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数学是重要的学科,在推进熟知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本文将初步探讨一下数学交流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一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
一、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的改革热点是讨论“如何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用主要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现过程。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着学生可接受的原则,教材的编排不可能十分系统完整,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律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
二、数学交流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延伸,是一种高级学习活动,他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科目获得的效果。数学交流在问题解决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如果几个人一起完成的话,也学任务将会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了,学生通过教学交流可以使问题简单化,解决起来会容易得多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开放性和数学思维的多样性是混在一起的,这样在设计数学教学时,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同样也必须让学生学会交流。师生交流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发言以及师生对话进行的,这时教师不再被当做绝对的权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以师生平等为前提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创造使用数学图形,可以拓展学生解题思路
实践提示,创造性使用苏雪图形,有助于拓展学生解题思路。例如在指导学生解答一道根据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方程和含有为知数的方程式、未知数其他关系等式,解答某个含有未知数式子的总数时,如果渐进提醒学生采用代数方法,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且解答过程繁琐,学生会因马虎出现不同的错误。为此,教师可以在合适的节点创造性使用数学图形,知道学生做出函数图像的大致走向,再知道学生结合图形和题意解答问题,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解题的难度,同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就会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条件反射般的对一些题目做出答案,采用的都是些一般的手法。但是,是否只有这些手法可以解决问题呢?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题采用一些奇思妙想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的解法,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办法。一题多解不仅可以拓宽思路,更能增强知识间联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学会以发散性思维来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就会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条件反射般的对一些题目做出答案,采用的都是些一般的手法。但是,是否只有这些手法可以解决问题呢?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题采用一些奇思妙想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教学时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大胆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框架,克服经验主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更要积极从学生的疑问、错误中寻找解题的新思路。对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要耐心对待,研究他的方法,和他一同找到合适的思路。只有教师不断进步,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自己做到把发散性思维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五、教师地位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成为一种平等的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首先,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生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教学方式也要适当的因人而异,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鼓励与关心,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启发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新课程理念提倡把课堂教给学生,在进行一些探究性问题的研究时,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学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为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创设研究性学习环境时,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渠道来整合学习村料。“没有胆大而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改革并不是“花拳绣腿”,也不是“做样子”“走过场”,而是一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的教学改革。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和充分利用数学图形的重要作用,借助数学图形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快地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提高学生借助数学图形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文婷.“数形结合”走进数学概念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2)45-47.
[2]张秋林.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初探[J].学周刊.2011(9)135-136.
【作者简介】刘晓君(1979.05.23),男,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
论文作者:刘晓君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图形论文; 能力论文; 《成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