察贬值与出口变化中的J曲线效应。上式写为:
与此对应,可以建立进口需求函数:
ln(It)=A+B * ln(Yt)+C * ln(Mt)+D * ln(Et)+Ut (3)
其中It表示我国的进口额,Yt代表我国的收入水平(GNP),Mt 代表我国的货币发行量。Et同上,则B为进口收入弹性。理论上看B〉0。D表示进口的汇率弹性。若D〈0则表示贬值将抑制进口增长。同样为了考察进口对汇率变化的滞后调整有:
对于式(2)利用1989年第四季度到1994 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回归可得表一。由表一可以看出,式(2 )包含了影响我国出口的主要因素。它基本上能说明汇率以及国外收入水平等因素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由于国外收入水平与国外货币发行量存在高度相关(ln(YM)与ln(MW)相关系数达0.99),回归模型(1)存在多重共线性,ln(YW )的系数符号出现反常。其它模型回归结果说明国外收入水平对我国的出口有显著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存在滞后解释变量时,D-W检验是无效的,所以较高的D-W值并不会影响回归的结果。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d0、d1大都比较显著,而且d0〈0、d1〉0,这说明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是第一季度产生负效应,第二季度才转为刺激出口。在两个季度之后di(i〉1)都不显著。需要说明的是,出口受季度影响较大,所以存在周期变化。也就是说隔一年的数据会同方向变动。在表一中表现为某个季度的数据较为显著,则在下一年中这个季度的数据也可能较为显著(或t 统计值较大)。这主要是受季节因素影响。总之,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企业的滞后调整约为一个季度。,而一次贬值对出口的刺激作用也只持续一个季度。也就是说,一次贬值对出口的显著影响约只持续半年。
同样对于式(4),利用同期数据可得表二。由表二可以看出, 式(4)具有较好的统计性质。 因为我国的收入水平与货币发行量基本上没有线性关系,没有出现多重共线性。我国的收入水平、货币量以及汇率水平可以较全面地解释我国进口额的变化。根据回归结果我国的收入水平和货币量对进口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与此同时,人民币贬值对进口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与我国计划对进口数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进口需求弹性低的事实一致。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贬值对出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进口没有明显的抑制作有。其产生的J 曲线效应主要体现于对出口的影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在半年内较为显著,而之后几乎没有长期的显著影响。这与前面的推断并不一致。这可能与人民币长期处于贬值状态有关。根据J曲线效应原理, 贬值后首先使出口降低,进口可能会增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进口受到抑制,出口上升。但长期以来,人民币连续贬值,常常是在一次贬值以后,出口刚刚由降低转向上升,紧接着又是一次新的贬值,进入新一轮的J 曲线效应的周期。这就形成了实证分析中出现的:人民币贬值只在半年内对进出口有显著的影响。一般而言,贬值的J曲线效应中滞后时期约为2-4个季度,而我国只有一个季度。 这并不说明我国企业已经能够灵敏地对价格变化作出调整,而是因为人民币长期处于贬值状态。如果存在两次连续的贬值,第二次贬值受到第一次贬值的影响,在贬值初期抑制出口的作用部分被抵消。这样贬值的作用时滞相对减弱。长期连续的贬值就会造成,每一次贬值作用时滞短,同时促进出口的时间也短,表现为贬值影响出口的周期较短。由出口变化与汇率变化的散布图可以看出,在人民币汇率长期趋贬的同时,我国的出口额出现周期性的涨落。这一方面与季度性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贬值对于出口的周期性的J曲线效应的影响。
LNEX CHRT
人民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的特殊性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人民币长期贬值使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作用不充分。形成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边际收益递减。正如格哈特(Goodhart)所说,当某一经济联系被发现,并使之成为经济政策工具时,它的效果就会打折扣。一项政策工具使用得越频繁,它的效果就可能会越不理想。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就是这样,近期来看,如果仍旧利用政策性贬值来促进出口,改善贸易收支,那么应当注意贬值的频率,即两次贬值的时间间隔。应当使一次贬值的效果发挥得较为充分后,再实行下一次贬值。较高频率的贬值只会事倍功半。在一次贬值之后应当适当保持币值的稳定,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实行贬值。这样贬值促进贸易收支的效果就比较明显。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当走出利用货币贬值刺激出口的老路,使汇率政策能够成为调节经济的综合经济政策。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应当依据宏观经济的阶段运行状况来确定,而不仅仅是刺激出口。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应当把人民币汇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的改善和资源的最优配置。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上不少国家(日本、韩国等)都是在本币升值的压力下完成本国产业结构的转化,把压力转变为动力。我国也应该走出靠贬值刺激出口的粗放型经营的误区,使汇率政策着眼于宏观经济整体,促使企业提高效益,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表一:
注:本文所有数据单位均为人民币;括号内为t统计值;
样本区间(1989Ⅳ-1994Ⅳ);
*——显著水平为1%;**——显著水平为2.5%
#——显著水平为5%。
表二
注:样本区间(1989Ⅳ-1994Ⅰ);其它同表一。
标签:汇率论文; 人民币贬值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汇率贬值论文; 人民币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j曲线效应论文; 外汇论文; j曲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