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梦江苏省南京炮兵学院翻译室 21000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语言的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而必须与文化学习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师在加强语言训练的同时也必须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汉语交际能力,这些都已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广泛共识。国文中蕴含着大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因素,如何在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更好地揭示隐藏在汉语背后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将其传授给留学生,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文是笔者的一些初步思考。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1.把握情境,随机渗透
在教学中的随机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关注随时变化着的教学情境,发现并捕捉其中隐含的教育资源,并主动利用这些资源来调整教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外汉语老师可以充分采用随机教学法,敏锐判断课堂的教育情景,抓住机会,见缝插针地随机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如在留学生初级班,教师教授完“你好”这个中国人打招呼的常用语后,可以让同学们互相练习用“你好”相互问候。这时留学生刚刚接触中文,非常有新鲜感,往往跃跃欲试,活学活用,不仅相互间用“你好”互问,而且经常试图用“你好”和教师打招呼。这时,对外汉语教师就可以适时随机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长幼尊卑,强调尊老敬老等,在与年老位尊者打招呼时,需要说“您好”而非“你好”。又比如教师教授完“再见”这个中国人分别的常用语后,可以和同学们探讨一下中国的“再见”和英语中的“goodbye”之间的文化差别。在英语中“goodbye”就是道别的意思,但是汉语中的“再见”就多了点其他意思。“再见”,“再”是“再次”、“again”的意思,“见”就是“见面”、“meet”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再次见面的意思。也就是说,汉语中的“再见”除了道别的这层意思之外,还多了份期待再见面的愿望在里面。这样一比较是不是就随机跟留学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礼仪之感。这样的随机渗透法适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喜酒”、“新婚”等词汇时可以导入中国礼俗文化,在教授“铁饭碗”、“大锅饭”等词汇的引申义时可导入中国历史文化,在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前后的课堂上可以导入中国节庆礼俗文化,等等,甚至可以随机接受留学生们的提问,就他们关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相关问题做出回答。这样的随机渗透导入,既能充分调动留学生们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原本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鲜活灵动起来,又能增加教学信息量,加深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最终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知识教学间的良性互动。
2.讲座与实践,紧密结合
张占一先生曾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划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两大范畴。他说:“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和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在涉及交际文化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采用随机渗透等方法,增加相关背景文化知识介绍,及时为留学生扫除语言使用交际中的障碍。但对部分中文程度较好、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的留学生们来说,他们更渴望学习中国文化中的知识文化部分,这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随机渗透法已无法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对于这部分留学生来说,“专题讲座法”,即按专题组织教学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留学生们普遍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灵活开设专题讲座。如专题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礼俗文化、传统服饰、园林文化、文房四宝等;或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播放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片等。专题讲座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就某些专题展开深入讨论,让留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该教学法在知识性文化教学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汉语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还要有意识地充分合理利用好留学生们的课外时间,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的语言实践机会,将课堂教学自然延伸至课外。以帮助留学生消化、巩同和拓展课堂教学所学内容。比如可以鼓励留学生多交中国朋友,更深入地走入中国人的生活等等。当然,跨文化实践法也可以通过组织留学生游览、参观本地的一些博物馆、展览馆、风景名胜地、名人故居等活动来实现,以便让留学生更多、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最好的方式是把专题讲座与跨文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安排留学生游览苏州时,可以在出发之前开一堂苏州园林文化的专题讲座,有针对性的提前介绍他们即将见到的苏州城和它独特的园林文化;又比如在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之前,先开设南京大屠杀历史解说课,让这些留学生们深入了解这段中国人的灾难历史,让他们以一种正确的端正态度去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而不是像参观其他景点一样嬉戏喧哗。较之单纯的课堂教学,跨文化实践法将课堂上的自觉学习和课下自然习得结合起来,既为留学生提供了更为鲜活纯正的汉语语言环境,又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汉语实际交际和运用能力,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国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当前,国内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大多依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或专业将留学生划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对外汉语教师首先必须正视不同班级间汉语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这一现实,在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时充分顾及留学生个体间汉语水平的差异,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我所接触的基本都是初级班的同学,但是他们之间又有差别,就是他们在中国留学的时间长短不一。对于时间较短不满半年的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介绍交际性文化,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为辅,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汉语,学好汉语,扫清语言交际障碍。而对于时间长达一年甚至超过一年的同学,则可多采用专题讲座与跨文化实践法,注意增加文化课教学的比重,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识文化部分,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其次,同一个留学生班级里的学生可能会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个体之间也有着差异。教师应注意到这种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差异,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
2.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既符合人的基本认识规律,又符合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是有层次的。文化的导入与语言教学一样也是有层次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时,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导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交际文化到知识文化,循序渐进,逐渐扩展文化的范围和深度。比如,一般来说,初级水平的留学生刚刚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对他们来说,如何实现跨文化环境中的无障碍交流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此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需求,在教学中重点导入交际性文化,增加背景文化介绍,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扫清障碍。可多介绍一些像去商店买东西、打电话、就餐、去图书馆借书等交际性的文化背景,多介绍中国人的习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让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日常生活模式。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都不可能是绝对有效的。所谓“教无定法”。只有时刻保持警觉,在看似平常的教学环节中,注意捕捉和创造教育机会,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针对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灵活选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语言与文化,是汉语教育的两大主题。这既是保持本民族本色,促进本民族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对外汉语教育区别于一般外语教学的显著标志。上文所述传统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渗透,便是基于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而进行的粗浅构想。并深信这种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融为一体的方法,实比二者课程分立更符合现阶段的汉语教育实际。
论文作者:毛梦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留学生论文; 文化论文; 汉语论文; 语言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对外汉语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