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其中一组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3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34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27%,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副反应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采用针灸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并且为患者进行扶阳固本,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缓解患者的副反应程度。
关键词:针灸;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安全性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激发的抑郁情感障碍,对患者的康复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严重的患者存在生命危险[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患者的数量逐渐上升,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也随之逐渐升高,但是目前抗抑郁的药物多数能够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所以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其中一组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符合纳入标准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纳入标准为:①患者经CT或MRI确诊脑卒中;②符合患脑卒中后抑郁症诊断标准;③非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患者;④非药物引起抑郁。将88例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有25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49岁,最大为79岁,平均(65.7±4.2)岁,对照组患者中有24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52岁,最大为81岁,平均(67.2±3.7)岁。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够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方法如下: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帕罗西汀片进行吞服治疗,每日早餐后服用一次,每次服用20mg,连续服用4周。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施针者将双手洗净并消毒,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取其合谷、太冲、印堂、百会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0.25mm×40mm针灸针为患者进行治疗,进针顺序为:左太冲→右太冲→左合谷→右合谷;进针时,应该保持针尖与患者穴位皮肤呈垂直状态,快速进针使针尖过皮后将速度放缓,进针深度应在15mm左右;再对患者的百会穴进行针灸,注意针尖应与患者的皮肤呈20°角,快速进针,针尖过皮后沿督脉再向后方进针,进针深度应在15mm左右;之后为患者针灸印堂穴,对患者的局部皮肤进行提捏,快速进针刺入皮下,针尖沿皮下向鼻根方向刺约15mm;进行针灸期间指导患者闭目、闭唇,用鼻缓慢进行深呼吸;全部针灸针留针30分钟,按照进针顺序为患者进行起针,起针后使用清洁棉签为患者进行30s以上的局部按压,至患者穴位无出血为止;患者每日针灸一次,连续进行4周。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程度。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以HAMD量表为基础,使用评分减分率对疗效进行判定,减分率为(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患者减分率为75%及以上为痊愈,患者减分率为50%——74%为显效;患者减分率为25%——49%为有效;患者减分率在25%以下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加有效。
副反应程度判定标准:36项副反应分别为0——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副反应程度越强,反之亦然。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本次研究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和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根据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3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34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27%,并且P<0.05,对比差异明显。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3.讨论
脑卒中是当代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但是近年来逐渐趋于年轻化,并且,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能够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压力[3]。脑卒中患者发病以后,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可能导致其出现情感障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卒中后抑郁症。
中医认为,郁证的发作与患者的肝胆具有密切的关系,主要的发病原因就是患者肝失疏泄导致气机郁滞。根据我国清代《读医随笔》中的内容,人体脏腑之气必经过肝胆,若气血通行无阻,人体便不会生病;或是《医方论》中认为,发生郁病必是因为气血不通,若气血能够良好的流通,则定不会出现郁证[4]。
本次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针灸治疗,针灸部位为合谷、太冲、印堂、百会四个穴位,能够起到调肝、通气、宁神、活血的作用,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5],所以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3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34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2%,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27%,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副反应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
综上,采用针灸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并且为患者进行扶阳固本,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缓解患者的副反应程度。
参考文献
[1]董建萍,孙伟义,王顺等.头部电针透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4):241-244.
[2]聂容荣.针灸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2,07(2):147-151.
[3]熊俊,杜元灏,刘佳琳等.针灸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2010,10(3):179-185,192.
[4]宓轶群,陈一.四关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对照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50.
[5]邢来丽.针灸结合放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2):2485-2487.
[6]李克枢,曾学清.针灸结合火罐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5):36-37.
论文作者:吴虹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抑郁症论文; 脑卒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率为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