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标准化研究论文_王舟,严魁魁

EPC模式下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标准化研究论文_王舟,严魁魁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

摘要:核电工程的主体是一台由核岛、常规岛和 BOP 组成的完整的核电厂机组,凝聚了核物理、机械、电气、热工、化学等专业学科,是复杂且技术密集的系统工程。核电项目 EPC 工程周期漫长、投资巨大,土建、安装、设备采购、调试等工作量大、接口十分复杂。鉴于核电工程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国内外的核工程项常采用 EPC 总承包的合同模式,即承包商对核电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全过程实施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费用全面负责。

关键词:EPC;模式;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标准化

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为积极落实国家发展核电的方针,尽快完成中国核电长期发展规划,以某对外工程有限公司为例,在企业需适应目前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与工程复杂性的必然要求下,逐步推进企业管理标准化建设,不但可以使得企业的运行、管理等各项工作保持高度的一致,同时还可以迅速投入到实际的工程建设项目当中,进而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是使公司更好响应国家政策的最佳方式。文章主要与某公司的实际工作状况与发展现状相结合,深入阐明了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工程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关键要素和实行方案。

一、实行工程合同管理化标准的重要意义

1.1 公司进步的需要

作为国内重要的骨干企业,为响应国家方针,逐步发展为国际知名工程公司,正处于多业务,多项目的发展阶段及多方面资源紧张的局面。通过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标准体系,可提升公司在海外核电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完成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1.2 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需求

核电工程本身就高技术特点的系统工程,加上核电专业庞杂,关键设备制造难度大,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巨大,以及高风险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协议的烦琐性。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项目活动的规范性,进而减少合同所带来的风险。

1.3 公司管理体系客观需求

合同管理程序体系作为公司“一体化”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管理等活动息息相关,为适应与支持公司“多项目”业务,提高管理效率,合同标准化管理有助于公司全方位监管的战略部署,归纳总结公司合同管理模块的多项工作内容。

2 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三个要素

2.1 合同管理的标准化组织设计

围绕着合同管理过程,核电项目总承包企业通常会建立以下几个核心职能部门:

合同立项 / 归口管理部门:按照需求,对需要通过 EPC 分包合同来实现物项或服务采购的事项提出立项申请,并统一协调或管理公司内某类业务或资产的部门。该部门负责明确合同的技术、质量和进度的基本要求,进而负责编制或审核合同条款。实际工作中往往在合同管理的初始阶段通过合同的评审、招标、评标和合同谈判等环节,对合同工作的质量、进度与技术等进行总体把控,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进行归口管理。

合同商务部门:协调、组织合同管理流程各环节工作的部门,确保合同管理工作符合企业相关制度的规定。负责制定合同管理程序以适应核电项目管理的需要,协调上游部门对合同采购中的条款制定、评审、招标、合同谈判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合同的日常管理,执行合同条款,协调、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支付、争议、索赔等各项事宜。质量保证部门:通过对潜在承包商的资格审查、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质保监察等活动来负责合同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进度 / 费用 / 技术支持部门:负责在合同形成阶段和合同执行阶段对涉及技术、质量、进度、费用等提供专业支持。

审计部门:对核电工程项目相关活动实施内部审计和对项目运作进行监督的机构,对标准化合同管理的效益、合规性、经济性负有监督责任。综上,在标准化的核电项目合同管理中,各部门基于职能和合同事项这两个维度,以矩阵式的架构进行运作。针对某个相对独立的合同事项,由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形成工作组并对相关合同事项进行处理,工作组随着合同事项的完结而自行解散。通过这种矩阵式的合同管理组织架构,可以使各个部门可以同时承担多个合同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到职能互补、充分配合。此外,工作组成员以集体智慧形成决策或意见,既满足核电工程对合同管理效率的要求,也能最大限度降低误判的可能。

2.2 标准化合同管理程序体系

标准化合同管理程序体系的建立,是 EPC 承包商对从合同编制到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同管理工作制定标准流程并不断实施完善的过程。建立并完善标准化的合同管理程序体系能够解决核电工程合同管理中条款编制评审把关不严、合同管理低效、合同执行不力权责不明等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合同管理程序体系应当涵盖合同管理的各个方面,对合同的编制、评审、招评标、签订、执行、事项处理、支付、合同终止等阶段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进行标准化规范。由于企业在合同管理不同方面的特点,标准化体系可分为管理层和工作层两个层次。管理层主要起到对合同签约和履约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的作用,工作层的标准主要承担具体合同工作实施和形成各类合同标准文本的工作。由于核电工程 EPC 项目合同管理的复杂性,建议在合同管理标准化程序的建立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序采取强制性与推荐性相结合的办法,确保管理规范性和严肃行的同时又增加管理弹性与灵活程度。

2.3 合同管理责任划分标准化

核电工程项目专业交叉、分工复杂,进而导致了 EPC 总承包商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工作任务量大、涉及面广、参与的部门和人员众多。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管理职责和要求进行责任划分,以满足核电项目建设对合同管理“逻辑清晰、权责明确、规范高效”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责任划分的过程中,将项目合同管理的各个阶段的全部工作逐级分解,形成便于进行组织管理的单项工作,再确立分解后单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在确立单项工作及其责任部门后,对各个部门在每项工作中的职责进行分工,明确每项工作所对应的授权权限,同时规定每项工作的输入、输出文件。

2.4 合同管理标准化的持续改进

由于 EPC 项目本身的复杂性,项目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与运作并非一蹴而就,合同管理标准是在统筹规划、研究确立和持续改进中不断建立并完善的。合同管理程序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经验反馈、工作程序升版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管理系的标准化程度。建立程序定期梳理与反馈的机制,对程序使用过程的反馈意见定期整理,对在实际工作中不适宜的工作程序及时进行修订或增补,确保管理程序体系不断优化。防止因工作程序的规范程度不够而导致的偏差。同时,工作层还应针对不同类别合同的特点制定并不断完善合同文本,确保标准合同文本的健壮性和适应性。

结语

目前,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即将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对核电项目建设合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合同管理标准化工作是经营和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建立科学实用的合同管理标准化体系有利于提高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水平和效率、避免合同管理漏洞、有效控制成本,对我国 EPC 模式为主的核电工程项目意义重大。本文从标准化组织设计、管理程序体系、责任划分以及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给出建议。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的合同管理体系,确保合同目标顺利实现,不断提升企业核电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明石,陈桦.我国核电建设管理模式的探讨 [J].核动力工程,2017,28(2).

[2] 陈志刚,杨名一.AP1000 核电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J].中国核电,2015(2):163-167.

[3] 黎爽.核电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化探讨 [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45-146.

论文作者:王舟,严魁魁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EPC模式下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标准化研究论文_王舟,严魁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