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动化作为当前企业生产的必然发展道路,是现代供电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供电企业应当正确对待配电自动化的应用模式,针对自动化过程中展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不断推进电力企业自动化的深入发展。本文就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提升关键技术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提升;关键技术
1配电自动化定义发展
配电自动化属于当前国内电力系统发展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于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以及配网、配电网自动化这些方面。在配电自动化方面,大力发扬配电自动化可以有效提升配电整体运行稳定性,并提升目标项目配电工作质量。可以通过配电运行的方式来提升配电稳定性,并在故障发生之前先预知故障,通过计算机系统等系统模式来进行配电。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配电自动化的发展,且发展速度明显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医疗项目、建筑工程项目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系统管理层、系统通讯层以及系统项目现场监控层等诸多层次。系统的管理层组成要素一般会是一个服务器与一个客户端,由这两种结构来构成单机运行系统。使用一个服务器来对不同的客户端进行处理,构建专业化的项目主机系统,并利用主机系统来发送目标工作指令,实现配电控制。通讯的接口层主要任务就是对项目系统的管理层进行控制,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其内容包含系统管理层、项目系统监控层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转换、信息传输内容,可以提升项目设备与项目线路的运行质量。不论是光纤传感器还是通讯电缆,都可以收益。而项目现场施工监控层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对项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测量,提升项目测控仪表以及项目功率控制器的工作质量。
2配电自动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操作人员技术有限
配电自动化模式是一种依赖现代科技与网络技术的管理模式,因此与传统配电方式相比,自动化配电模式属于一种高科技生产运行方式,内部构造以及运行程序系统较为复杂。而这样的高科技设备就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管理。但是在大多数配电企业中,大多职员都是国营电厂时期的分配正式员工,因此在具体的高科技操作中存在着明显的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职员缺乏对配电自动化运行程序的设计与调整的能力,缺乏维修自动化故障设备的能力,使配电自动化流于形式,难以深入。
2.2自动化设备落后
很多供电企业当中,虽然对外宣称采用自动化生产技术,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只是简单的模仿。很多供电公司在初期积极引进自动化配电设备投入生产之后,就很少再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淘汰,因此很多供电企业的配电自动化转变仍然使用着老旧电子设备,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电力的庞大需求。而企业中落后的自动化设备,也阻碍着企业配电自动化的深入发展与配电生产规格的扩大。最终,配电自动化模式反而成为了阻碍供电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而不更新与更换配电自动化设备也是现代很多企业的共性问题与集中表现。
2.3自动化程度有限
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对于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尚处于较浅的阶段,很大程度局限在利用电子设备进行自动匹配的层面。因此大多过量企业的配电自动化局限于具体的应用当中,很难实现以配电自动化为核心带动整个配电、输电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从而限制供电企业现代化的深入。而配电自动化应用有限也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我国现代供电企业必须攻克的自动化技术难点。
2.4自动化水平差异大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性大,因此,配电自动化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自动化水平差异性大的显著特点。具体呈现为我国沿海地区的配电自动化技术水平与使用水平要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城市区内的供电企业配电自动化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既然初步的自动化水平差异,就使得我国配电企业难以实现整体的配电自动化水平提升与发展,政府也难以进行整体的技术帮助。因此,供电企业使用自动化技术的程度直接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最终导致各地区供电企业生产效能差异性大。
3加强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措施
3.1强化信息管理
在对配电网进行自动化改造的全过程中,项目管理工作人员都要时刻关注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相应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对工作人员这些方面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从根本上提升电力系统故障处理工作效果,电力企业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信息管理工作力度。配电项目运行需要有数据库搭配,而数据库的资源也会不间断的更新,保证所有资源都时刻处在更新的状态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所有目标项目的信息进行处理,提升自动化信息系统指令的科学性,提升变电运行过程控制质量。
工作人员在对自动化系统信息进行采集的过程中,会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并将这些数据信息全部输入到对应的数据库当中。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所有的目标数据实效性都会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降低,最终完全失去其实效性。所以工作人员在对目标信息数据进行储存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明确所有项目节点以及所有目标配电运行状态。这样就可以在设备非正常运行之前,先预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发出故障警报信号,做好故障处理。
3.2提升安全管理强度
全面提升配电自动化安全管理工作强度,并提前预知到设备运行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故障,在故障发生之前先通过各种防护措施来规避,如果故障不可逆转的发生,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故障进行处理,降低负面影响。如果配电系统项目运行产生故障,则自动化系统需要在第一时间先对故障的类型进行全面识别,并切断故障设备与其余设备之间的联系,隔绝目标故障设备,避免对其余的配电项目产生负面影响。
3.3加强电网改造
国内电力系统建设还存在重视度不均衡的问题,比较关注变电建设与项目输电建设,但是对配电的建设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国内配电系统运行经常发生各种意外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国内电力行业必须要多关注电网系统,并对电网系统的内容加以改造。不同地区社会、企业与人民的用电量不同,所以输电线路需要承载的压力也不同。不同地区、不同长度、不同类别的输电线路输电过程中出现的线损量不同,所以可以适当地提升一些供电网络总输电量,以此来保证电能的正常供应。和乡村地区相比,城市对电能的要求更高,对总电量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可以对配电网进行改造,将城市的配电网转变成为环状结构的配电网,并分别在不同的环节与不同的节点上来安装对应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对设备故障进行监测,提升配电网整体输变电水平。
4小结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电力的需求。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扩大了配电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也提升了配电标准。前些年所使用的供电技术虽然稳定,但是其一成不变的特点也导致相关技术难以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对传统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实用性进行优化,以此来带动电力系统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淳,张俊,沈煜,汪新平.湖北配电自动化建设相关问题研究[J].湖北电力,2015,02:47-51.
[2]吕立平,郑康,谷君,刘漫雨,王宁,郝良.配电自动化自愈过程分析及优化研究[J].电气应用,2015,S1:63-66.
[3]练俊文.配电管理及配电自动化实用的关键技术及问题略述[J].科技与创新,2015,23:155+159.
[4]刘绍敏.配电网络自动化技术在某城网中的实用化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11:9-10.
[5]潘才煌.提高配网自动化实用化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0:25+28.
论文作者:王亚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项目论文; 系统论文; 故障论文; 供电企业论文; 设备论文; 水平论文; 企业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