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体育中学 265300
一、教师要彻底认识理解“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含义
专家的观点:“和谐”是指教学关系的和谐。包括知识与情境、内容与形式、知识循序渐进与学生认识能力、教师的引导与学生思维跟随、目标的设制与达成度各方面的和谐。“思维对话”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很重要的形态,包含四个要素:教学目标要有思维层次、教学过程要有思维逻辑、问题的交流要有思维深度、作业设计要有思维梯度。“高效”是指教学关系、思维状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上课各个要素之间达到和谐一致和必然结果。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着眼点是“和谐”,只有“和谐”才能“高效”,才能达到更高层的“思维对话”。
二、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理念,重新定位课堂中的主体
教学本身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没有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应该从主角变成配角或者是幕后导演的位置。我市教研员王志进老师的“五还”策略可以说是改变老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灵丹妙药。才是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的课堂教学。
所谓“五还”就是:
1.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点明主题,而用问题给学生引路,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教师在学生卡住的时候一点拨或者说让学生自己讨论,直到只差“窗户纸”的问题的时候,老师一点破,学生经过“千辛万苦”没有得到的问题,再经老师点破必然印象深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问题就像是路标,学生顺着路标要去探寻宝藏!探险的心情必然兴奋而高昂!探索后,肯定会有自我满足感,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2.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不是固定在自己的课桌上,可以随时组成小组讨论,甚至可以走上讲台当老师,总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任何形式的活动都应该成为老师考虑的范畴。
3.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给学生提问题,更要让学生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我们教学最忌讳“告诉”学生记住,告诉学生怎样做,把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替代了,学生也体会不到结果的滋味。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教学、定理和法则提出的根据,知识要弄清来龙去脉,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对于问题,要重视解题思路的探索,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总结,重视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推导、总结、反思、体会,亲身参与活动。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论根据做到明确,对问题的解决思路有思维,对结论的得出要有思想。
三、创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基础是师生关系的融洽
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能掌握这把钥匙,谁就能获得教育上的成功。”每一个学生都是有鲜活个性的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都需要老师的关爱与呵护。我们老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于优等生我们很容易关爱,但是作为教师对他们的呵护应该是严格要求他们,指出他们的不足;对于中等生,老师要博爱、沟通,用平和的语气指导,去要求,去激励;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教师需要耐心,耐心地指导学习、耐心地谈心、耐心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困难,然后去赏识他们,去鼓励他们,引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潜力的方法是去赞赏和鼓励。”能够赏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个性有缺陷的学生,才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品质。
四、“和谐高效”课堂,建立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1.知识方面:吃透教材、大纲和教育形式,明确讲授知识的重难点,并在备课中体现突出和突破的方法;目标合理且循序渐进,例题和练习有针对性,用什么问题引导,从何处下手找思路,哪些地方老师点拨,哪些地方学生自己解决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体现在备课中。
2.课堂模式设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决定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比如:“可能性大小”一节内容来自生活,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实践感受,用实验形成结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设计转盘、制作卡片,自己实验,小组讨论,不仅学生兴趣高涨,印象深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教学时间的安排:任何一堂课都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时间的安排哪多哪少提前考虑到。
五、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
教师走进教室,那么教室里的人、物以及形成的气氛就是一个整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眼观六路,眼听八方,对学生的各种表情、眼神都要看到、读懂。从而控制好自己的课堂,或者做出相应改变。对意外情况要灵活处理,用智慧和宽广的胸怀把学生的思绪集中在课堂上。
六、教师要经常反思
要上好一堂课容易,要每堂课都上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和谐高效”课堂绝对不是一节一节来说的,应该是持之以恒地积累,达到各个要素和谐的结果。因此,教师要有每节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一定每次都形成文字,只要心中去想了,必然会完善自己的课堂,完善作为一个教师的素质。
论文作者:陈洪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高效论文; 思维论文; 和谐论文; 老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