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中医院 浙江嘉兴 314200)
【摘要】细辛入药历史悠久,属于马兜铃科植物,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证。根据本院临床上对细辛的使用,发现细辛对风寒感冒、痹症、荨麻疹及跌打损伤有较好的疗效。但细辛有小毒,临床上应控制其剂量、煎煮时间及配伍等,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细辛;临床应用;毒性;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201-02
中药的合理使用关系到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用药安全,目前很多因不合理使用中药导致的不良后果对中医药的声誉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合理使用中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细辛为常用中药,又名小辛、少辛、细草,是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 Maxim. ) Kitag.、汉城细辛 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 或华细辛 Asarum sioboldii Miq. 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咳喘等病症[1]。
细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记载为“无毒”。南宋陈承《本草别说》中载有服用单味细辛末造成中毒的现象,后出现“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古训,至明代则明确指出细辛“有小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细辛主要含有挥发油,其中甲基丁香酚、榄香素和黄樟醚为主要生物活性成分,黄樟醚是其毒性成分,黄樟醚具有呼吸麻痹作用,是毒性较大的致癌物质[3]。临床上使用细辛需权衡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各方面的因素,灵活掌握用法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1.感冒
例1:费某某,女,56岁。患者就诊时感觉低热、鼻塞、头痛,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为风寒感冒,阳虚外感。药用:荆芥10g、川芎10g、白芷12g、桔梗3g、细辛3g、防风10g、紫苏叶10g、藏青果10g,黄芩6g、甘草3g。3剂后,热退痛减。守上方随症加减,连服7剂,诸症消失而愈。
按:细辛入肺经与荆芥、桔梗、防风、苏叶、白芷同用散在表风寒,川芎、黄芩可清热泻火,善治头痛,青果利咽消肿,甘草调和诸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痹症
例2:梅某某,男,47岁。患者就诊时自感腰部冷,胀痛难忍,屈伸受限,转侧不利,伴右下肢麻木冷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沉紧。药用:独活10g、茯苓10g、槲寄生15g、桂枝6g、当归10g、细辛3g、白芍10g、牛膝10g、甘草6g。
按:细辛、桂枝、牛膝、独活、白芍温经散寒止痛;当归、牛膝强筋壮骨以益气补血而治本;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通痹止痛、益气养血之功。
3.荨麻疹
例3:顾某某,女,56岁。患者就诊时皮肤上有大小不一的风疹块,红肿瘙痒,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药用:防风10g、白鲜皮10g、细辛3g、地肤子10g、制附子6g、桂枝6g、炒蒺藜10g、当归10g、炒白术10g、丹参15g,陈皮10g。患者服药1周,荨麻疹就有明显好转。
按:防风辛散风邪,细辛散寒止痛,用以制附子加强散寒之效,白鲜皮、地肤子、蒺藜祛风止痒,当归、白术、丹参合营活血。
4.跌打损伤
例4:李某某,女,61岁。患者体弱多病,行路时不慎跌伤右膝关节,关节肿胀疼痛难忍,不能屈伸行走,/脉弦细。用以本院的协定处方骨科外洗方,制川乌6g、红花6g、细辛3g、艾叶20g、防己12g、当归10g、桂枝12g等外洗。患者外用7剂药后,肿痛渐消。
按:运用细辛治疗跌打损伤,不论何部位,只要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本品,均可增强其镇痛与活血化瘀作用,促进肿痛消退。
5.合理使用
近年来,关于细辛的毒性和用量的研究较多,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控制剂量。古有细辛“用量不过钱”之说法。2015版《中国药典》中记载[1]细辛用量为1~3g,细辛含有挥发油,大剂量挥发油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显示一定的毒副作用[4]。(2)延长煎煮时间。若治疗时需要超过药典剂量时,煎煮时间应该在30min以上,再入群药煎煮。因为细辛所含黄樟醚毒性较强,但经长时间加热煎煮,黄樟醚能挥发而使毒性大大降低,有效成分却能大部分保留[5]。(3)不宜长期大量使用。细辛属马兜铃科植物,其含有的马兜铃酸在肠内细菌作用下,可以被转化为马兜铃酸-内酰胺,长期停留在人体肾脏内,可造成水肿、血尿、等危害[6]。(4)使用禁忌。年老体弱、儿童、孕妇,以及肾功能不全、甲亢、糖尿病患者均应慎用。阴虚体质、血虚多汗者禁用。另外,因细辛与藜芦药效截然相反,故二者不宜合用。
6.分析
细辛性温而大辛,气盛味烈,性善走窜,达表入里,疏散风寒之力大,温经止痛之力强,既能发散在表之风寒,又能入里,祛除入里之阴寒,具有“窜透开滞”的特点。细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疗效肯定。本文列举了本院对细辛的临床应用,对于阳虚外感所致风寒感冒、痹证、荨麻疹及跌打损伤均有较好的疗效。
虽然细辛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不要谈毒色变,以合理应用寻求安全剂量,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细辛引起的不良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细辛药理作用及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30-231.
[2]杨琳,傅延龄,张林.细辛在《外台秘要》汤剂中的用量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969-972.
[3]叶青,邝军,朱建勇.细辛脑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气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5,8(2):64-66.
[4]宿仁贤.麻附细辛汤加味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疗效研究[J].延边医学,2015,20(4):151.
[5]郭献阳,陈如杰,庄荣.灯盏细辛注射液对ARDS炎性因子及凝血机制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854-856.
[6]宋立群.细辛对大鼠肾功能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22(11):1979-1981.
论文作者:周叶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细辛论文; 风寒论文; 患者论文; 马兜铃论文; 毒性论文; 当归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