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_素质教育论文

面向未来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_素质教育论文

面向未来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模式论文,未来论文,心理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未来社会将是知识更新迅速、信息传递快捷、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21世纪除了对人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外,更需要人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应对挫折的承受力、强烈的竞争意识、与人共事的合作能力以及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的能力等等,这无形中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现在的中小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担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要在未来社会中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并走在发展的前面,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采取多种类型的、开放的心理教育模式,解决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扰,优化他们的心理结构、开发心理潜能,是世纪之交中小学校素质教育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学校:全方位的心理关照

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起由教师加罚作业而引发的小学生自杀事件。事情发生之后,学校的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都十分痛心,这一结果是成人们不曾预料、也不愿接受的,特别是那位处于事件中心的教师。作为教师,多年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中业已形成的对学生严肃、严格、严惩的工作方式,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奏效。然而在新形势下还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现在的学生却酿成了恶性教学事故。当然单纯从自杀事件本身来看,我们不能否认学生自身存在的情感及性格弱点,但教师过于苛求的严厉态度毕竟成为诱发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在目前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状下,在大力提倡心理素质教育的时候,在未来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类似事件是每个教育者都不希望看到的。

因此,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需要学校教育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的全员参与,在学校内部营造出素质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加快学校教育观念转变的步伐。为实现这一目标,心理素质教育是切实、可行而又具有实效性的切入点。

目前许多中小学校相继开设了心理素质教育课。课程内容涉及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尊重学生人格及尊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增进学生与同学、教师及家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忍耐力以及灵活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无疑心理素质教育课对中小学生的人格及行为塑造、对健康心理因素的形成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然而仅靠一门心理课能否较为稳定而持久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学校的整体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的教育观念、其他任课教师的教育观念)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之中,或者停滞于应试教育体制之下,那么,心理素质教育课应有的实效性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甚至还会出现心理课的教学思想对学生行为的指导作用与其他学科教学对学生行为要求相悖的情况,即前者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人格,后者扼制学生创新、打击学生的自尊;前者激励学生认识自我,后者无视学生个体内在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等等。学生在心理课上刚刚树立起的自信心,很快就会被其他课程中的教育态度的漠然与严厉所磨灭,如此,仅占学校教学一小部分的心理课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就十分有限,心理课的应有作用也就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所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与有效作用的发挥,需要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环境的配合,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保持一致。面向未来,立足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学校全方位的心理关照。这包括学校创设轻松、温馨的教学环境;教师以尊重、关心、引导、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伤及学生的尊严,更不做人身攻击;学生丰富的个性及彼此的差异在教师眼里并不是怪癖,教师以宽容和爱心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学生不只是受教育者,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学生不是受管制者,而是学校教育的参加者,是经由学校教育的成长者。学校领导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及教学态度、学校开展的活动、学校管理学生的缺席及奖惩原则等,无不以一种潜在的方式熏染、影响和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因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一方面需要心理课程的设置,另一方面更需要素质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其在学校教育中培植可滋生的肥沃土壤。

二、学生:多种心理辅导模式的综合运用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性格、健康的情感既要发挥心理课的主渠道作用,又要其他学科任课教师在教育思想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精神,还需要各种心理辅导的辅助性效用。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使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变得十分必要。

1.心理咨询。咨询的形式有会见、电话、书信等多种。有的学生因为存在生活中的困惑、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或者来自家庭中父母不和所带来的痛苦,这些深层次心理问题难以在心理课中启齿而又希望彻底从中解脱,因而求助于心理咨询。学校中的心理咨询教师应本着为学生保密、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学生的密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2.心理档案。在学生刚入学时施行一些心理测试,如小学生入学时的智商测试、情绪稳定性测试,中学生入学时的性格测试、自我概念测试等。通过这些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及个体差异,就像建立学绩卡一样为学生设立心理档案,并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中情绪不稳定、性格存在偏颇、过于抑郁、自我概念极低的学生筛选出来,进行特别的辅导,使他们尽快归入正常行列。旨在提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3.团体咨询。以5~8人为一组,将学生按陌生性原则分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真诚地相互问候,介绍自己,认识他人;每个学生都以尊重的态度回答组内其他成员的提问,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增进彼此的交往。还可以就共同的感受和小组成员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抒发各自的内心体验,互相疏导,寻找认同感。与人共处的能力、移情与理解的能力从中可以得到提高。

4.心理协作小组。由学生自发组成,在课余时间交流和阅读心理学科普书籍,就各自感兴趣的课题在电话或网络上沟通。一致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学教师。组内成员以同感的方式或帮助与被帮助的方式疏导,交谈的话题不设边界,自由、广泛而富有开放性,以学生自己的方式关注和解决自身问题。

心理辅导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辅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塑造良好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才是根本,适应社会发展才是关键。

三、家长:咨询、培训与沟通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了,相应地对家长素质的要求也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在与学校教育配合上,在与社会发展合拍上都需要做出努力,不但不能落后于时代,而且还应在意识上与时代同步,在行为上成为孩子生活中可模仿的典范。因而面向未来,家长也承受着压力。家长迫切希望了解孩子成长各阶段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营养及教育注意事项等,为满足家长这方面的需要,学校应适时地(如每学期一次)组织家长咨询、培训及沟通活动。

1.咨询。主要解决家长在子女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纠正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学校与家长携手共同商讨对策,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培训。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如小学、初中、高中刚入学的新生短时间内多面临学习适应问题,严重适应不良者还会出现障碍。在适应问题解决之后,小学生的与人合作、自信心、进取心等心理素质需重点培养,初中生的独立性、自控能力、耐挫折力需格外加强,高中生的创造力及意志品质需特别提高。此外家长还应知道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是贯穿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各阶段的教育内容,以做到与学校教育相一致,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3.沟通。沟通包括三方面:一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二为家长与家长的沟通;三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对家长来说,与学校沟通可以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及行为表现;与其他家长沟通,可以交流教育方面的经验;与孩子沟通,可以理解孩子的体验与感受,做孩子信赖的父母和朋友。经由相互沟通达到换位思考,以增进家长与学校、与孩子间的彼此认同。

面向21世纪的心理素质教育重在提高中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发展个性,激发创新意识,优化心理结构,旨在使每个学生成为心理素质完备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未来社会急需的大有用武之地的人。

标签:;  ;  ;  ;  ;  ;  

面向未来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