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训模式引领基础教育-以“国培计划(2015)”内江师范学院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为例论文

创新培训模式 引领基础教育
——以“国培计划(2015)”内江师范学院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为例

胡 玲a, 喻 红b, 赵思林c

(内江师范学院 a.考试中心 b.外国语学院 c.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摘 要: “国培计划(2015)”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要求。面对新变化和新要求,内江师范学院在2015至2017年的培训实施过程中,将“导一研一行”的培训模式发展为“导一研一行一思”模式。此外,在培训模式、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效,生成了一些特色资源,对基础教育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 国培计划;培训模式;特色资源;基础教育

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启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1]。“国培计划”是新时期国家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是顺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国培计划”为促进教师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国家公共价值、社会价值、教师专业发展价值[2]。同时,“国培计划”也出现了新的要求和变化,根据地区实际的情况进行,体现了“国培计划”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3]。“国培计划”以五年为一个发展周期,对比上一轮实施的“国培计划”,2015年“国培计划”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主要体现在(1)突出培训“雪中送炭”的作用:培训重心下移,重点支持乡村教师培训;(2)变革培训项目:一体化设计培训项目,对教师开展两年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大力推行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实现学用结合;(3)管理重心下移:遴选项目区县,发挥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培训机构、项目县、远程机构实施三方协同申报、协同实施;(4)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有效利用高等学校优质资源,充分整合县域资源,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立区域与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5)推进综合改革:推动教师有效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机构和培训课程;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遴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展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机制试点,推进培养培训一体化。

“国培计划(2015)”的培训对象为项目县(区)域内具有良好发展潜力、能够承担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送教下乡培训和网络研修指导工作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培训目标是全面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能力,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即可定义为“培训者的培训”。概括来说,“国培计划(2015)”最核心的变化是:(1)培训主体的变化——以高校为主转变为高校、项目县和远程机构三方协同;(2)培训形式的变化——以高校的集中培训转变为集中研修(理论提升)、影子跟岗(教学观摩)、返岗实践(实践操作)、总结提升(总结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3)培训目标的变化——以培训教师转变为培训种子。因此,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是新一轮“国培计划”的重点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5﹞2号)文件要求,我校承担了“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涉及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小学语文、初中语文、初中外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小学音乐、幼教9个学科学段,与威远县、隆昌县、宣汉县、通川区、开江县6个项目县、四川师范大学远程机构三方协同完成两年的培训目标。

面对2015国培计划的培训主体和培训方式的新变化,学校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项目县乡村教师在队伍结构、教学教研能力现状、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共同制定实施方案;与项目县和远程机构建立三方协同机制,签订三方协同实施协议,明确三方职责,确保培训任务的落实。学校、项目县、远程机构三方成立了国培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培训项目的推动。三方紧紧围绕实施方案这“一条主线”,在专家团队和管理团队“两大团队”的支持下,在制度、服务和三方协同的“三重保障”下,在培训模式、培训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生成了一些特色资源,对基础教育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本文从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成效,发现培训问题,引发培训思考等角度对内江师范学院在2015至2017年的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作分析和总结。

3项研究[14,17,20]比较了IPC治疗频次为每日1次与每日2次或3次对骨科大手术病人DVT发生率的影响。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P=0.3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IPC治疗频次为每日2次或3次的骨科大手术病人DVT发生率低于治疗频次为每日1次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0,95%CI(1.03,4.69),P=0.04],见图4。

一、创新培训模式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的成人教育普遍缺乏针对性、专业性,培训实效性不强。因此,必须对成人教育培训模式予以创新[4],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的培训方式势在必行。教师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对教师的培训方式必然也需要有创新的模式。

“国培计划(2015)”以两年为周期,共计4个月(120天),主要包括院校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四个环节,其中返岗培训实践包括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和校本研修。在实施“国培计划”中,跟岗培训是教师培训方式的重大创新,跟岗培训采取“师带徒”的形式,指导教师言传身教,引领跟岗教师理论阅读,突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5]。“导一研一行”[6]作为我校职后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在“国培计划(2015)”中得到了进一步实践和推广。其中“导”突出引领性与示范性,主要是指培训专家对参培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启发等。参培教师迫切需要专业引领和具有震撼力的教学观摩示范课。职后教师在培训专家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近距离观察、深刻体会导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思想,在互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教研素养[5]。 “研”突出反思性与研究性,专家团队和学员构成共同体,开展研究。“行”突出操作性与实践性。同时,为适应培训目标的变化,在“导一研一行”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模式,将“导一研一行”的培训模式发展为“导一研一行一思”模式。新培训模式中的“思”包括指导学员在“导中思”“研中思”“行中思”,这里的“思”是指培训者(即培训团队的学员)对培训需求、培训调研、培训设计、培训方案、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培训活动、培训成果、培训宣传等的深度思考以及对培训工作的全面性的反思。在“导一研一行一思”培训模式的指导下,各学科延伸出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如物理学科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同一课题为中心,以理论讲座引领-课堂展示示范-互动研讨反思-精彩点评提升的LPDC培训模式[7],并将该模式贯穿在“集中研修”、“影子跟岗”“送教下乡”等培训环节中。英语学科以“送教下乡”和“教师工作坊”为抓手,建立“PDRS参与式培训模式”,即引出问题:遴选第一阶段优秀“送教下乡”和“教师工作坊”学员展示案例,通过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思考来引出问题。问题探究:对引出的问题开展基于案例的探究并布置任务:第二阶段教案提升、送教方案和教师工作坊培训方案设计提升,形成材料;角色扮演:专家和每位学员就第一阶段优秀学员案例进行点评、提供反馈和建议;讨论交流:引导学员组内和组间讨论交流,获得认识和反思。

二、丰富培训形式

在培训模式指导下,项目县结合县域特点在不同环节大胆创新,形成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模式。如开江县送教下乡的“三对五环节”模式,即根据我校集中研修所学的送教下乡流程设计,结合县域特点形成了:问题诊断—课例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的五环节模式,三队是指教师培训团队、培训点学校团队和送教下乡项目团队;“影子跟岗四关五点”模式,其中“四关”是心理关、能力关、数量关和质量关;“五点”是影子跟岗的具体操作方式,即找准跟岗的切入点、练习点、示范点、发展点和成长点。渠县以“三年级习作教学难”为工作坊主题,国培学员担任坊主,采用了“课例+探讨+总结+实践”的研究方法,按照现状调查—确立课题——拟定方案——实施方案——成果提炼——实践应用的研究流程,形成了三模六步习作课堂教学方法和习作课堂教学引导五法。

图1 培训形式

集中研修阶段。我校主要采用了“高校教师培训团队+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专家团队”的专题讲座、专家评课、案例评析、体验式教学、合作培训等形式。如跨地区与四川省资阳中学、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成都师范银都小学等中小学开展合作培训,通过对比学习不同地区的教学模式,使学员学到先进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重视教学观摩课后的讨论,引导学员积极思考。体验式教学以“先行后知”的学习方式,通过专门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让教师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个人体验、感悟和反思,对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健康心理、提升综合素质具有很好的效果。

据科学家预测分析,到本世纪中期,也就是2050年左右,北极的夏季很可能不再有海冰。科学上讲的无冰,是指海冰面积小于100万平方公里。

送教下乡阶段。隆昌项目县开展了横向跨学段跨学科的小学数学组和初中数学组、跨学科的语文组和音乐组联合送教。如语文组的送教学员在讲授《月光曲》课堂开始时,由音乐组送教学员钢琴弹奏《月光曲》,并启发同学们如何欣赏歌曲,体会曲中的意境。同课异构、听评观摩课、一线专家与高校理论专家全程跟踪指导的模式,即贴近学员的教学教研、培训送教工作实际和需求实际,同时以高校理论专家的点评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指导,使学员教学能力得以提升。威远县开展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经典性“三性”特点的“点菜式”送教下乡培训,问需订菜、团队做菜、下乡送菜。“点菜式”送教活动契合乡村教师需求,受到了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形成了威远县开展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宣汉项目县针对幼儿课堂迫切需要的教学内容围绕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为培训主线,分别设计“绘本教学与早期阅读”“幼儿园语言领域探讨”“幼儿园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研讨”四个小主题开展培训。

三、提高培训成效

更让人害怕的是,她越来越看不懂陈小北了,他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她吗?还是在利用她?如果是帮她,为什么不征求她的意见?一起结伴同行的人里,有人有了外心,比凶猛的敌人更可怕。

2.形成模子、探索路子

1.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

重视培训学员与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体化培养。如数学学科将国培学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安排参与师范类学生试讲,与导师组中的试讲指导教师(高校教师)一起,组成“双导师”,指导本科学生试讲工作;组织试讲指导教师,到威远县、隆昌县等参与送教下乡培训活动(包括教学观摩、评课、研课、磨课等)。语文学科建立了高质量学术梯队语文教研群,形成了高质量的学术梯队,形成名师指导国培学员,国培学员指导师范生的三级交流机制。化学学科在总结提升阶段,一是安排大三师范生参与国培学员的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课堂,二是国培学员参与师范生试讲点评和指导工作,三是对试讲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让高校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培学员走进高校课堂的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现国培学员、试讲指导教师与师范生的一体化培养。

近年来,心肌梗塞患者的群体愈来愈趋于年轻化,年轻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解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例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年龄>40岁的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为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些帮助。现报告如下。

影子跟岗阶段。影子跟岗是校本研修的一种延伸和创新,以优质课作为教师培训资源,让学员跟随经验丰富的优秀培训者,通过观察、实践和反思达到学习目的,实现成长的过程[8]。渠县将9个学科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共同体,由我校专家、项目县优秀教研员和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以小组合作学习、小专题研修、小课题研究、问题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等形式开展培训。开江项目县通过师徒结对、听课评课、专题讲座、专题研修、课堂观摩等形式,让影子学员“如影随行”地近距离观察、感受、体会、感悟指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

5)秋季基肥当然不能少,往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施或晚施,受冻后就不要再找什么理由了,必须施。前面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了树上长出足够的绿叶,制造更多的有机营养,最终使这些有机营养尽可能输送并储存到树体中,以利于第2年植株健康生长,说白了都是为秋季施基肥所做的铺垫。所以,秋季的基肥不但必须施,而且要及时施。

在培训模式的指导下,各学科和项目县在不同阶段,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培训形式,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提高了国培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要培训方式如图1所示。

四川省2015年“国培计划”共64个项目县参与,通过绩效评估验收,仅10个项目县的国培特色模式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特色模式上报教育部,与我校协同的开江县的“影子跟岗四关五点”模式和威远县的“点菜式送教下乡”模式入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3.涌现出一批优秀种子

国培学员教育理念得到更新、专业知识得到提升。在集中或网络研修学到了新理念、新知识,优质学校、名优教师的先进思维、先进经验,加深了体会和认识。学员的专业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工学矛盾突出。首先要构建好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需要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在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给予的支持[9]。很多教师来培训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来培训的绝大部分学员都是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承担着一个学科一个班或几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学压力较大,既要完成集中培训、影子跟岗、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等培训任务,还要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压力较大,不能全身心投入培训。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了新的较大提升。学员基本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独立或与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合作开发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研究能力得到提升。如数学学科重视学员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鼓励并指导学员做教学设计、撰写教研论文,形成专家团队指导国培学员,国培学员指导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培训期间,三者共同出版了教学研究成果《数学教学探索与研究》。

部分学员在培训期间参加比赛获奖、职称职务得到晋升、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升等,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推进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开展教师培训的带头人,发挥培训者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表1为培训结束前的部分国培学员受到表彰、获奖及职称职务提升的统计数据)。

四、发现培训问题

2.3 液化性坏死区超声表现 超声可见 18 枚甲状腺结节消融区均与消融穿刺针道相连通,直至皮下,并且可见消融区无回声和皮肤破溃口之间沿针道走行的不规则或条索状无回声(图2A)。8 枚甲状腺结节消融区完全液化,超声可见消融区完全被低回声或无回声代替,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无回声区内透声差,加压探头可见无回声流动(图2B);10 枚甲状腺结节消融区部分液化,超声可见消融区内 1 处至多处片状无回声区,边界模糊,透声差(图2C)。

表1 学员获奖、提升统计表

学习动力不足。目前教师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动力不足。这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很大关系,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与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培训者是关键两个问题[10]。正如部分培训教师反馈所讲的“三动”,即听说要去培训“心动”,培训过程“激动”,回去以后“一动不动”。这真实地反映了教师培训时学习动力不足。有部分学员主观上不太珍惜培训机会,没有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愿意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不能学以致用,部分学员培训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应对这样的动力不足问题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内部动力源和外部约束以及激励制度完善方面去努力[11]。内部动机是最原始的动机,也是不容易得到的,这需要外因的激发和积极引导。 常见的内部动力源包括入职评价、职业生涯规划、榜样示范和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四个方面[11]

通过两年系统化的、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践,国培学员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辐射区县乡的优秀种子学员,生成了一些研修成果,为我校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形成了“模子”(培训模式和培训形式),探索了“路子”,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两支用得上、干得好的“种子”,即高校培训团队和国培学员团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方协同有待加强。协同三方虽然建立了相关的保障制度,建立了QQ群、微信群等交流渠道,但三方协同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加强。如每个教学环节主体不同,但每个环节都需要三方的积极参与,共同确定、执行实施方案等。

培训方案针对性还有待加强。需要建构更加合理的培训教师团队、重视培训需求分析与课程设置、优化和创新培训模式、开展科学的效果评估等[9]。为保证“国培计划”的实效性,应加大调研力度,充分了解乡村学校和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短板,科学制定培训目标和方案,使方案有的放矢,最后还需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

五、引发培训思考

通过两年国培项目的实施,围绕学校“做精做优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思路,各学科凝练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形式,通过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对基础教育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在下一轮的国培项目中,我校应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进一步推广和凝练培训模式。进一步完善“导-研-行-思”培训模式,凝练总结各学科、各项目县的培训特色,为我所用,形成我校特色鲜明的培训模式,为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如今她研究生毕业,有不错的工作,而高家阳只是在城市一角里开了一家汽车修理铺,每天一身油钻在汽车底下。她忍不住去他的修车铺附近去看他和路人寒喧,偶尔衬着塑料袋吃个苹果啃个鸡腿,心里纠结难平。因为她惋惜那些围着她的精英男们,遇见高家阳,她才知道她只会从心而做选择。这是张盈盈二十几年来一直想教会她的事,现在终于学以致用了。

2.构建“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培训工作虽然结束,但培训机构和项目县、国培学员之间的联系还应该继续并强化。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新教育业务流程,可实现灵活、开放、终身、个性化的教育新生态[12]。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互联网+教育”模式保持与学员学习模式联系,使得培训后远程指导更高效、务实;充分利用国培平台构建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区县教师发展中心“四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实现基础教育教师(国培学员)、学科教学法教师和师范生的一体化培养,使师范生培养更贴近基础教育实际。

在带领公司实现创新发展的同时,谢合清也从未忘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和应有的社会责任。他不但率先垂范,还带领企业全力投入扶贫攻坚工作中。

3.充分利用国培资源,加强对基础教育的调研,进行有针对性的前期调研、督查性的中期调研、绩效跟进性的后期调研,每一个环节都紧跟调研梳理的情况,制订下一步的培训方案,根据学员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培训充分接地气,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EB/OL]. (2015-04-09)[2018-10-25]. 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10/s7034/201504/t20150409_189420. html2015-04-09.

[2] 朱旭东. 论“国培计划”的价值 [J]. 教师教育研究,2010(6):3-8.

[3] 茶世俊,付钰,靳伟.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国培计划”运行机制探讨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24-131.

[4] 吴琼,齐灿. 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成人教育培训实效性 [J]. 继续教育研究,2017(12):65-67.

[5] 陈光春. 论“国培计划”促进跟岗教师专业发展的显效方法 [J]. 继续教育研究, 2016(3):83-86.

[6] 赵思林,彭家寅,潘超. “导一研一行”教师培训模式与实践 [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80-83.

[7] 黎昌金,杨红,丁建立,等. “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教师培训LPDC模式研究与实践 [J]. 教育科学,2016(10):285-286.

[8] 赵红亚. “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有效性的提升举措 [J]. 中国成人教育,2016(10):133-136.

[9] 徐悦. 农村教师“国培计划”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路径 [J]. 教学与管理,2018(30):37-40.

[10] 张贤金,郭春芳,吴新建,等. 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两个关键问题 [J]. 教学与管理,2015(5):55-57.

[11] 孟建锋. 教师自我成长的动力 [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5.

[12] 余胜泉,王阿习.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 [J]. 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odes to Lead the Fundamental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Project and Preschool Teachers Project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 Part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2015)

HU Ling a ,YU Hong b ,ZHAO Silin c

(a.Examination Center, b.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641100, China)

Abstract : “National Training Plan (2015)” has some new changes and requirements. To cater for these new changes and requirement,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developed the training mode of “guidance — study — practice” into the one “guidance — study — practice — thinking” in the training from 2015 to 2017. In addition, the training mode, manner and management were all innovated, which led to the great training effect. Accordingly, some special training resources are formed and can play the role of direction and leading for the fundamental education.

Key words :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raining mode; special resources; fundamental education

收稿日期: 2019- 05- 08

作者简介: 胡玲(1969-),女,四川内江人,硕士,内江师范学院考试中心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GIS;喻红(1966-),女,四川内江人,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语教育;赵思林(1962-),男,四川巴中人,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高考数学、思维心理学。

DOI :10.13603/j.cnki.51-1621/z.2019.9.017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1785( 2019) 9-0088-05

(责任编辑: 王长安)

标签:;  ;  ;  ;  ;  

创新培训模式引领基础教育-以“国培计划(2015)”内江师范学院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